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第570期】“OVERPOP波普之上”群展:后互联网时代的明日安迪•沃霍尔
2016-06-07 23:49:04 叶旭栋
左起:本次展览策展人杰弗里•戴奇、余德耀基金会总监Ashok Adicéam
本次展览策展人凯伦•史密斯
“OVERPOP波普之上”于2016年9月3日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揭幕。展览展出近60件作品,均创作于2010年之后,覆盖了各种媒介。
展览由杰弗里•戴奇、凯伦•史密斯共同担任策展人。展览展陈设计由知名设计师阿德里安•卡迪(Adrien Gardère,为卢浮宫朗斯分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余德耀美术馆贾科梅蒂回顾展等项目担纲设计)为余德耀美术馆量身打造。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创始人余德耀先生表示,这个展览是对这个时代复杂性的充分探讨,体现了今日新艺术的潮流趋势,也是当下中国和世界的镜像。
“OVERPOP波普之上”展览现场
波普艺术“终结”之后?
“OVERPOP波普之上”的概念由美国著名当代艺术专家杰弗里•戴奇(Jeffrey Deitch)提出,余德耀基金会总监Ashok Adicéam透露说,余德耀先生及其团队为此进行了历时两年的寻访、实地考察和交流,不啻为一次艺术探险,余德耀基金会由此建立了一批独树一帜的重要收藏,并由此有了本次展览两位国际策展人及近20位中西艺术家之间跨文化、跨地域的对话。
在杰弗里•戴奇的理念中,“OVERPOP波普之上”聚焦于一群正在界定当代新美学和新态度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波普艺术传统的深化,是对一种强化的现实图景的刻画。这些艺术家回应了互联网对视觉环境的冲击,但其作品不只是所谓“后网络”艺术,除了对加速生长的数字图像进行回应,他们的作品融合了波普艺术的历史传统。他们强调作品工艺和执行过程的精确性,艺术家之手常常被纳入工业与手工艺制造业技术的美学范畴内。
在凯伦•史密斯看来,假如“OVERPOP波普之上”这个称谓意味着波普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已然正式“终结”,假如它被用来证明波普艺术的审美评判已被新兴一代的态度所主导,那么,中国提供了一种极为有趣的比较案例研究。占据近期中国展览图景主流的正是这样一代年轻艺术家,他们以充满活力的行为模式回应着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观念,他们对当下和“语境与呈现方式的冲击”极富洞见。
展览也是两位国际策展人——杰弗里•戴奇和常驻中国的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之间一次跨越地域的对话,对应杰弗里策展的欧美艺术部分,凯伦将视线集中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近20位优秀的中西艺术家联袂呈现一个行走在“现在时”和“未来时”的艺术现场。
新语境下中西艺术家的交锋
“OVERPOP波普之上”的参展艺术家通过油画、雕塑、影像和行为等媒介进行跨界创作,他们包括:马思•巴斯(Math Bass),郑曦然(Ian Cheng),萨马拉•戈尔登(Samara Golden),卡米耶•昂罗(Camille Henrot),亚历克斯•伊斯雷尔(Alex Israel),海伦•马腾(Helen Marten),卡特娅•诺维茨科娃(Katja Novitskova),塔博尔•罗巴克(Tabor Robak),博尔纳•萨马克(Borna Sammak),克丽•特赖布(Kerry Tribe),安妮卡•伊(Anicka Yi),何岸,刘野夫,谭天,童昆鸟,吴笛,徐文恺(aaajiao)。
亚历克斯•伊斯雷尔(Alex Israel) 透镜(橙色) 2015
亚历克斯•伊斯雷尔(Alex Israel)作品透镜(橙色)中,雕塑的想法源自艺术家创办的太阳镜品牌“高速公路”。如同艺术,太阳镜改变了我们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它们由镜框和镜片这两个简单的部分构成,而镜框和镜片也是摄影、摄像的关键元素,太阳镜也由此与好莱坞密切相关,这点在亚历克斯•伊斯雷尔看来,镜片也是洛杉矶文化的纪念碑。彩色塑料的制作工艺,也是在向1960年代洛杉矶雕塑“拜物”潮流的致敬。
海伦•马腾(Helen Marten) 作品《盛放之下:糟糕的挽歌》
海伦•马腾(Helen Marten) 作品《盛放之下:糟糕的挽歌》中,层层叠叠上蜡布料和皮革布料构成的三块宽阔的网格板上进行了丝网印刷,小型的雕塑装置点缀其上。从象形字符、层叠饰面到平面的颜料色块,错综复杂的图案印在皮革、绒面和胶木板上。其意象分为两层——缥渺的圣物盒图案与两边隔绝开来,而纯色线性的标记则以一种更直接、生动的方式来传授递信息。这三幅宽阔的创作从外观和概念上相互映照,使作品构成了一组沿同面墙面安置的巨型三联画。通过采用一种史诗般宏伟的绘画形式,诘问了图像表现的方法及它和语言、文字系统的关系,也使绘画、雕塑、印刷、设计与地方性审美之间的区别消融或更为复杂。
塔博尔•罗巴克(Tabor Robak)作品《蝴蝶房》
塔博尔•罗巴克(Tabor Robak)作品《蝴蝶房》由10x10网格状排列的100个小型显示屏组成,每个显示屏配以专用微型电脑播放虚构的细胞生物体动画。生物们随着时间变换形态,改变颜色,愈加复杂。不断变化的视觉内容,纯粹的视觉盛宴赋予了这件作品奇妙和活力和真正的生命力。
刘野夫 怎么着!也夫
