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家的展览记录和市场表现有关联吗?

2016-06-20 09:53:06 天下一叔

  你们都知道叔是一个喜欢用事实讲话的人。在艺术这种个体性差异化非常显著的领域,数据虽然不代表事实,但可以提供看事实的不同思路。比如有这样两份截然不同的艺术家排行榜,且看叔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能挖出什么料:

  ArtFacts 排行榜

  叔之前写过一篇《大艺术家不是靠吹》介绍。ArtFacts 自创的艺术家排名是以「艺术家展览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为主要计算指标。当然,美术馆还是商业画廊、重要还是一般机构、个展还是群展,计算时都被赋予了详细的差别化权重。

  Skate’s 排行榜

  Skate’s 是以拍卖市场最贵的一万件艺术品作为数据池,按每个艺术家成交总额来进行排名的艺术家榜。比如榜首的毕加索总共在这一万件作品里占了 564 件,相应的这些作品的总成交额 44 亿美金。这一万件最贵艺术品的数据池每年都是变化的,能入选 2015 年最贵一万件的门槛已上涨至 165 万美金。

  进入正文,为什么要比呢?

  ArtFacts 说他们的排名理论基础其实源自于「注意力经济学」。艺术家所举办的展览,相当于美术馆的策展人或画廊主等专业人士,通过出让场地、时间以及名誉,对艺术家进行的「注意力投入」。这种投入的回报,就是通过展览建立起的艺术家或者机构「吸引注意力」的能力。

  因此 ArtFacts 在做的就是量化这种专业领域的「注意力投入」程度(下文都姑且简称为专业排名)。而把它和 Skate’s 的拍卖市场排名作比较,就是想看看

  受到专业人士关注最多的艺术家们,市场的表现如何呢?

  首先想说一句,在任何一个行业里,学术地位和商业成就都是两件事。这两者往往没办法直接比较,只不过艺术行业的情况稍显特殊,重要美术馆这样的专业机构在奠定大众认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地位的认可也似乎是从画廊展览、到美术馆的收藏和展览、再到更知名美术馆的收藏和展览这样一步一步的升级来完成的。因为这其中伴随着艺术家作品的交易,所以我们常常将这两者相关联起来。

  专业地位 VS. 市场排名

  叔把两个排名梳理了一番,给你们总结了下面三类、列列典型。

  第一种:名利双收型

  代表人物为安迪·沃霍尔、毕加索和 Gerhard Richter(格哈德·里希特)。专业排名分别为 1、2、4,市场排名 2、1、5,绝对占领口碑与市场的高地。再往后看,叔把前 100 位、且两份排名差距小于 20 的艺术家扒拉了一下,剩下 Roy Lichtenstein(利希滕斯坦)、Damien Hirst (达明·赫斯特)、Jasper Johns (贾思培·琼斯)、Richard Prince(理查德·普林斯)、Donald Judd(唐纳德·贾德)、Kiki Smith(奇奇·史密斯),这几位都基本算是专业投入和市场价值比较相当的。

  刘益谦刚在巴塞尔花300万欧买的Gerhard Richter,不要说为啥打印的也那么贵,他的strip系列2011-2015共创作84张,全都是打印的。有两张200x1000cm,但这张以220x1100cm勇夺此系列面积之冠……

  第二种:市场当红型

  换句话说就是市场冲到前面了,专业投入的指标却还不够高。

  一种原因是市场的炒作,叔在以前文章里有点过名哦,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 ArtFacts 收录的展览数据是 1996 年以后的当代数据,更多体现的是当代专业机构的关注程度,无法全面记录和衡量更早一批现代艺术家的指标。比如梵高塞尚这些大师,市场排名当然是很高,专业排名却屈居两百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艺术家作品体量的问题,比如毕加索作品量大,想要给他办展览比较容易、角度也多。但换成莫迪里阿尼这种只创作了十三年、35 岁就去世的,作品数量骤减——即便市场排前十,专业排名也掉到了一千开外。

