中国画艺术或有断代危险
2016-05-19 10:06:50 苏海强
齐白石曾孙女、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深圳借山画馆主持齐驸近年在深圳从事绘画教学工作,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期间,齐驸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对她的专访。齐驸向记者表示,她希望通过借山画馆打造的水墨课堂,引导更多人加入到振兴传统中国画艺术这一事业中来。
中国画教学应回归传统
齐驸说,在如今很多人眼里,中国画似乎只是用毛笔画出来的牡丹、梅兰竹菊而已。认识稍微深刻点的人认为,中国画就是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在这种观念的统摄之下,现在的美术教学中,所用工具大多是色彩斑斓的水彩笔、油画棒、铅笔等,真正使用毛笔作画的为数不多。许多学校或者美术培训机构教给学生的绘画方法也多是一些西画的绘画语言,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学生们进行中国画艺术的教学与熏陶。
而所谓的中国画教学,则往往采用师徒制,将临摹作为教学的唯一模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对中国画兴趣不大,甚至对中国画有着厌烦与恐惧心理,坚持下来的也只会画一些临摹过的作品。而在家长眼里,他们甚至认为中国画已是过时的东西。他们认为送孩子学习画画,就是要看画得像不像,是否能够学会自己画各种造型的物体,通过绘画作品来评判孩子的学习成果。
齐驸说,由于从小训练不够,一些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即使是国画专业的学生,他们中基本功好的很少,对中国画中与文学有关的气息及与书法有关的笔墨法度方面问题茫然不知。他们就算在大学里学4年,也很难达到应有的程度。很多国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写出一笔好字,难以画出基本能达到某种水准的国画作品。长此以往,中国画发展少了参与的群众基础,人才的选拔将成为一句空话,出现国画大师更是空谈,国画艺术可能会出现断代的危险。
文化滋养自然流露
“对于中国画艺术,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齐驸说,追溯中国画的渊源、传统,人们会发现,其实中国画并不过时,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时髦的一种艺术。中国画表现内容并不只有梅兰竹菊、牡丹以及传统的文人山水,世间万物皆可入画。其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多样,既有唐代的大气磅礴,宋代的温婉、细腻、写实,也有明清文人画的工巧、冷逸、狂放等。既包括宫廷绘画、民间绘画,也包括文人画的表现形式。
毕加索曾经说过:“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都喜欢听它的声音。”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对少儿应该加强中国画的教学,当然其主要目的是注重提高修养,以鉴赏教学为主,简单的笔墨技法教学为辅,绝不仅仅是纯粹的培养国画家。因此,齐驸说:“对于少儿学习中国画,我们关注的不应是他们画得像不像,形准不准,而应该尊重少儿的天性和创造。”
“我信奉一句话:少学而天成。”齐驸说,当一个人从小接触国画艺术的时候,他由此获得的观念、思维和修养是深入骨髓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由中国画学习获得的中国文化的滋养将成为一种自然流露的修养。
自编艺术教材
前年底,由齐驸主持、其父齐灵根创办的“借山画馆”落户深圳。借山画馆的教材是齐驸自己编写的,她希望孩子在借山画馆学得很有乐趣,并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作为艺术名门之后,齐驸坦言,虽然顶着一个耀眼光环,但也有着一份巨大压力,因为别人对你挑剔更多。她认为,艺术名门之后有着一份更重大的责任感和压迫感。要超越大师很难,如果超越不了又继承不了,按中国一句老话所说,那叫“有辱门风”。因此,她时刻都抱着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态努力着。齐驸说:“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并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齐驸之所以期待更多人的帮助,这缘于她的一个理想。齐驸认为,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书法、国画等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最能让人们静下心来回归初心的一剂良药。齐驸说,经过国画学习的孩子无论今后从不从事国画创作,这段学习经历都将对其未来寻求精神寄托、提升社会交往、完善健康人格带来帮助。齐驸说,“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需要更多人一起参与才能做好这件事情。我希望借助白石老人的影响力形成号召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从事振兴中国传统艺术的事业中来。这是我的一份理想,也是我父亲创建借山画馆的理想。”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