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怪杰李书成:绘画是我纯粹而怒放的生命
2016-06-01 09:35:28 李明
李书成
从反映深圳改革开放新面貌的中国画《窗口》,到史诗式油画巨作《大世纪》,李书成以数十年的努力和探索实践,不断赋予作品新的艺术生命力,有“画坛怪杰”之称。
在喧嚣热闹的美术界,年过半百的李书成并不是张扬、高调的那类画家。他到底有着怎样的艺术经历?不免让人好奇。 近日,记者来到李书成位于广州市祈福新村的画室。三层的小楼里堆满了画及工具。一幅创作中的油画红棉鲜艳夺目,这是他钟爱的题材之一。话题很自然就围绕着画展开了,不知不觉2个多小时过去。在李书成的讲述中,给予记者最深的感受就是:他在用手中的画笔,智绘人生。
“我与深圳‘一见钟情’”
一直以来,城市题材的水墨画作为艺术品,是非常少见的。古人的画大都是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题材,以城市入画出现在近现代。行家都知道,用国画形式很难表现一座城市,角度不容易找到。
然而,李书成多年来却坚持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初为什么会想到涉足城市题材?面对记者的问题,李书成说这里面有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说到这块,不得不提我与深圳的‘一见钟情’。”李书成1980年从家乡海南岛到广州美术学院读书,那时深圳刚刚改革开放。“我被深深吸引了,有了去亲身感受的想法。”他说,到了深圳,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由此萌生了从未有过的念头: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
接触到深圳这个经济特区,李书成感觉非常新鲜,成片拔地而起的新楼房,给了他创作的激情。“我印象最深的是拥有中国最早旋转餐厅的国贸大厦,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震撼的建筑。回到广州后,我花了10天左右的时间专门为它画了一幅6尺对开的作品,取名《窗口》。”他向记者展示了《窗口》的图片,原作已经不在他手里了,很多年以前已经被香港一家著名的收藏类杂志社买走做了藏品。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书成下决心用国画来表现城市快速发展的主题。这是一种难度很高的尝试。记者翻阅他的作品集时发现,每幅城市作品的“主角”都是建筑物,但没有门窗等具体的刻画,更多的是一种意象。李书成说,作品着重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气势和灵魂。
“直到现在,我的每一幅城市画,都有深圳的影子。因为深圳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在国画的传统中,正是需要注入这种浓厚的现代气息。”李书成说,与30多年前相比,深圳的变化实在太大,每次再去都会有新的感触,这也是让他坚持创作中国画城市山水的最大动力。“我要用自己的画笔歌颂这个时代。”
李书成还透露了一个心愿:希望把城市类的画作拿到深圳去展出。“艺术要为社会服务,是需要接地气的。深圳也需要这种纯粹的艺术表现,带给人们另外一种遐想。”
李书成《黄金海岸》
1000多位风云人物齐聚《大世纪》
在广州美院上学时,李书成跟关山月学国画,跟胡一川学油画,艺术创作涉猎多方面的专业。在他所有作品中,《大世纪》是最重要的代表作。
《大世纪》,李书成耗时8年完成的巨幅油画。在宽6.18米、高2.02米的空间里,容纳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民族1000多位风云人物。整幅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以政治人物为核心构图,分为清末、民国、新中国几个部分,囊括了百年间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宗教等各个领域影响到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伟人志士们。
李书成用画笔表达了他对过去一个世纪的思考。“我在这幅作品中,无论是在构图上,还是在选材以及表现手法上都掏空了心思,费尽了心机。”
记者见到了《大世纪》,虽然只是图片,但已感受到其恢宏的气势。1000多位人物以“龙”形排列,寓意源远流长。万里长城、长江、黄河的背景浑然一体,河山巍峨,英雄辈出,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态势,同时人们浮躁的心态和重经济效益,对艺术家的影响是回避不了的现实。
李书成认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要有坚守艺术精神之境的追求。“金钱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艺术品的价值,但也有的艺术品价格与价值是严重背离的。比如用字画请客送礼,直接推高了某些名人作品的价格。随着人们认识的回归,部分艺术品市场的泡沫会逐渐挤干,徒有虚名的作品将会被打回原形。有发展前景的应该是实力派,靠过硬的作品赢得人们的喜爱。”
画室里还有好几幅未完成的作品,李书成说,只要还能拿画笔、涂颜料,就一无所惧。“以绘画作为一种语言来思考、陈述和表达,以绘画发掘、描摹和赞美,让绘画更大胆、更自由,这便是我纯粹而怒放的生命。”
人物简介:
李书成,1962年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画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