  第三种:叫好不叫座型

  也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是指专业人士觉得非常有地位的艺术家,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代表人物有这三位:Joseph Beuys(博伊斯)、Lawrence Weiner(劳伦斯·韦尔)和 Sol LeWitt(索尔·勒维特),专业排名分别为 5、8、10,市场排名全都没进前 500 。

  首先说说 Joseph Beuys(博伊斯)。熟悉当代艺术的胖友肯定已经烂熟于心,叔简单给小白们多说两句:当之无愧的德国观念艺术大师,工作范围横跨行为、装置、雕塑、图像、理论等等,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巴塞尔同期在Kunstmuseum Basel的博伊斯小个展

  中国藏家郑好的昊美术馆曾经从德国做戏服发家的观念艺术大藏家 Michael Berger 处打包购买了 300 余件博伊斯的作品。这批作品就是 2013 年央美美术馆展览「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的展品。就当时展出来看这批作品的大件并不多,但以数量来说,绝对是亚洲最大的博伊斯收藏了。

2013年央美美术馆展览「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

  根据 artnet 上的搜索结果,博伊斯史上最贵的作品 123 万美金,折合 800 万人民币左右,还没进目前 Skate’s 全球拍卖最贵一万件艺术品的门槛……确实有点不符他的江湖地位。

  接下来是 Lawrence Weiner(劳伦斯·韦尔)。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这位艺术家,下图就是他的典型风格——全是字。你可以这么理解他:他是一个用文字创作的雕塑家。

  他认为,丙烯能用来做作品,光线能用来做作品,当然语言就也是能用来做作品的,而且坚称他的文字没有任何比喻性意义。韦尔常常被称为「 60 年代的典型观念艺术家」,也被称为「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观念艺术家之一」,虽然艺术家本人一点不喜欢这种标签。

  纵然他被几家大画廊代理,除了 Lisson 和 Marian Goodman 这种世界级的画廊,还有多家欧洲画廊代理他。但由于作品特性,其艺术品并不「畅销」。在接受 The Art Newspaper 采访时他也坦然说,「如果你真的无法与商业画廊有太多共鸣,那么就一笑了之别放心上,要么就不要跟这个圈子混了、也别觉得过意不去。」韦尔老爷爷现在患重病在身,也是为他祈福!

巴塞尔苏黎世画廊Mai 36带来的Lawrence Weiner

  最后一位 Sol LeWitt(索尔·勒维特),知道的人就应该比较多了,叔很喜欢的艺术家。他被认为是「极简主义 + 观念艺术」创始人之一。下图这种充满几何型数学感的墙画是他作品的代表形式。

  这些作品大部分并不是他亲手绘制,而是由工作人员根据他的草图和制作方法画的,所以直到他死后有些墙画还可以被创作。他最杰出的贡献,被认为是改变了「想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及「想法与作品产出的关系」—— 在他之前,学界和围观群众还是相信「艺术家就得自己动手画画的」。

 

巴塞尔Art Unlimited中Paula Cooper画廊呈现的Sol LeWitt

  「不叫座」的探讨

  其实专业排名 top 100 名的艺术家,差不多有一半都没进市场 top 500 的榜单。很重要的原因是专业人士进行这些展览投入所期待的「注意力」回报,并不单单是以市场为目标的,换句话说,叔在这做的这次比较,只是想看看专业人士给的品味导向,市场愿不愿意、以及目前有没有接受罢了。

  比如以收藏的难易程度以及目前的收藏认知来说,作品媒介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伊斯的装置、观念、行为,或者索尔勒维特的墙画,都因为媒介的关系,比不上架上绘画来的容易让市场接受。也许有一天,随着偏好的转移,媒介将不会成为市场反应真实价值的阻碍 —— 关于收藏和艺术品媒介关系的详细讨论,二叔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呢,你们要不要期待一下啊!

