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制作背后的文化密码
2016-06-03 10:15:15 何冬雁
舞狮表演,但凡是中国人应该都见过——它至今仍是华人世界举办喜庆活动时的重头戏。但不同的狮头里藏有哪些“文化密码”?工艺有多复杂?审美趣味有何不同?则一般人未必了解。
不久前,记者在佛山采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家狮艺第五代传人、工艺美术师黎伟先生,听他讲述了佛山醒狮以及狮头制作背后的各种故事。
“黎家狮”是南方狮的代表
黎伟的家在佛山一栋普通老旧居民楼的8楼,40平米的两房一厅。为迎接我们,71岁的黎伟师傅特意摆出了他制作的几个收藏级别的狮头作品。
中国舞狮分为南方狮和北方狮两大流派,南方狮是从北方狮(又称为黄狮子)脱胎而来,为区别北狮,南狮不但在头上扎有一只角,且动作和音乐都追求振奋、激昂,令人警醒,故又称为醒狮。由于狮披上可做的文章不多,工艺师们主要是在狮头上下功夫。北方狮头以真狮为模,风格写实,威猛庄严;南方狮头以拟人化脸谱化为特征,装饰丰富、艳丽祥瑞。南方狮以佛山狮为代表,而佛山狮则以“黎家狮”为代表。
“黎家狮”为什么名气那么大呢?
黎师傅说:“第一、历史悠久。我爷爷的爷爷辈黎辉振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开了‘黎祥新’的扎狮字号,‘黎家狮’就是从那时开始代代相传的,到我是第五代。第二、技艺精湛。‘黎家狮’扎做精良,广受欢迎,回头客很多。满清时期,‘黎家狮’的作品就已经传到香港、美国等地。第三、黄飞鸿是佛山人,他当时舞狮用的都是‘黎家狮’,‘黎家狮’因为有他‘代言’而影响很大。”
具体到黎家狮的美学特点,黎师傅总结说:“额头高、角直、眼大、眉精、杏鼻、口大有笑容。”
狮头文化中的文学和戏剧痕迹
跨界创新,常常能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佛山狮头,就是工艺美术与文学、戏剧跨界创新的艺术结晶。
可以说,没有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没有戏剧中的脸谱艺术,就不会有今天的佛山狮头和“黎家狮”。
已无法考证是哪一位率先想到要把刘备、关公、张飞等《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扎进狮头,也不知是哪个聪明的工匠想到借鉴戏剧艺术中的脸谱来打造狮子的五官,又是谁想到要绘制丰富多彩的纹样……反正,佛山狮头就这样悄无声息而又石破天惊地屹立在中国文化瑰宝之林。仁厚、忠勇、忠义、乐观、进取等人格理想,也在热闹的醒狮舞动中得到彰显和传承。
黎师傅至今仍记得小时候每天守着收音机听粤语说书人张悦楷说《三国演义》,刘备的仁义、王者之风、靓仔,成了他日后的文狮“刘备面”;张飞的黑脸、勇猛,成了他青鼻铁角牙刷须的武狮“张飞面”;关羽的忠义、红脸,成了他的文狮“关公面”,还有赵云、黄忠……唐草纹、虎斑纹、太极纹、螺旋纹、边珠纹……这些象征如意吉祥的纹样父亲教他搭配装饰在狮子的角、眉额、眼盖、腮、上唇、下颌、背等不同部位。
不断创新就不会厌烦
扎做一个狮头是很费功夫的事情,有扎(扎竹胚)、扑(在竹胚上糊纸)、写(绘画和上色)、装(装配好所有零部件)四道工序,都要求精准的计算和细心的操作。一个完整的狮头,快则1-2周,慢要1-2个月才能完成。这样麻烦的事做了一辈子,黎师傅会不会有感到厌烦的时候呢?
“不烦。不断创新,怎么会烦呢?”黎师傅说。
给我们带路去黎师傅家的是他徒弟何宇斌,小伙子在佛山开了一家工艺厂,制作狮头。他说,现在厂里会接到各种“发明式”订单:美国队长狮头、蜘蛛侠狮头等,主要是提供客户提供的原型进行配色。而在纹样上,也增加了火纹等新的纹样。澳洲羊毛、玻璃钢等新材料也在运用。
说到自己这辈子,黎师傅挺知足。得到各种奖励和荣誉,收徒教徒……让他开心。参与国庆50周年大庆天安门舞狮表演的狮头制作,作品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为徐克电影《黄飞鸿》制作狮头道具,看李连杰舞“黎家狮”,令他非常骄傲。
要把狮子舞得生龙活虎,必须具备很好的武术功底。佛山武馆多,武术人才多,狮头工艺又好,两者相得益彰地将舞狮文化传承了下来。在佛山,随处可见舞狮的痕迹,在星巴克里喝杯咖啡,都能在店内墙角看到一个狮头。
最大心愿是建立狮头博物馆
终归还是要被问到人生遗憾的事情。
“遗憾是有的:工作室有点小了,住得有点高了。住房的产权是单位的,我们要交租金。我本来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但后来有规定:‘项目传承人’的工作室必须达到100平米以上,我的只有40平米,达不到标准,因此失去了‘项目传承人’的资格,只保留了‘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黎师傅做了一辈子狮头,除了卖掉的,还留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都是精品,再想要做到这种程度,精力已经不够了,不舍得卖。很希望能有个专门的狮头文化博物馆来摆放这些作品给人参观。”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