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2953期】周武:龙泉窑的历史——溯源
2016-05-29 07:53:57 赵玉玲
【相关链接】
主讲人介绍:
周武: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周武: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导语: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以美济心·艺术与收藏”课程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教授,为学院讲解《龙泉窑的历史——生长的传统》。
课程:龙泉窑的历史——生长的传统
第2集 龙泉窑的历史——溯源
1、追根溯源说瓷器——龙泉窑青瓷的早期
第二点是溯源,溯是一种回望,带着再认识和审视的一种观看;流是手工历史文化的河流;探是梳理与研究,源是故事的一个发端。
首先从五代末到北宋早期龙泉窑青瓷开始探讨,在五代末北宋早期,龙泉县城城南45公里的金村开始烧制青瓷,其风格延续了越窑、欧窑的风格,早期的釉色是淡青色的,釉层透明,表面比较光亮。
执壶
这是那个时期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执壶,在1976年茶田出土的,目前这件器物收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刚才我所讲的几个釉色的特点在这个器物上都可以得到很清晰的呈现,所以它有欧窑、越窑这个窑系的一种特征,从成型的手法,外面装饰的手法都有这个时期的特色。
2、北宋龙泉窑青瓷器物上的各色装饰
北宋时期它慢慢地扬弃了越窑、欧窑的风格,淡青的釉色慢慢转向了青黄釉,划花装饰,这个时期龙泉窑的东西非常强调装饰性,强调装饰特点。而且这个时期的釉色也比较薄、透明,还有一些会出现开片的现象,这个时期的器物基有很多是多管瓶,一种冥器,冥器就是墓里边随葬的物品,其他的也有盘、炉,粉盒这种器物在北宋已经出现了,但是都是以细线刻花为主体的一种装饰手法。
青瓷五管瓶
这是北宋的一个典型的器物,青瓷五管瓶,关于五管瓶,其实这是古人留下来的一种吉祥文化符号,五谷丰登。五个管是有寓意在的,不是随便的一个数字,下面是一种莲花瓣的装饰,上面还有很多小的动物,这样的一个器物里面记录了北宋时期,古人对人生命或者生活、宗教方面的、时代的一种鲜活的记忆。
这是那个时候的一个刻划装饰的碗,也是北宋时期的典型器。
从北宋至南宋早期可以说是龙泉窑的拓展时期,那个时期拉坯成型成为了一个普遍的成型方式。那个时期的刻划都很生动,以刀为笔,刻划跌宕起伏,逸趣横生,很多的花纹或者是其他的纹样,手法很熟练,釉色灰青、青黄,釉色偏青的这种青翠色的釉色慢慢呈现,也是这个时期一个很典型的特征。
3、装饰手法——半刀泥
这个时候也出现了现代人定义的一种半刀泥,就是一边深一边浅,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半刀泥的装饰手法,这也是属于中国的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装饰手法,这些青瓷装饰的主题,以荷花、游鱼、婴戏这些传统图案为主。
半刀泥雕刻花纹
半刀泥的概念就是下面这种装饰方法。现在在市场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半刀泥,但是你可以做一个比较,那个时候做半刀泥的师傅是一辈子就这几笔东西,所以他是了然于心、了然于手的一种装饰的熟练体现,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去做只要尝试一下,你就知道不可能做到信手拈来、如鱼得水的那种感觉。那些线条都是富有弹性、速度的,带着一种非常娴熟的技艺,可以从这个装饰中看出他的处理方式。
4、南宋时期龙泉窑的历史探究
南宋时期龙泉窑,我认为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文献记录最多的,它是集大成的时期,器物造型丰富,成型工艺精良,装饰手法多样,原料配方从原来的比较单一走向了多元,装烧工艺,垫饼垫烧的工艺也非常的考究。
尤其是溪口、瓦窑垟的窑址出土了大批量的模仿金银器造型的薄胎厚釉的黑胎青瓷,很多历史的文献都是定性的,很容易把它定成一个什么样的窑口,哪个窑口是仿哪个的。但是对龙泉窑历史上的文献记录以及定性,我觉得可能不一定很准确,还有待于日后的研究,尤其是田野考察研究的深入,可能有些历史也会被改写。
5、南宋时期龙泉窑——凤耳瓶
这个黑胎青瓷跟官窑是不是一样,我觉得大家看了自己会有认识。这是南宋时期非常典型的凤耳瓶,在日本的一些书上叫“千生万生”,有一些地方叫花生瓶,插花用的,为什么说千生万生呢?中国古代洗衣服有一种棒槌,可能这种瓶子的造型来源于那种生活的物件,旁边的两个耳朵是凤耳。我早年也找到过很多这样的器物。
凤耳瓶
