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观察】青年艺术计划的“生存法则”

2016-05-28 07:21:32 张桂森

  导言:日前,首届王式廓奖——今日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在今日美术馆打响。王式廓奖得主最终从10位入展艺术家中评出,年轻艺术家田晓磊凭借《创造》、《诗歌》等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荣获桂冠。

  这只是近年来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又一平台的诞生。不难发现,在众多青年艺术推广平台中,非营利的平台常被冠以“某某奖”或“某某计划”的名称,其平台背后多与学院合作为背景,

  比如罗中立奖学金、常青藤计划、CAFAM未来展、大学生提名展等。而既然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背后必须得有稳定的资金支撑,诸如某企业财团或私人藏家之外,也有从国家申请到项目基金的,比如青年艺术+、靳尚谊基金会支持的青年扶持计划等。当然,平台想要得以持续的稳定发展生存,最重要的是得有一套的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回顾展现场

  一个由律师赞助的奖学金

  11年前,“罗中立奖学金”由律师仇浩然先生赞助重启,一纸合同就是十年。当时还是院长的罗中立曾以“致未来”为主题写了一篇短文,勉励青年学子们“天气正好,下地干活”。但他也说:“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罗中立也钟情于过去,就像他对老川美的依恋,对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尊重,对《故乡》绘画几十年的坚持,就连“罗中立奖学金”从1992年由林明哲先生设立以来,也已经走过了24年的历程。

  因为祖父仇焱之去世较早,未做很多捐助慈善工作,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也为了能像祖父一样把自己的审美眼光影响到别人,仇浩然赞助了“罗中立奖学金”。一开始,仇浩然就不打算把“罗中立奖学金”仅仅当作一个“选秀”,在他看来,评选恰恰只是一个附带的功能作用。仇浩然更看重的是艺术家作品中呈现的“多样性”和“未来性”。

  在挑选和评选艺术家的多样性上,“罗中立奖学金”有着自己一直以来严谨的评选机制。在评选机制上,“罗中立奖学金”每年的初评评委和终评评委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原因是不希望让学生猜到做哪类作品可以获奖,“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句自己想说的话,希望他们能够能够用作品去说出自己的那句话。”所以,在每届终评评委的邀请上,组委会都邀请了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等行业内具有不同视野和不同角色的专业人士。

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回顾展现场

  这当然不是空话,仇浩然为“罗中立奖学金”做了相关的统计表格。在2006-2015年的10年间,申请人数入围总共超过2100。“每年的申请人数,中国美术学院第一年4个入围,总共过去10年有50个入围;中央美术学院差不多都是4、5个,没有特别的变化;中央美院过去十年总共是42个,川美有63个。湖北和广州都是比较平均的,20多个、30多个,其他的美院31个。大体可以看得到,还是比较的公平。刚开始的前两三年,初评制度都还是由四川美院的老师自己做,后来我们改为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都来参与评委。”在表格里,还可以发现,不同媒介的评选作品,入围的油画作品一直呈下降趋势,雕塑则比较平稳,一直呈上升趋势的是影像跨媒体方面的作品。

  去年,就在仇浩然赞助重启“罗中立奖学金”的第十个年头,开启了一场“罗中立奖学金”的十周年邀请展,展览学术委员会以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20名艺术家参展。仇浩然曾说他不想让别人觉得“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是一个“仇浩然收藏展”。“罗中立奖学金10周年,它的包容性,评审的公正性有目共睹。我从来没有也不会将罗中立奖学金的获奖作品作为我的收藏。这中间出来的艺术家,我一个都没要,就算后来买也是从画廊买。我当年问了一些美院的学生,为什么不参加学校的奖学金?才知道因为学校会以一个价格把他们的作品拿下来,但我不要。所以我在罗中立奖学金的合同里写明,不允许他们和学生去谈收藏作品。你看为什么做10周年回顾这么有难度?就是因为没有馆藏。”

  目前,2016年度“罗中立奖学金”申报已经再次启动。本届“罗中立奖学金”的终评评委由罗中立教授邀请庞茂琨先生、王璜生先生、龚彦女士、仇晓飞先生、鲍栋先生担任。

2015“常青藤计划”开幕现场

  在展览模式上花上点“功夫”

  和“罗中立奖学金”一样,“常青藤计划”2016也于前不久开启新一年度的报名申请。不一样的是,“常青藤计划”虽也不强调“选秀”性,却想在展览模式上下点功夫。在新一季的报名中,“常青藤计划”首次将关注视角投射到涵盖青年艺术家、青年策展人在内的更广阔青年艺术创作及从业者群体。在往届开放性征集青年艺术家及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全力推出崭新的“青年策展人”征集项目,意在汇聚优秀青年艺术作品进行集中展览呈现的同时,以“项目制”的方式选拔优秀的青年策展人及其展览项目方案,帮助他们将自己的艺术构想落实为实体展览。

  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不以北京为中心,“常青藤计划”在过往两届的年展及系列活动中,围绕着青年创作的“在地化”“全球化”学术命题,透过中心化表象客观分析探究了国内青年艺术创作“同质化”现象背后的地域差异化创作和具体面临的艺术生态等问题。