单频录像《怎么着!野夫》(2014)讲述了一群人等待来自远东的年轻客人“卢也夫”出现的故事。整个作品似乎由真实个人经历和欺诈编织而成。 “卢也夫 ”的缺席已经是处在真假边缘的问题);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美国梦和全球现实交汇而成:废弃零件组装成的兰博基尼、奢侈品产业与屠宰苏门答腊蟒蛇的联系,以及有关韩国微整形行业的讨论……这些问题被融入一个特定个体的生平叙事中。尽管这些纷乱的事件让作品显得零散,但艺术家对于流行音乐及各种声音的剪接使用让故事得以在一个类现代诗结构的框架中展开。换言之,等待的人们关于“卢也夫”的描述是荒诞而无聊的,但这就是现代式消极等待的意义。
郑曦然系列新作的首部作品《神踞之下的使者》
郑曦然系列新作的首部作品《神踞之下的使者》致力于探索认知进化的历史,包括过去和未来。受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杰恩斯争议性著作的启发,作品基于远古人类是无意识的前提之下展开,《神踞之下的使者》由两种矛盾形成构成:一种是面临地质威胁的古老群落的拟像,另一种是产生新兴意识的使者的宿命的故事。两种形式被置于同一风景,相互威逼对方动摇、改变。
aaajiao徐文恺作品《邮件迷航》
aaajiao徐文恺作品《邮件迷航》中,aaajiao预言了邮件系统崩塌之后我们如何寻找还存在邮件一种想像,利用自动生成的邮箱地址去寻找有效的邮箱,如果名称的由来《星际迷航》,在试图寻找网络宇宙中的生命体。
吴笛作品《嗨,妈妈》
吴笛作品《嗨,妈妈》中从克拉纳赫不同版本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包括《露克蕾西娅》、《维纳斯》以及《亚当与夏娃》中夏娃即将被放逐的那一刻,还有例如1533年那幅《圣母子》的构图,展示了圣母以当代的姿势和态度在喂奶。结合一只如同卡通形象的狗的雕塑,图像的构建获得了大量模棱两可、玩世不恭的意义。
何岸《好奇之黄,好奇之蓝》与《我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举哀你们不啼哭》
以灯箱为主的系列多媒体装置依然是何岸主要创作媒介。在现代文化中,这样的视角能够平行且渗透式地融入流俗生活的具体形态和事件中,从而发散和提升到对特定环境及意识形态的思考与探索。灯箱作为媒介见证了当代中国商业社会的运作与发展,亦可以称为不断变化的社会的“革命”,伴随着艺术家的思维(包括体验时代的共性与个人化的生活经历的印迹)方式和呈现效果,观者可以被给予更为丰富的对现实的解读。
谭天作品
后互联网时代明日安迪•沃霍尔?
谈及本次展览,策展人杰弗里•戴奇表示,身处在后互联网时代中,展览探讨的是正处于技术和新趋势交汇点创作之上的艺术家们,如何应对波普文化,计算机、社会媒体、广告等新事物的出现做出反应,联系起来创造出超越波普文化的作品。他指出,本次展览的创新在于国际化:“直接国际对话的艺术语言最重要,而不是静态的各自创作,我们也可以从他们作品中发现一些共性。”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国际性艺术运动“波普艺术”,与中国“政治波普”同样都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映。而身处多变的社会环境之中,对于更多80、90后艺术家而言,又是如何看待“波普”对于个人创作的影响?
在艺术家aaajiao徐文恺看来,“波普艺术”对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很多隐含的线索是相似的,这可能就是波普的魅力所在。”
童昆鸟《从罗马尼亚到洛杉矶的路上》,装置,2015
对此,凯伦•史密斯指出,对于更年轻的艺术家而言,“波普”的概念可能直接就变成了安迪•沃霍尔:“在中国这个时代,它不是完全往后看,而是往前看到一个时代。因为在中国一开始有当代艺术的发展,完全就是跳到了非常当代的语境之中,它没有严格的经过西方20世纪的艺术史发生的事情。而对现在中国年轻艺术家来说,他们完全是身处在是网络时代,看到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她看来,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科技的运用正在带给青年艺术家,是一种对于未来创作的前瞻性:“对艺术家而言,不能有往后看的心态,获得不同的新的技术语言,这是符合时代的要求。”
而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的艺术家频繁走向海外,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凯伦•史密斯表示,虽然对中国艺术家而言,由于政治、社会环境的关系,让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和西方艺术家相比,显得有些限制和沉重,但是也可以看到越来越脱离社会、政治的影响,更加软性放松的环境。
然而,当波普艺术的探索,从绘画开始走向多元材质的转换,在她看来,这并不代表着绘画形式的消亡,绘画的形式仍会继续:“就像在虚拟现实的今天,小说依然会存在一样。互联网是种趋势,可能未来会有更多的整合,可能未来会出现新的对话。”
而如何运用开放的方式去刺激思维,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结合艺术、技术、社会三方面的趋势,利用艺术将各领域的趋势都结合在一起,一边是大众文化,一边是高深的艺术,对此,杰弗里•戴奇指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也是一种对抗。”
(责任编辑: 叶旭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