凤耳瓶在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收藏,尺寸有大有小,看到的这件器物是松阳博物馆的一件,在日本的几个博物馆里也有收藏这种器物,但是形式有些差异;这个器物是分段成型的,拉坯分段成型,我通过到龙泉田野考察找到了一些藏品,看了这个器物,它上面分几段成型再连接的,为什么这样?现在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但是根据我的想法,因为凤耳瓶出现的时候都是一对一对的,大概两个形式是一样的,所以是不是有模范里边再拉坯成型也是值得思考的;但是历史上都说是拉坯,完全拉坯,例外修坯,我现在觉得这个研究还没有深入,所以在这里不做定论,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自己去看,去研究可能会发现有意思的一些问题。
6、遂宁博物馆的典型器物
这是一个南宋时期的莲瓣纹碗,我觉得做的也非常经典,釉色非常的温润。很多人看龙泉青瓷可能便以为它是纯度很高的一种青釉,其实不然,它看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漂亮,其实这里面是带着一种灰色在里边的,为什么这样?因为它是天然的矿藏,土药配方的,它跟现在的化学配方是不一样的,化学配方的釉色像塑料一样的很干净,但是龙泉的青釉是带着朴素之美的,很温厚,是灰青色。这是圆口洗,这种洗在青瓷里边也非常多,也很典型。
在遂宁的博物馆,它的口径有15.3厘米,高度4.8厘米,这是莲花纹的盖罐,这样的盖罐在遂宁博物馆里非常多。我去了以后,仔细看了一些荷叶罐,觉得做得非常的生动。现在市面上也有荷叶盖罐的仿制品,但是装饰语言没有这么鲜活,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纽,你以为他是做歪了,做坏了,其实那个时候可能工人他是信手拈来一个泥点子接在上面,有一个手的姿势,这边是揿下去一点,那边是起来一点,你看这边是摁下去,这边是高起来的,每个荷叶盖罐上的泥点的这种方式都不太一样。如果你到遂宁博物馆去,看它是不是真品,这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仿品做的很匠气,没有这种信手拈来的轻松、随意意味;包括这些莲花瓣,它的刻划方式其实很随意,它的分割也很非常随意,也有11瓣的,也有几瓣的,它并不是完全等份的。
遂宁博物馆的荷叶盖罐
这也是遂宁博物馆的一个经典器型,用色非常的厚,这也是,我觉得这个做得非常的经典,造型很经典,弦纹涵概在这个器物里,是那一级文物。遂宁博物馆的荷叶盖罐,腹围98.6cm,高31.3cm,这些器物非常大,而且很完整,釉色非常好,是很难得的一件器物。
7、龙泉窑里的那些器物
这是一个非常少见的黑胎青瓷,大家看一看。看了这件器物再去看一看楼下这些官窑有什么样的相似之处跟不同之处。
这个是铁胎的,我们说中国的陶瓷里面有紫口铁足,铁足是什么概念呢?这个就是铁足,这个器物,下面是带着紫黑色的,或者说是深棕色的,这个叫铁足。这个器皿釉色是开片的,跟刚才看到的那个器物其实它的胎土是不一样的,釉色也是不一样的。
双鱼洗
双鱼洗在龙泉窑里面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器物,这个鱼的造型其实也是来源于当地,龙泉溪流里的一种石斑鱼,所以这个鱼的装饰其实也是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中国吉祥文化的一个符号。
8、从烧造工艺判断官窑民窑
这是溪口窑,刚才说瓦窑垟窑址出土的黑胎青瓷的瓷片,它的工艺是非常的精到的,这是瓷片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把它跟官窑的瓷片做一个比较,包括它的形制跟它的胎体,以及它的发色,我觉得都很有意思。这个可以看到它里面的胎土是非常薄的,釉很厚。薄胎厚釉说的其实就是这类。这样一个类别的青瓷,这是一个小梅出土的黑胎青瓷的器物,大家看这样的一个器物是民用的还是官窑的?每个人可以自己去判断。
黑胎青瓷瓷片
一般民窑里的烧制垫烧工艺以及造型的处理不会非常考究,当然像这类器物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觉得其实都算官窑器,元代的龙泉窑青瓷非常注重外销,有很多地方都有,土耳其等其他地方都有龙泉窑的东西,这个时期的胎都非常的厚,且釉厚,器物也很大件,这个时期流行印花的装饰。
9、元明清龙泉青瓷的特点
玉壶春
这是元代的几个典型的器物,上面那个是青田文管会收藏的,高度25.4cm,玉壶春,也是龙泉窑非常典型的一个器物,在这个器物上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叫朱砂胎。龙泉窑说的朱砂胎是朱红色的,胎体里面含了一定量的铁,通过还原产生了这个色彩。
下面说贴花的工艺,贴花装饰,明代沿袭元代青瓷的特点,以大窑枫洞岩窑址为代表。枫洞岩的器物偏大,特别大,你如果现在去那个窑址,可以看到非常巨大的匣钵,胎体也非常厚,釉层也很肥厚,发色慢慢偏色偏向青绿色,装饰的纹样趋于民俗化,这也是那个时候典型的几个器物。工艺我觉得是慢慢下降的,没有以前这么好。清代的龙泉窑以孙坑窑为代表,胎釉配方装饰工艺以及烧窑的技术都不及明代。这个时候是青瓷的衰退时期,这是那个时期的一些器物,上面还有文字记载的。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