  而新的一年,“常青藤计划”对外宣布将打破以往一年一度青年艺术家群展模式,开启“主题展+青年策展人项目”的展览“1+1”模式。首先,在报名征集环节首次尝试面向青年艺术家、青年策展人在内的所有青年艺术创作者及从业者群体,征集优秀艺术作品的同时亦采用“项目制”的方式征集观念新颖、视角新锐的艺术展览独立方案。

“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现场

  其次,对青年艺术家和青年策展人的报名资料,将会由专业的评审团队和展览委员会进行客观、公正的甄选评议。尤其是全新推出的“青年策展人推介项目”,将特邀知名策展人担纲总策展,指导入选的艺术项目策展人完成展览从筹划到实施的全过程。

  与“常青藤计划”相似的是已走过三届的“华宇青年奖”,同样不以北京为中心,活动举办地处三亚,每届设立“评委会大奖”和“评委会特别奖”两大奖项。

  自2013年开始启动的 “华宇青年奖”专注于鼓励三十五岁以下针对艺术语言与思想提出新问题、坚持探索的青年艺术家,协助当代艺术系统找寻并未被发掘与关注的艺术创作样态。

  去年年底,“华宇青年奖”完成了又一届的初评环节,六位初评委从众多提名艺术家中评选出了陈天灼、关小、韩冰、林科、刘诗园、刘辛夷、陆平原、苗颖、彭奕軒、谭天、陶辉、王恩来、王思顺、杨健、楊沛鏗、于吉、詹蕤、张如怡、钟云舒及朱田等20位青年艺术家,相较于前几届评选,推荐人及评委的目光更多投向了工作生活于海外的华人艺术家群体。

2015“华宇青年奖”展览现场

  关于“华宇青年奖”的评选,项目发起人赵屹松在谈到时表示:“我们的初衷没有变过,就是希望去挖掘那些还没有被市场和艺术界广泛认知的艺术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学术性依然是我们的标准,今年请的评委都是对当代艺术的趋势、青年艺术家创作状态以及整个时代发展了解比较清晰和敏感的业内人士。这个奖项没有个人意志的体现,我们做所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平台,创造条件让这些由评委选出来的青年艺术家更好地展示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对这些艺术家给予实际的支持,帮助他们完善之后的创作计划。”

  而评委主席皮力在谈到评选时也表示:“我是第二年受邀请做华宇青年奖的学术评委,今年的评选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将入围艺术家人数从原来的50位缩减至20位,增加了展览作品数量,让艺术家有更好发挥和展示的空间;另一个变化则是在‘青年的尺度’20位入围艺术家主题展邀请了策划人,力图呈现一个最好的展览。相比前几届而言,这次展览语言是单纯而成熟的,艺术创作媒介也更加多元,重新使艺术中的叙事性、戏剧感重新回到了当代艺术的表达中。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希望看到艺术家能够关注自身文化状态,将对中国复杂社会现实的关注贯穿到视觉艺术的创作中去。”

  基于互联网的“破壳计划”

  诸多的青年艺术推广平台,在过去的时间里在各自规则设定上固然都有着自己逐渐丰富的经验。这些平台也由院校或者个人企业来推动,而互联网媒体作为发起人的并不多见,于去年宣布启动的雅昌艺术网“破壳计划”便是其中的首创。

  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在谈到举办这样一个平台的初衷时表示:“当下的青年艺术推广平台有很多,但大家的信息是分散的,不能有效的互通,这样就很难形成对整个青年艺术创作状态的判断,当下关于青年艺术的评奖有很多,相应的价值判断也很多,但大家同样是分散隔离的状态,不能形成一种整体上的价值判断,此外,市场也同样如此,分散的市场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市场判断,而艺术家自身无法判断在整个艺术生态中的位置和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雅昌艺术网想要做一个整体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可以是实现信息的互动和流通。”

  “破壳计划”是邀请各个院校的导师推荐学生作品,最终汇集到雅昌艺术网进行推荐,在雅昌艺术网的官方微信上进行推荐,未来会推出“馆长推荐计划”、“策展人推荐计划”,或者是画廊主、经纪人,甚至是拍卖行来进行推荐,让这个行业的人都能够最轻松、方便地去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作品。

  “破壳计划”的设想在奖项部分,则希望能够整合资源,建立一个通畅的信息渠道,是一个奖项的整体性布告栏或宣传页,青年艺术家可以把自己在雅昌上的作品投递到这些不同的奖项里去,机构可以在这里面选择艺术家,这样就省去了重复性的工作,雅昌艺术网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实时整理信息和对外发布信息,既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又可以公开透明的获得各种需要的信息。

  除此之外,就是帮助艺术家运营他们的作品,推荐计划,线上展览与线下展览的结合,最终帮助这些艺术家去了解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位置:“因为很多的青年艺术家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位置,有的人自视过高,有的人把自己看得太低,当我们的平台建立起来之后,青年艺术家就会有一个参照体系,当然藏家也是一样的,我希望平台的最大价值是让行业变成平的,让本应该公开透明的事情真的公开透明起来。”最终通过数据透明化,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