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陶瓷艺术大师李菊生:展望景德镇陶瓷的辉煌

2016-06-03 10:00:37 未知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愫中,瓷是刻骨铭心的。那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瓷的质地,寄托着古人豪边而灵动的诗的律动;回荡着古人狂放挥洒、纵情笔墨的书的旋律和画的意境;它镌刻着我们民族文明的脚印。纵然时光流转,那温润如玉的色泽、那扣之清脆的磬声、那生动流畅的线条、那诗情画意的典故,依然深深地拨动着现代人的心弦。千年窑火、千年沧桑。瓷,见证了我们文明古国心灵的历史;瓷,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脉搏。千年的跋涉,千年的积淀,瓷的美丽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历经唐、宋、元、明的景德镇瓷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绘瓷艺术语汇。进入清朝。瓷上绘画形成独立的体系。仰望那片与窑火交相辉映的艺术天空上,闪耀着以清代唐英、陈国治、王炳荣;近代的程门、金品卿、“珠山八友”、王步等为首的无数灿烂的繁星,呈现一派锦瓷辉煌,绚烂壮丽的景观。

  诚如车尔尼雪夫所说:“尽管是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如今景德镇的艺术家和名工巧匠们继承了历朝历代的工艺技术,面对传统、面对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翻越秦汉雄伟的高山;他们劈波晋唐宽阔的海洋;他们凝望宋元皓月如水;他们陶醉于明清优雅的旋律。他们不是去重复前辈;他们在铸就自我。

  面对滚滚而来的西方文明的潮汐,他们感受到物质文明对艺术的巨大冲击力,而瞬息万变的艺术革新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流派,带给人们的是现代艺术的开放和多层次结构。人们在“借鉴”的航道上应时时警惕撞触“模仿”的暗礁。我们之中有一批西方现代主义者,极力反对毛笔瓷绘。孰不知,锥形的毛笔是华夏文明的支点,它支撑起东方五彩缤纷的船帆。从历史的海洋上驶向今天,驶向未来。反对毛笔瓷绘是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尊。

  我赞同潘天寿先生的观点:“中西艺术距离愈远愈好。”我们借鉴西方陶艺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融合,而是应该寻找差异。因为愈是民族的才愈是世界的。

  今天,景德镇千姿百态的陶瓷艺术的主流,依然是以传承民族文化思想和传统审美意识为主体的艺术面貌。瓷上绘画的基调是中国美学精神内涵,是视觉形态的国学。有传统的笔墨但更有时代的气息。以画载道,更寄托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他不是历史的重复,他是新时代优美的和弦。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并将永远熊熊燃烧。因为它矗立的这片土地,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这能源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让我们遥望远方。迎接景德镇陶瓷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常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