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2965期】刘芳如:吴赵二家的风格传续
2016-06-04 01:56:02 刘宇雁
【相关连接】
导语:
主题:《海上双璧——以故宫典藏为例谈吴赵二家的风格传续》
海上派或者叫海派是19世纪到20世纪也就是清末民国初年,最能够代表华中地区一个锐意求新求变的画家集团的总称。在过去有一些图录,还有一些书籍,都把吴让之跟赵之谦纳入海上派。其实这两位画家他在从事艺术活动的时间,海上派其实是方兴未艾的,而实际上吴让之本人根本没有到过上海,赵之谦虽然到过上海,但是他的活动的地区是集中在闽浙,还有江西以及北京这几个地区。今天会特别的命题把他们合称为“双壁”,我是目的要凸显这两位画家对于海派的,特别是在海派里面的精神画派莫大的影响力。
第一部分:吴、赵与海派、金石派
1、影响吴让之、赵之谦的画家
我是把对于吴赵两家影响最大的几位人物把它列举出来,包括吴让之的老师包世臣,还有对赵之谦书法影响、篆刻影响最深的邓石如,以及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到、提到的画家的人名包括徐渭、沈周、金农、石涛、蒋廷锡、李鱓、恽寿平、陈淳等等。
第二部分:台北故宫典藏的吴、赵作品
台北故宫典藏的吴赵两家的作品到目前总数有八件,有书法也有绘画。吴让之的藏品有《花卉册》是八开,还有《花卉轴》一件,另外也有《篆书五言联》一件,以及《隶书扇面》一件。赵之谦的藏品台北故宫典藏的有《墨笔山水轴》一件,以及三件书法。
2、吴让之的《花卉册》
这一件吴让之的花卉轴并没有纪年,但是在左边有一款题写的是“徐崇嗣画本每有此意,让之”。其实徐崇嗣的画现在已经很少见,在故宫有一件恽寿平所摹写,传说徐崇嗣的画本,我现在把它放在这里做一个比对,虽然用的都是属于没骨的画法,但实际上恽南田所临写的徐崇嗣的本,他是比较工笔精细的一派跟我们看到吴熙载的花卉轴,其实是很不一样的形式。吴让之用的手法,他是属于没骨大写意的笔法,是不是有书法的笔意,这个见仁见智。
3、《桂花》的对比
吴熙载《花卉册》的第一开,画的是桂花,由于这一开有纪年的,所以我们知道这件作品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年的作品,算是他非常成熟期的代表作。吴熙载从事绘画创作起步相当的晚从50岁才开始进行绘画,经过二十年左右的锤炼到晚期他的绘风格其实已经相当的纯熟的,同样是桂花的题材,我选了两件恽南田所画的桂花来跟吴让之做一个比对,两者之间写意跟没骨、写生的差距非常的明确,所以就算吴让之学习了恽南田的没骨的笔法,但是他最后还是运用属于他个人的笔调来进行挥洒。
4、《栀子花》的对比
第二幅画的是栀子花,我们注意到这个栀子花的叶子的描绘用的是一种“湿中湿”的手法,就是在叶片墨未干的时候,用湿的浓墨重复地勾写产生一种墨水淋漓的效果,这一个画法在台北故宫收藏的一件徐渭的《流石图》上面,也可以得到相互印证。我另外也举了陈淳的儿子陈栝的一件同样题材栀子花的作品,以及扬州八怪里面李方膺的梅花来做一个比对,虽然是同样题材的作品,但是显然吴让之的画法跟陈栝是比较不同,反而是李方膺画梅的粗枝的方式,在吴让之的作品里面比较容易得到相互的印证。
5、《菊花》和《雁来红》的对比
《花卉册》的第三幅画的是菊花跟雁来红,我就选了沈周写生册里面的一幅鸡冠花来做比对,雁来红也就是鸡冠花的另外同样的品种,两者之间的笔法沈周显然用的是比较写生的角度,而吴让之他用的比较一笔草草了。我再举菊花的部分看看陈淳他有一件花卉的扇面里面的画法,在墨叶的处理上确实是可以跟吴让之取得一个相似的比较,当然这个沈周的菊花也一样可以跟吴让之的菊花做一个比对,倒是这三张画之间的关联性是比较的密切。
6、《杨柳》和《芙蓉》的对比
第四幅画的是杨柳芙蓉,同样再拿这幅杨柳芙蓉跟明清两代,相同题材的作品做一个比较,中间这张唐寅的《临水芙蓉图》也是没骨的画法,但是用得比较朴拙的笔趣,而邹一桂画的芙蓉他比较拘谨一些,当然在清朝初期八大山人写生册里面的芙蓉花,那是充满了个性的表露,跟吴让之相互对比之下,显然吴让之的个性并不似八大山人这样子的剑拔弩张了。
7、赵之谦的书法作品
另外故宫还收藏了一件赵之谦的楷书自书诗,这件作品很长。在2007年大坂市立美术馆举行海上派展览的时候,也特别把这件作品借过去展出,也就是把这件作品当做是赵之谦书法的一个代表之作。
(责任编辑:邓嘉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