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书法训练的“肌肉记忆” 与“下意识”培养

2016-06-16 23:14:32 傅德锋

  前几天,与好友、书法家刘京闻谈论书法,其中他谈到临帖当中的一个“肌肉记忆”和“下意识”培养的话题,而我正好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说,在临摹古人时,面对一本古人法帖,要想真正掌握古人的笔法和结体,必须要反复临摹十几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不仅要注重通临全篇,还要重点进行单个字的解剖性练习和一组字的局部组合练习。同样要不厌其烦,反复临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当然,这样的练习还不能是盲目的,而应该带着理解分析和深入思考。也就是说,不仅要勤于动手,更要精于动脑。

  所谓“肌肉记忆” (Muscle Memory)是指人体的肌肉具有记忆效应,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如某个人的拉球动作就是他大量重复而形成肌肉记忆的结果,动作无论正确还是错误,想要改变是十分困难的。书法练习同样如此,无论是正确的运笔动作还是错误的运笔动作,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也会形成肌肉记忆。而所谓“下意识”又名“潜意识”或“右脑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一个学习书法的人,经常性进行碑帖临摹,同样会培养出一种“下意识”来,而“下意识”一旦形成,当你进入书写状态,就会在不经意间受到“下意识”的支配。

  时常有人问我,说他临习了历代各种碑帖,可在正式创作一件作品的时候,却很难应对自如,这是什么原因?我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自身创造力薄弱之外,就是他没有深入地吃透某一家某一帖。尽管说他遍临诸帖,但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也可以说是未能形成系统的良好的“肌肉记忆”和“下意识”思维。

  临摹古人碑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领会和掌握古人正确的用笔及结体方法,从而为将来进入“创作”打好基础。对于一个具体的学习者而言,初入门径,选择什么样的碑帖作为临习范本,则显得十分重要。一般而言,除了遵循普遍规律进行选帖之外,还要考虑选择与自己心性气质相合的帖子进行临习。心性气质相合,而临习方法正确,则可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心性气质不合且临习方法不当,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

  选好碑帖之后,接下来就要力求摸索到正确的临习方法。对古人具体的用笔、结体、行气、章法、墨色等等特点都要深加分析,每一帖、每一行、每一字、每一点每一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临习之前的读帖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读懂了,才有可能“写得像”,如果是似懂非懂,则会写得“似是而非”。整体的大效果是由若干个局部和小细节有机组合而成的,因此,临习古人碑帖,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还要具备细节意识。

  有的人全局观念及组合能力强,但对细节性的东西重视不够。他写的作品乍一看大效果不错,但却经不起细部的推敲。有的人细节意识强,但全局观念和组合能力差,单个的点画或者单个的字能写得像模像样,只是写得各自为阵,通篇不协调、不聚气。此两者,都是用功不扎实的体现。

  凡在书法上真正有所建树者,均有一个同样的看法,那就是在对经典碑帖技法技巧的训练上要做到“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惟有达到“精熟”,才能节度其手,心领而神会之,甚至连手中的毛笔都感觉成为了身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以正确的用笔方法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培养出一种“下意识”,便会一出手就是经典碑帖的“那个味道”。而如果方法不正确,将不正确的用笔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和培养成一种“下意识”,则会沾染习气,终生难改。

  书法上的“肌肉记忆”所包含的是一种持续性强化训练之意,“下意识”则体现的是习惯形成之后的一种不经意的条件反射。因此,对于学习书法者而言,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和“下意识”,不仅是刻苦用功的体现,也是掌握正确观念的体现。获此两者,必将受益终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