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蒋文博:数字时代的透明策展人

2016-06-12 10:13:04 蒋文博

  艺术是否有边界?如果有,由谁来划定和守护边界?从18世纪至今,能否入选展览,成为认定艺术家的重要标准。在一定意义上,展览总是体现策展人的学术意志,无论是国家意志、集体意志或者个人意志。似乎,策展人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力:他能够确立展览的主题,划定艺术的版图,构建学术的边界,甚至可以主宰艺术家的命运,左右文化的格局。事实果真如此吗?策展人的真实身份与工作机制又如何?我们需要透视策展的版图,才能触摸其学术的边界。

  在最为通俗的意义上,人们理解的策展人(curator)即为“策划展览的人”,在艺术展览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工作。传统策展人源自18世纪欧美地区的国家博物馆、美术馆,由于馆藏艺术品丰富繁杂,因此需要专人负责研究、保管和陈列馆藏艺术品,他们也负责相关领域的临时性展览,其策展身份隶属于博物馆或美术馆等,故称其为“常设策展人”。而“独立策展人” (independent curator)出现在20世纪上半叶,是由于欧洲前卫艺术的兴起,艺术批评家开始独立介入展览策划,从“超现实主义的最初文本”展(1942年)、“新天才”展(1950年),至1975年在纽约成立了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标志着独立策展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80年代起,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及海外华人开始使用中文名词“独立策展人”,9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艺术界。独立策展人是指根据自己独有的学术观念,来策划组织艺术展览,其策展身份不隶属于任何展览场馆的专业人士,其划定艺术版图边界的唯一依据是学术标准。

《风动空间》 王恩来

  很显然,80年代的中国艺术界充满了混杂的气味:一方面,人们无法重建自身完整的文脉根系;另一方面,长期被拒之门外的西方艺术思潮忽如决堤之水奔腾而至,让人们难以辨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同时,由于中国缺乏完备的展览馆、博物馆等硬件设施,缺乏艺术基金会制度和对应的艺术法规,长期无法形成稳定的独立策展制度,这便让国家艺术机构的常设策展人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如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展”等,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让艺术家自觉地将社会文化、政治立场、时代精神、艺术理想与国家形象塑造相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标准。对此,笔者在《独立策展人的制度化与中国化》(《美术馆》2008年第1期)中有详述,不赘。

范迪安(左三)、殷双喜(左五)、唐斌(右二) 历史的温度展览筹备会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供稿

  从2006年至今10年间,由于数字信息媒介高度发达,人们接受艺术、认可艺术家的渠道不再单一。因此,学术性变成信息海洋中保持辨识度的重要标志,常设策展人也在强化展览的学术品味。如2015年启动的“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览,是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殷双喜担任策展人、美术馆副馆长唐斌担任展览统筹。该展览被文化部评为2015年度国家重点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其策划体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深入研究,提炼展览主题。利用中央美术学院在具象油画研究上的优势资源,组建展览学术委员会,充分讨论由学术主持人、策展人提出的方案,通过理性地梳理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油画的关联,展示中央美术学院几代油画家所作的贡献,透彻地认识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并认为“以‘具象绘画’来表述,更具有包容性和学术上的探索性”。

  第二,协同联动,众筹共享。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协同中华艺术宫、太庙、金陵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山东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太原美术馆、重庆美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湖北美术馆等10家美术馆展开全国巡展。场地、布展、运输、保险、宣传、公共教育等经费由各馆分担。同时,在巡展过程中,加强了美术馆际的策展业务交流。

  第三,研发展览的移动数字化公共教育终端。中央美术学院通过与德加艺帮合作,该展览在移动终端上研发出适用于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展览平台,通过与三星、小米、华为等手机品牌的捆绑合作,采用网络语言进行作品解读,以手机主题、壁纸和屏保等形式提供作品下载,可覆盖5亿国外手机用户、8亿国内手机用户。其中,仅小米手机用户对该展览作品的总下载量达30万人次,浏览量达300万人次,开创了数字时代美术展览公共教育的奇迹。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