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画花鸟还可以这样画

2016-06-01 18:40:02 未知

  

  宋玉成     1959年出生于大连。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曾师从花鸟画大师郭西河先生。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讲座教授。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从事美术史论教学与研究30年,出版学术著作5部以及学术论文20余万字,同时还从事策展与美术批评等艺术活动。现为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宋玉成先生,早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来又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美术交流史专业博士学位。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中外美术史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本院和外地美术学院讲课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赢得了大批学生粉丝的爱戴;同时他也一直坚持中国画创作,曾师从郭西河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近年来致力于彩墨花鸟画的探索,已取得斐然可观的成绩。鉴于他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开阔的审美视野,他的中国画也能够融会中西,呈现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宋玉成的彩墨花鸟画是一种中西融合的艺术,更确切地说是中国画的彩墨与印象派的光色的融合。

粉百合

  传统中国画大致可分为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两种画法。在晋唐时期中国的色彩绘画包括敦煌壁画极其辉煌。宋元文人画兴起以后,崇尚水墨、鄙薄色彩的风气逐渐流行,色彩绘画的中心地位逐渐失落,但色彩绘画的传统并未断绝。(参见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近代中国传入了以色彩见长的西方绘画,激活了中国画家的色彩意识。特别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光色表现,深受中国画家的激赏。

野草百合

  不过,借鉴印象派光色表现的中国画家以油画家、水彩画家居多,国画家较少。宋玉成既有传统中国画水墨与色彩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又系统研究和考察过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光色原理和表现技法,为他的彩墨花鸟画融合中国画的彩墨与印象派的光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鹭莲升

  中国画的彩墨与印象派的光色,融合的关键元素在于“有光的色彩”。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论画残文中,已提及类似印象派的光色原理:“至于敷彩之要,光居其首。明则显,暗则晦。有形必有影,作画者岂可略而弃之耶?每见前人作画,似不知有光始能显象,无光何以现形者。明暗成于光,彩色别于光,远近浓淡,莫不因光而辨其殊异也。”(吴恩裕《新发现的曹雪芹佚著和遗物》)这段画论表明传统中国画缺乏光色表现,也预见中国画的彩墨与印象派的光色存在融合的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还需要中国画家的艰辛探索。

丛林爱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玉成的彩墨画使用的完全是传统中国画材料:毛笔、宣纸、水墨、国画颜料,而没有使用丙烯颜料之类。运用国画颜料在生宣纸上表现光色效果,难度比油画和水彩画更大,但中国画虚实浓淡、水墨氤氲的韵味也比油画和水彩画更浓。宋玉成的彩墨花鸟画仍然保留着传统中国画的用墨成分,强化画面总体的构成感,并不拘囿于“墨分五色”的传统,而是借鉴了印象派绘画的光色表现,强化色彩自身的表现力。

溪边百合

  在用笔方面他把“笔墨”概念扩延到“笔色”概念。传统写意花鸟画大多是在白底上以笔墨为主、色彩为辅,而宋玉成的彩墨画通常是在一个墨色相互渗透的底子上,用书写性笔触描绘花鸟形象,产生了灵动的“笔色”。在这个以墨托色、以色衬墨、墨色交融的世界里,凸现出画家对唐以前传统中国画的理解,尤其是领悟了敦煌壁画“色块”组合的妙处,同时蕴涵着对当代绘画形式的新探索,令人耳目一新。

晨曦荷塘

夕阳中的鹭鸶

芦花鸡

栀子花

  其作品用墨用色十分巧妙,将泼墨、泼彩、枯彩、渲染等多种方法并用,光色表现极为丰富自然。由于水墨和色彩层层叠加,画面更显得饱满、厚重,幽深的空间层次感异常明显,营造出梦幻般五彩缤纷而神秘迷人的意境。宋玉成的彩墨花鸟画探索,创造了中国画的彩墨与印象派的光色融合的新样式。给传统中国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出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吕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