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景德镇窑的历史及特点

2016-05-31 19:28:19 未知

  景德镇是江西的偏僻小镇,也是历史上闻名的瓷都。它在唐朝时就开始生产青瓷,一些瓷器被列入朝廷的贡品;五代时,这里的青瓷和白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景德镇原先叫昌南镇,其名犹如英语China的发音。宋真宗景德年问(公元1004 1008年),皇帝对这里生产的瓷器爱不释手,就干脆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了这个小镇,从此它的声名大噪。

  景德镇窑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带青味,这种白中泛青、青中见白的色釉,为景德镇窑的新创,其色调给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间有刻花者。靖康之变后,随宋室南迁,北方定窑的许多制瓷工匠也随之南下,他们带来了定窑瓷器制作技术,在景德镇仿制定窑瓷器。所产瓷器,胎体釉色纯白如粉,有粉定之称。受其影响,景德镇窑所烧青白瓷,装饰逐渐为印花所替代。青白釉瓷器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青白的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纹样的凹下处积釉稍厚而较青,胎薄的花纹在迎光下若隐若现,故又有影青、映青、隐青、罩青之称。景德镇窑青白瓷曾作为贡瓷,供御府使用,其品种有碗、盒、盘、注子、瓶等。造型上常作成瓜棱口、花瓣等形状,纹饰有牡丹、 梅花、芙蓉、 莲花、鸳鸯、鱼、鸭及儿童形象等,其装饰方法为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等种类。

  到了元代,景德镇窑继续发展,已成功地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红釉等品种,并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获得了空前发展,由于原材料的丰富和工匠技艺的高超,使所制瓷器在花色品种、器物类型,以及造型、装饰等方面较之前代,均有极大的丰富、提高和创新,成为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鼎盛期。此一时期着名的品种有:明代永乐(1403——1424)、宣德(1426——1435)年间的青花、红釉、青釉等,在元代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一步,成为当时及后来景德镇窑的主要品种。成化(1465——1487)年间的斗彩、 正德(1506——1521)年间的孔雀绿釉及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年间的五彩等新品种, 也以胎质细腻、釉色晶莹柔润、纹饰图案精美,而风靡于世。清代康熙(1622——1722)、 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年间的青花、五彩、红釉、天青釉、素三彩、粉彩、珐琅彩、窑变釉、广彩等,更是绚丽多彩,竞相争辉,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海外,成为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地,有瓷都之称。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景德镇窑的制瓷业出现凋零或停滞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重获发展。目前景德镇窑在继承传统工艺,恢复传统品种,创造新的品种样式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地探索,并已取得了突出成就。 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盘类为主,青瓷釉色青中带灰,白瓷釉色较白。采用支烧法,碗、盘器内和底有一周长形支烧痕。以胜梅亭,湘湖为主。

  宋代时烧青白瓷为主,有名的湖田窑就在景德镇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盘、合、瓶、壶、罐、枕等。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印花、篦划纹等技法。纹饰有龙纹、凤纹、婴戏纹、海水纹、缠枝花纹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