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专稿】蒋涵:苏州博物馆文创坚持走文人路线
2016-05-23 17:28:03 郑晓芬
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胶带纸、翠玉白菜伞,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苏州博物馆的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这些“萌萌哒”文创产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把博物馆带回家”的作用。然而,博物馆要想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只能靠“卖萌”来消解文物的“高大上”吗?我们来看看苏州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方面有哪些新思维。
雅昌艺术网:苏州博物馆推出的以馆藏文物“秘色瓷莲花碗”为原型的创意曲奇饼干,围绕展览开发的“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和“衡山杯”都很受欢迎。那么,苏博文创产品的定位是怎样的?
“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
蒋涵:苏州属于江南文化,也算是江南文化比较有代表的城市,所以我们要做有区域文化特点的文创产品。区域文化特点事实上代表有江南文化、明清文化、文人文化特点的东西,我们主要走的是清新雅致的路线,文人气息比较重。
我们的研发产品有几个方向:
一,苏州博物馆是一个建筑艺术项目,我们会对建筑本身做一系列的产品研发;其次,基于苏州博物馆的馆藏做一系列的研发; 苏州是手工艺留存比较多的一个城市,非遗很丰富。我们会基于苏州的地方文化和苏州的特色手工艺做文创产品研发。
比如,文徵明的种子,就不完全是基于馆藏,但它绝对是一个文创产品。在包装设计和构思上都有文人的概念,挖掘的内涵也是传承苏州文脉。
雅昌艺术网:以“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为例,文创研发与展览是如何配合的?
“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
蒋涵:针对展览我们会做一系列的衍生品。我们会提前了解展览主题以及展出的相应作品,然后做一个方案,围绕这些元素开发文创,也会结合展览,在展厅内做销售专柜。
2013年底,苏州博物馆举办“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围绕这个展览策划文创产品,按常规思路就是做些纸杯、笔记本之类的,但是文征明又是个特殊的人物,正好也想到我们馆内就有一株文征明手植藤,这是独一无二的馆藏资源,正好馆长也和我们提到他的一个朋友送他樱花种子的事情,我们就想能不能采集紫藤种子呢?首先我们对紫藤种子做一个了解,后续就是文案构思如何包装。
最后该产品外包装采用仿宣纸洒金材料,将文徵明“衡山”印图案作为封条,延续整个展览的logo符号,内包装采用纸艺制品盛放3颗种子,并印制了关于文徵明手植藤的相关信息,以限量发行的形式推出。
我们特别把封条的颜色设计成棕红色,是古代人印章的颜色,封条上是一个文征明的印章,这是我们的一个设计,体现江南文化的一种感觉,延续我们一贯的风格。
这个种子的数量很少,但是过程很花心思。首先要安排专门的人去采摘种子并进行晾晒,之后还要把种子剥离出来,甚至还有试种的过程,看看到底能不能种出来,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后,这件事情变成馆里人共同参与的项目,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也很有趣,
甚至馆长来帮我们打种子,摘种子,展览项目部的人和我们一起晒种子,播种子。由于种子有大有小,有的很扁,我们还要把不好的挑出去,留下饱满而大的种子,装在封套里,最后成为展览的一个作品以及文创商品进行销售。
雅昌艺术网:苏博的文创,既有比较Q的镇馆之宝饼干,也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征明种子”,具体来说,目前的文创产品开发是偏趣味性还是偏实用性?
蒋涵:偏实用性,在品类上一般是玩具类、家具装饰类,这是我们重点研发的方向。博物馆商店是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最后一站,所以我们希望观众可以将博物馆的文创带回家并使用,这样的一种体验会让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时间更长,感受力更深。
雅昌艺术网:2015年,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有多少种,年销售额是多少?
蒋涵:年销售额大概700多万,我们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大概占商店的30%,品类有300多种,主要是做原创设计,不仅仅是文化遗产的运用和图片的转化,我们还是需要做一些设计。
雅昌艺术网:苏州博物馆的文创销售每年都在递增,是因为来苏州博物馆参观的观众量在逐年增加吗?
蒋涵:苏州博物馆的观众确实逐年在增加,但是数量不多,因为我们博物馆是限人流的,每天只能有几百人人同时在馆内,一年大概有十万人左右,但是文创商品销售的增加却远远不止这么多,两年之间我们的销售额翻了一倍,这有很多因素,一个是公众在文化消费上比以前更加重视,更加舍得投入,这是对文化、对博物馆的认可;一个是我们本身对文创产品从简单的复制、元素的重复使用,到设计的过程。还有我们在商品研发上更注重实用性,价位也比较接地气,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的文创。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