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讲堂2968期】邵彦:夏商周时期的美术
2016-06-05 07:23:15 赵玉玲
【相关链接】
主讲人介绍:
邵彦: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致力于宋元明清绘画史,中国书画鉴定的教学与研究。
邵彦: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导语: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从上古时期,到秦汉,再到盛唐,从明清,到民国,再到解放后,上下五千年的历程里,那些重要的美术家、美术作品,与美学思想,在华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美济心·艺术与收藏”课程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邵彦老师,为学员讲解《中国美术简史》课程。
课程题目:《中国美术简史》
第5集:夏商周时期的美术
1、看二里头文化中的玉器和青铜
绿松石镶嵌兽面纹青铜牌饰 二里头文化
和周边的玉器文化相比,中原的玉器文化显得非常弱小,只是发现一些零星的遗物,没有像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大规模地发现,大规模地生产技术。这是在河南发现的属于二里头文化的夏代玉器文化,实际上也不是我们理解当中的软玉,是绿松石,但是这件东西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兽面纹,这是后来青铜器上兽面纹的一个前身,属于二里头文化。
乳钉纹青铜爵 二里头文化
这个也属于二里头文化,乳钉纹青铜爵,这件青铜器器壁单薄,比较轻薄,没有明显的装饰,外壁是素面的,造型也谈不上优美,是比较原始的青铜酒器。从造型来看,它只能用来倒酒,在祭祀仪式上,在神灵面前把酒撒在地上叫“酹酒”。所以这件酒器不是日常的饮食器,它只是祭祀活动当中的礼器。从现在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原始的工艺水准,但是它生产的器物已经是礼器,铜在当时是相当宝贵的资源,因为中原当时没有铜矿。铜资源用来做礼器,还有一些用来做兵器,当时还舍不得做民具,民具还是用木头、石头做的。
青铜酒器线描图
这是青铜酒器的线描图。夏商周时期认为酒是好东西,所以在祭祀时面对神灵、祖先是一定要供酒的,也就形成了把酒器作为礼器的体系。
2、从后母戊方鼎寻找初级装饰起源
这个是现在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是一种煮食的炊器。四足落地腹下掏空,下面是可以架上柴火加热的。有些青铜鼎出土的时候下面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两个耳朵是可以穿上杠棒,两到四个人可以抬走,非常沉重,移动很不方便。表面有非常精美的纹饰,内部有铭文,这个青铜里面是有三个字的铭文,过去视为“司母戊”,叫司母戊大方鼎,现在把第一个字改成“后”,就是后母戊,这是商代王室的重器。
青铜司(后)母戊方鼎 商
这种器物是用合范法铸造的,就是用几块陶瓷模范合起来的,所以在几个范块合缝的地方难免会有一些铜液溢出来形成一些棱。就需要后期进行修磨的。但是从商代中期以后,非常流行在青铜器上采用这种初级装饰,初级装饰的起源有可能就是早期的合范多出来的这块废铜启发了当时的工匠,觉得可以这样来做一些初级装饰以增加器物的立体感,尤其是比较大或笨重的器物,这种初级装饰会增加它的灵动感和通透觉。这个上面是一个龙蛇盘须的纹饰,叫做盘枝纹、盘混纹。腿足上兽面纹,四角以及四面空间都是初级装饰。
3、适应生活习惯的石器簋
青铜利簋 商
这个是商代盛期的石器簋,这种比较矮胖的石器下面还带底座,也是适应当时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这个簋可以日常使用,但它也是礼器,利鼎和利簋都是祭祀时候供给祖先和神灵肉食的礼器。不同等级的贵族享有不同数量的鼎和簋,最高等级天子七鼎八簋,往下诸侯、卿大夫、高级士还有普通士依次减,天子七鼎八簋,诸侯是五鼎六簋,再往后卿大夫是三鼎四簋,再往后一般近乎于平民的低级的士是一鼎二簋。
4、妇好墓出土的镶嵌绿松石象牙杯
绿松石镶嵌象牙杯 商
这是妇好墓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这件和二里沟文化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青铜牌饰都收藏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商代中原还是比较热的,所以商王军队里面是有象队的,象牙在当时还是本地能够出产的部分,纹饰显然是模仿青铜器。绿松石我们知道现在最大的产地是在湖北,当时是属于商的方国,离商不算太远。工艺非常精细,打磨得非常平整。
5、回到社会情景中看陶器的发展
再看陶,这是一种硬质陶,器壁很薄,质地非常细腻,烧成的温度要比普通的陶稍微高一些,但是比起瓷器来还要低一些,不到1000度,瓷器要超过1000度,普通的陶通常在900度以下,这个是在900-1000度之间。质地非常薄且细腻。它表面的纹饰是用拍子拍上去,这个纹饰主体是一种云雷纹,是模仿青铜器的。
印纹硬陶瓮 商
因为陶器是一种易耗品,所以保存下来的陶器不多,能保存下来的陶器很多是墓葬里面出土的,它的制作工艺可能就会比日常使用好一些。我们今天保存下来的青铜器比较多,因为青铜器比较耐久,墓葬随葬的也比较多,所以我们今天得出的看法是陶器模仿青铜器。但是回到当时的社会情境中,实际上更有可能青铜器模仿陶器,因为陶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广,生产量巨大,装饰文可以尽情地尝试,实验成本非常低。所以各种器型,各种装饰,各种用途首先应该是在陶器上实验,比较成熟了,比较成体系了,然后再应用到青铜器上。因此实际上应该是青铜器模仿陶器,越是珍惜的材料、困难的工艺,越是后出,这是比较有前卫实验的价值和材料。
6、从原始瓷说陶瓷史
原始瓷大口尊
这个已经是原始瓷了,原始瓷是在商代烧成的,商代就是在今天浙江余姚一带,所以浙江余姚是中国陶瓷之乡。陶瓷史北方看河南,南方看浙江,对陶瓷史贡献最大的就是这两个地方。因为原始瓷比起刚才的硬质陶,第一是烧成温度提高了一些,第二是表面有釉,这个釉当然是非常原始的,但是发展以后的釉表面防水性、耐磨性提高了很多,而且已经变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个器型它的装饰就集中在口沿上部,还是适应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