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制样须索”龙泉窑

2016-06-15 11:48:47 沈岳明

  日前,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丽水市博物馆、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远山晚翠——龙泉青瓷精品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本刊选发该展学术指导沈岳明所撰文章,以更好地呈现龙泉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价值。——编者

  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名窑,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

  龙泉窑主要由龙泉东区和龙泉南区两大区块组成,东区产品主要流向普通民众和外销,而南区产品则主要供应宫廷和贵族。东区和南区相比也存在着如白胎厚釉青瓷、黑胎青瓷以及北宋时期涉及龙泉窑起源问题等多处年代上的缺环,特别是龙泉窑始烧问题、宋代黑胎青瓷和哥窑官窑的关系问题、文献记载中的元代祭器问题以及明代处州官窑问题等历史悬案,都需要在南区大量的工作积累去寻找可信的答案。

  龙泉窑晚唐时期即已生产,近年来庆元黄坛窑址、龙泉金村窑址等都出土了一类饼足、施半釉、泥点垫烧的产品,器物具有唐代特征,但烧造规模不大,属于龙泉窑的起步阶段。

  经过五代、北宋早期的不断发展,龙泉窑至北宋中期即已初具规模,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瓷器胎质较细,器形规整端巧,胎壁厚薄均匀,底部旋修光滑,圈足高而规整,釉面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釉层稍薄。这类产品在1960年和1980年调查金村窑址时被发现,器表遍饰繁缛花纹,器底大多满釉。产品除碗、盘、壶、瓶、罐等日用品外,尚有专供随葬的冥器多管瓶及长颈盘口壶等。碗、盘类器壁内外常常施以繁缛的刻划花草并间以篦状器刻划而成的点线或弧线纹。纹饰题材有蕉叶、卷草、莲瓣、云纹、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多为刻划花,以线勾图,十分生动。

  北宋晚期时,龙泉的窑业即与宫廷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寘《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逐命汝州造青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人们常因为“质颇粗厚”四字而认为龙泉窑在北宋末时质量比较差,可如果把整段文献通盘观察,就会发现,与龙泉窑做比较的都是非同一般的窑场,无论是“不堪用”的定窑,还是“命造青器”的汝窑,或者是直接为宫廷服务的官窑,都与宫廷有着密切的联系,即这几个窑场在当时都为宫廷烧造瓷器,也就是说北宋末的龙泉窑与定窑、汝窑、官窑等地位是一致的,其已经进入皇家的视野了。

  北宋覆灭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受战火影响,其制瓷技术传入南方。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北技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不仅胎釉配方、造型设计、装饰艺术、上釉方法及装窑烧成等都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

  这时期龙泉窑的品种除日用瓷外,新增陈设瓷,如瓶、炉、尊、塑像等,式样也丰富多彩。根据胎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南宋龙泉窑分为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两路产品,白胎青瓷中又可区分为厚胎薄釉和薄胎厚釉两类。白胎青瓷中的薄釉产品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胎色灰白,胎质更加致密坚实。釉层薄,透明,一般无裂纹,釉色青绿,亦有泛灰、泛黄的产品。用泥质垫饼填于外底烧制。碗类产品坯体自上而下迅速增厚,尤以内底为甚,形成垂腹;盘类产品造型多坦腹。碗、盘类口沿做成花口,多在内壁单面刻划花,有的用S形复线将内壁等分为四至六格,多为五格,并在各格内勾划云纹。纹饰与北宋明显不同,有莲花、荷叶、水波纹、云纹、焦叶纹、鸟禽等等,刻划并用,以刻为主,线条流畅,画面生动活泼,有的碗盘的内底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在厚胎薄釉产品基础上,龙泉窑吸收了北方汝窑等烧制技艺,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中掺入了适量的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强度,使器物在高温下不易变形,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特点使坯体变薄,器物造型轻盈秀美。并且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胎薄如纸,多层施釉,使釉色出现粉青等色。厚釉青瓷有黑胎和白胎两路,器型丰富多样,除供日用、陈设、文房等需要外,尚有祭器及冥器,并且仿造铜器、玉器等,如鬲、鼎、觚、琮之类的器形大量出现,品种式样可谓应有尽有。器物以造型与釉色取胜,修胎讲究,纹饰较少,多刻划于器物外壁,简洁明了,纹饰以莲瓣为主。多为底足刮釉,用瓷质垫饼垫于足底烧制,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足”,黑胎类则显现“铁足”;也有用类似于汝窑、官窑的支钉支烧的,瓷器的质量大大提高。

  四川遂宁窖藏共出土龙泉瓷器350余件,主要为白胎厚釉青瓷,这些瓷器造型精美,胎骨敦厚,釉色明丽。其中,荷叶盖罐、龙耳簋式炉、青釉梅瓶、三足蟾形水盂等文物更是稀世之珍,被誉为“国之瑰宝”。

  (作者系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有删节。)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