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潘天寿《鹰石图》:让市场贴紧学术 才是对大师真正的尊敬
2016-05-24 16:26:59 沈士君
潘天寿《鹰石图》拍卖现场 (2015秋拍)
去年,上海嘉禾秋拍夜场中,一件潘天寿晚年巨幅精品《鹰石图》以1.15亿元高价成交,各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此画的出现,惊动了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收藏圈和一些潘天寿的研究专家。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赞叹:“只有潘天寿才能画出这样精妙大气的杰作!”也有人持怀疑态度:“此作不一定真。”还有不少人冷言冷语:“市场这么低迷,肯定是假拍、做秀。”
面对各种流言,上海嘉禾当时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做了两件事:第一,尽最大努力拿到成交款;第二,和买家沟通,争取让他站出来和大家见面。上海嘉禾董事长兼总经理魏辉还酝酿了一盘大棋:请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解读这件作品。于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5月5日,上海嘉禾会同《中国美术报》在潘天寿工作和生活过的杭州隆重举行了“潘天寿《鹰石图》品鉴会暨交接仪式”。
这次品鉴会暨交接仪式由《中国美术报》主办,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副院长张晓凌,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魏辉,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专家顾问、陆俨少先生之子陆亨,谢稚柳、陈佩秋先生之子谢定琨,上海市徐汇区总商会代表崔斯文,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副主任郁余强以及潘天寿纪念馆负责人、资深潘天寿研究专家、潘天寿弟子、著名书画家、鉴赏家等30余人与会,针对潘天寿的《鹰石图》做了主题演讲。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拍卖潘天寿《鹰石图》的精彩场景。2015年12月13日晚,上海嘉禾2015秋季暨五周年庆艺术品拍卖会在上海浦西洲际酒店内举行,作为上海嘉禾最重要的精品专场“禾风”夜场正在激烈鏖战。当第8025号拍品——潘天寿《鹰石图》即将举槌时,整个会场静了下来,拍卖从6200万元起拍,6300万、6400万、6500万……一个价位一个价位地稳步上升。在经过近20分钟的拉锯战之后,价位已上升至9800万、9900万,此时现场掌声雷动,站在最后一排手持特殊号牌的9029号买家终于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退出了战局。此图最后被场外一位神秘买家以1亿元电话拍得,加上佣金共1.15亿元,创下了上海艺术品拍卖史书画作品首件过亿元的纪录。
潘天寿《鹰石图》
此幅《鹰石图》,横3米,纵1.1米,主体鱼鹰形象各异,一派生机,山石奇峻,山花挺拔,气势恢宏,曾被收录于《潘天寿全集》。从画的风格特点来看,被认为创作于1962年以后,是罕见的潘天寿晚年绘画风格成熟期的作品,也是他艺术巅峰时期的精品。画的右下方钤有“一味霸悍”压角章,系余任天先生于1961年夏为潘天寿所刻。
潘天寿先生像
潘天寿先生的巨制多数为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私人手中极少,这幅大画在民间流传实属罕见。因此,上海嘉禾总经理魏辉从接受委托之日起就对这幅作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后找了多位权威人士对其进行鉴定,包括到北京请潘天寿先生之子潘公凯过目。同时又邀请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卢炘、潘天寿入室弟子叶尚青、著名艺术评论家郑竹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章津才、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等鉴赏、讨论,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方面对这件作品进行全面解读。为此,卢炘撰文《再谈潘天寿先生画鹰——读巨幅〈鹰石图〉有感》、叶尚青撰文《“一味霸悍”——〈鹰石图〉赏析》、郑竹三撰文《正大气象〈鹰石图〉》,均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为这件作品打破沪上书画拍卖价格纪录奠定了基础。
卢炘在《再谈潘天寿先生画鹰——读巨幅〈鹰石图〉有感》一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潘天寿是如何画鹰的,也指出此巨幅《鹰石图》的特征,现节录如下:
潘天寿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山花野卉、秃鹫鹰隼等物象,画材取舍实际上是画家自己格趣的体现,潘老崇尚自然界的荒寒野性、雄强霸悍之美。“不雕”“强其骨”“一味霸悍”不仅是他常用的印章,亦是他心意的流露。我在《潘天寿画鹰》的序言里曾谈到,潘老对笔下之花鸟、山石均不做毛发谨微的描摹。他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用高度提炼概括的艺术手法强化形象、构成画面,以洗练的笔墨真实而鲜明地表现那种生动的神情气韵,使作品境界高妙、气势雄强霸悍,体现出一种颇不寻常的阳刚之美。
潘老画鹰自有内在寄托。在1954年所作的《松鹰图》上,他题款云:“会心在四远,不是为高飞。画事能在着墨时会心高远空旷之处,即不染尘俗矣。”该款看似在谈画事,其实既是志在远方之流露,又是一种净身脱俗的精神性追求,十分耐人寻味。
潘天寿擅长大写意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名世,又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者。他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中国画要以特长取胜。他自己的画特别注重意境、格调等精神性品质。“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这是他的至理名言。对于画材的选择,他更有自己严格的要求,决不随波逐流。
早在二十几岁于浙江安吉孝丰任教期间,潘天寿与青年书法家沈遂贞举办书画联展,潘先生出展的作品就有山鹰、鱼鹰之类。后来在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他看到了比一般雄鹰更强悍的秃鹫,就开始画秃鹫,表示出一种对力的赞美。1932年,《白社画集》上刊登他的指画《穷海秃鹫图》,应是他那时的代表作。此后,他画的雄鹰、秃鹫不断出新,多为指墨,遂成“品牌”。画秃鹫的同时,他的鱼鹰(鸬鹚)题材亦间有佳作问世。
此幅《鹰石图》画的就是鱼鹰。鱼鹰的主要特点在于脚掌带蹼。相对于鹫鹰,这种鱼鹰在潘先生家乡非常常见。鱼鹰凶猛雄强,展翅振翮十分有力,形貌也不是那么丑陋,显得亲切许多,更为一般观众所接受。现藏于北京画院的另一巨幅《鹰石图》(纵212厘米,横300厘米)与这幅《鹰石图》(纵110厘米,横300厘米)一样,画了四只鱼鹰。虽然没有落款时间,但据专家分析,从风格特点看,两幅作品应该都是1959年至1960年前后所作。
卢炘先生还说:“潘天寿曾教导学生不要呆对着对象慢慢地描摹,而全靠抓住刹那间的感觉,靠视觉记忆表达出来。他注意到鹰的生活习惯,故画材常取松石为衬景。在构图安排上,此幅《鹰石图》中,山坡顺着鱼鹰视线向左下的俯视姿态延伸,观者视线趋于落款‘雷婆头峰寿’几个字,气势逶迤浩荡。该作笔墨老辣凝练,遒劲有力。主体鹰隼结实挺拔,形象、动态各异,呈现一派灵动蓬勃的生机。山石奇峻,山花挺拔,通幅浑厚大气。”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