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孙磊:毕业创作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2016-06-12 11:53:09 孙磊

  每年的毕业季对于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讲都是一个极为艰难和充满挑战的关键时刻,毕业创作作为他们学业的总结与迈向艺术社会的起点,显得如此重要。事实上,随着招生的不断扩大和时代价值的不断变化,我们已经认识到现在的学生更注重自我感受,也更务实了,有时候毕业创作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任务”,在他们那里,毕业作为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阶梯或者艺术道路的节点而存在。这就需要指导老师不仅要在专业上进行具体辅导,还要激发出学生对创造的渴望。从处境上讲,他们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生活,在经济的、家庭的、理想的、社会的、身份的各种差异之中,他们几乎是无法聚精会神,永远处于一种矛盾和纠结中,那是一种不定的流动状态,对毕业创作而言,这几乎是一个死结。因此,对指导老师而言,应该懂得如何让这个复杂的死结转化为动力,时代的喧嚣永远属于某种外在的能量,只有建构好自我的发动机,才能更自由地汇入到社会的大潮中。

顾秀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 复归自然之二镜像 版画

45cm×120cm 2016年 (指导教师:孙世亮)

  从宏观的角度讲,教师应该明确地帮助学生理清其创作属于哪一个场域和范畴,不能一味地强调所谓的“感觉”和“发挥”,要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引导。同时也应该让他们明确,艺术在当代社会与当代情景中,需要用当代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世界,无论你持有怎样的艺术语言和技术。此外,应该获取学生自身个性的独特密码,引导他们解读自己,并将这样的自我变成创作的资源。许多时候,教师的指导更为关键的是一种宏观的把握与学生自身资源复杂性的理清,应该从单纯启发学生的角度转换成为不断引导学生建立自我启发的机制。

林婉媚(广州美术学院) 迷墙系列之三

综合版画 137cm×70.5cm 2016年

  对学生而言,在毕业创作时是处于最容易被激活的状态,但是比较难的是他们没有一条可行的线索让问题成为创作环节的关键节点。尤其对艺术生而言,特别注重感受和情绪的力量使他们不太愿意过多地花费气力在自我理性的建构上,容易滑入自我情感和技术经验的漩涡。但本质上讲,无论思维方式还是表达方式,没有一个充满理性的预想与想象,其表达总有一种无法深入的瓶颈感。这其中还存在艺术作品的深入性问题。学生创作往往停留在自我纠结的过程中不易自拔,并且一旦陷入这种纠结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事实上,纠结作为一个过程正是作品深入的一个必然途径。此外,一旦纠结要懂得立刻从纠结处出发,理性搜寻问题生成的背景资源,以谋求从资源系统中重审自己创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引发更多更丰富的可能性,深度由此生发。

  就方法而言,语言与技术的方法实际上是容易解决的,通过指导教师的辅导和自我训练都可以不断精进,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法的建构。应该确立这样一个理念:毕业创作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决定立场,有态度实际上正是一种有思想有方法建立自我的一种形态。而生活对毕业季学生的创作来讲,实际上是他们如何呼吸、如何行动、如何享受自我的状态。态度建立创作的动力机制,生活形成一种自然的“场”,让态度在“场”中发声。一旦生活的“场”形成,一切资源就可被使用,一旦建立了态度,一切可使用的资源就能够有的放矢,毕业创作就能够成为生命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