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镇馆之宝】西安博物院董钦鎏金佛造像:北齐遗风 见证中华佛文化变迁

2016-06-17 06:30:47 刘爽 

  西安博物院佛教主题展厅中熠熠生辉的董钦鎏金造像

  导言:佛造像展厅是西安博物院的亮点。在一片庄严、庞大的十六国至清代的佛造像中,隋代董钦鎏金造像异常醒目,其独特魅力艳冠群像,成为博物院三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那么,其价值从何体现呢?

  开皇四年那一年

  博物院的官方文字这样描述董钦佛造像:这件藏品制作精美,通体鎏金,金光灿灿,显得富丽堂皇。由高足床、一尊佛、二位菩萨、二个力士、一个香熏和两蹲狮等组成。这些均为单独铸造每个都可以拆卸。在高足床的右边及背面的侧板上,镌刻着发愿文及赞词一百一十八字。

  这铺西方三圣鎏金铜造像,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由河北武强县县丞董钦捐资铸造供养。佛床上尊像的体态、佛的法衣、菩萨和力士的配饰着明显北齐遗风,与长安造像风格差异明显,要了解其缘由需追溯当时的时代风云。西安博物院研究员王锋钧研究佛教艺术多年,访遍了国内各省及印度的佛教石窟及博物馆展出的佛教造像,并发表过多篇有关佛教艺术的学术论文,对佛教艺术的源流和各地汉传佛教造像的风格特征掌握得非常清晰,当然对董钦造像这种风格特征的来龙去脉也十分清楚。

西安博物院研究员讲起董钦鎏金佛造像滔滔不绝

  王锋钧老师首先梳理了佛造像史。从世界范围看,公元一世纪首先在犍陀罗地区(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开始出现佛造像,这里便成为了最早的佛教艺术中心,之后在恒河流域的秣菟罗和萨尔纳特(鹿野苑)也相继成为不同风格的佛教艺术中心。中国佛教造像出现在东汉后期,起先主要见于长江流域。但早期因为当时人们对佛教了解较少,将其视作一种外来神仙刻塑于道教仙人之中甚至置于仙人的位置上,既有刻于摩崖或墓室的,也有塑于随葬用的摇钱树、熏炉座上或器物腹部的,用于辟邪祈祥。真正把佛像作为神人来供养始于十六国时期。那个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石窟造像(甘肃临夏永靖炳灵寺169窟),用于观禅供养的单体铜佛像也在这时出现,南北朝时期佛教迎来进入汉地的第一个高潮,开窟建寺造像之风大兴,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佛教造像则经历了从摹写印度样式到实现汉化的过程;五代宋以后的千年,石窟开凿减少,寺院数量和规模有所下降,造像艺术发展停滞但各朝汉式造像仍各具特色。元代起,随着藏传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影响的逐渐扩大,其独具特色的造像也广泛流行于元明清时期。

  佛教进入中国初期,因其基本教义与儒家思想“礼”的基本精神不相容,受到了很多儒生和士大夫的抵制。西晋晚期和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动荡不安,烽火连天,坞堡遍地,五胡交错,敌国并立,百姓十不存一,死者相望于道,百姓苦难极为深重,深感乱世的福祸不定和生死无常,祈望冥冥之中的神灵来保佑。面对治下互相争斗、四分五裂的各民族、各部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都迫切感到需要能统一各族思想的精神武器,于是纷纷选择借助佛教安抚百姓,因而极力推崇佛法,礼渥高僧,甚至有的皇帝也亲自参与组织译经或讲授佛经,于是佛教在中原地区日渐兴盛。因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佛教也曾经历了“三武一宗”灭佛之难。董钦造像是第二次灭佛运动(周武帝灭佛)之后十年的作品。这次灭佛运动七年后隋代北周并统一全国,隋文帝登基后普诏天下,听任出家。“文帝生在寺院由尼姑养大,大兴佛法之具与其成长经历有关。”王锋钧老师说。这铺造像就是在隋文帝倡导兴佛时的作品。

董钦鎏金佛造像

  艳冠群像

  西安博物院有近千件佛造像,多为北朝隋唐时期的石刻或金铜作品,而董钦造像艳冠群芳。据王锋钧老师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造型、风格和工艺三个方面:

  首先,其造型非常奇特,“这种造型可称为佛坛式造像”王老师说。佛坛式造像源于印度,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中有的窟室中的佛坛就是这种分布形式。类似的佛坛在敦煌北朝晚期石窟中也有,应该说这种样式的造像源自于石窟中的佛坛。目前考古发现的这类造像很少,非常稀有;

  其次,其尊像样式代表了隋代东部地区的造像风格。隋代国祚时间短,东部与西部地区分别继承了北周和北齐的造像的主要样式特征,虽有柱状身躯的共性,但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以长安为代表的西部地区造像,佛身材健硕、着褒衣博带式通肩袈裟、衣襞粗疏(以京畿麟游慈善寺1号窟造像为典型),菩萨身材丰满、璎珞挂于胸腹,与北周的相仿;而以济南为代表的东部地区造像,佛和菩萨的身躯修长,佛的袈裟贴体、袈裟有细密衣襞和光面的两种(以济南四门塔内佛像为典型),菩萨的璎珞斜跨,这些特征显然延续了北齐的样式,而董钦造像佛和菩萨的就属这种风格,且佛的袒右肩袈裟也是多见于北齐而不见于北周,但其柱状的身躯则是隋代的典型标志。

  再次,整铺造像由23件组合而成,可拆卸组装,移动供养方便。每个组件均铸造精良,佛、菩萨、力士的形神俱佳,栩栩如生。通体鎏金,金光灿灿。坐床上的发愿文清楚地记述了功德主的籍贯、身份,特别难得的是确切的“开皇四年”纪年,使之成为隋代造像为数不多的断代标准。

  董钦造像是1974年出土于西安东八里村。“也许,供养人董钦从河北调到了长安任职,出土地可能是他的官宅。” 王锋钧老师推测。

董钦鎏金佛造像侧面

   出土之后

  董钦鎏金佛造像是1996年8月被评为为国宝级文物的,当时(属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文物库房)有三件定级为国宝,191件为一级文物。“应该更多,只是当时限于时间和场地,并未将所有珍贵文物都拿出来鉴定。” 王锋钧老师说。

 “董钦鎏金佛造像自2007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正式开放后,便一直在馆里。”博物院藏品保管处王东华老师介绍,“若说到1974年这件文物出土后的变迁,则要讲下西安博物院的构成。”

  西安博物院成立时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文物库房、小雁塔保管所和小雁塔的苗圃三部分组成。“董钦造像发现后先是收藏在原来的市文管会(文物局前身)文物库房,80年代后期市文物局以该库房为核心成立了西安市文物研究中心,1995年更名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7年文物库房移交给了西安博物院,之后这件董钦鎏金造像便一直陈列于西安博物院的佛教文化展厅。”王东华老师说。

  董钦鎏金佛造像在西安博物院得到很好保护,有先进的技防设备监控,其温度湿度都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作为重量级国宝,除了2010年西安世园会被借展到长安塔,很少出博物院。

  虽然董钦造像不似佛像展厅那些体积庞大的石刻佛造像,但其熠熠生辉的独一性,依然吸引着人们。千年后,它安静立于小雁塔内,继续见证着时代风云。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628])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8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8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