  另外,市场认知落后于专业认知这种情况也自然会存在,否则怎么会说美术馆是 taste-maker 呢!但叔同时也发现一个现象:专业排名越靠前,市场与专业的意见就可能越统一。专业排名前 5 名中只有 1 个没进(博伊斯),前 10 名有 3 个没进(叔上面说的仨),假设能撇开媒介带来的影响,市场还是倾向于接受这些得到专业公认的艺术家的。不过排名越靠后,两份榜单的偏离就越来越大。

  就像叔在开篇说的,任何一个行业里,学术地位和商业成就都是两码事。叔这篇文章只是来源于最开始的好奇:艺术家的展览记录和市场表现到底有没有关联。但无论关不关联,叔也得在最后照例和你们干碗鸡汤:如果没有大把大把银子可花的话,还是好好读艺术史,多多看展览,因为你的「注意力」,也是对艺术家和那些专业人士们的最好回报!

  几发冷炮:

  1.说来也巧,在叔盯上这两份排行榜且做完研究后,就在 artnet 上看到 Skate's 母公司 ARTnews S.A. 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难不成这次看的 Skate's 要成绝响了吗?!

  故事还要从 2014 年俄罗斯企业家 Sergey Skaterschikov 帮助一波兰上市公司买下已超过百年历史的杂志 ARTnews 讲起。这位投行出身的俄罗斯人同时也是 Skate’s 的创立者,同年他也把 Skate's 卖给了这家波兰公司。这公司后来更名为 ARTnews S.A.,2005 年就开始在华沙上市,最近一年之内股价跌了 96.7 %……当然现在已经无法交易了。

Skaterschikov这几年掺合的事还包括:

  2012年尝试对artnet的敌意收购以及入股Paddle 8

  2015 年这家公司 bia 上了美国出版大亨、大藏家 Peter Brant,和他旗下三本艺术杂志合并、构成 ARTnews S.A. 杂志 / 网站 / 数据分析三块主营业务的结构。然而好景不长,结盟半年就亮起红灯。Peter Brant 今年五月将结盟内的四本杂志全部剥离出来全资拥有。俩礼拜后 ARTnews S.A. 就宣布破产了。

  Peter Brant 带走的资产只有四本杂志及其相关网站,并不包括 Skate's,也就是说在资产清算的过程中要是没人做接盘侠,Skate's 就真的要关张散伙了!作为市面上唯一存在的汇总艺术类上市公司信息的地方,再加上之前提到的艺术家数据库以及每年出的行业各门类研究报告,也算是勤勤恳恳很多年,难道没有霸道总裁拯救一下?!感觉做艺术市场研究真的是很难盈利,还是像 Dr. Clare McAndrew 一样,老老实实地干活找赞助商,别想着挣钱的事了(详情见下枚冷炮)。

  2.这周艺术圈的话题几乎都围着巴塞尔,但知道光聊这些艺术家啊画廊啊没新意,于是开幕式同时还放出了一条消息:和 TEFAF 合作了八年之久、年年出品引用度相当之高的艺术市场研究报告的 Dr. Clare McAndrew 要 「转会」去 Art Basel 了。

  想来今年初还在 Financial Times 上看到 Clare 说,现在艺术市场的数据越来越不公开,2015 年发给画廊的问卷调查 6300 份只有 800 家回复,比例越来越低。而这次「转会」一方面也许可以借助巴塞尔强大的画廊关系网络,使得数据可得性和丰富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巴塞尔的长期赞助商 UBS 也愿意协助研究,提供更多维度的市场信息,如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偏好、经济形势对艺术行业的影响等等,看起来也是个美满的婚姻噢 —— 话说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几大银行包括德意志、瑞信等,现在属 UBS 恢复得最好。

  还有一层关系:去年从军械库跳槽到巴塞尔当美洲地区总监的 Noah Horowitz 和 Clare 私交匪浅,念博士时就找 Clare 指导论文,后来也一直保持着 「academic’s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这次终于帮公司挖来了墙角。

Noah Horowitz这本Art of the Deal一直在叔案头没看 T.T

  3.自从上回看到匡时拍卖被宏图高科收购的预案被上交所提问,要求打回去再写之后,叔隔几天就刷一次公告,看他们在第一次要求的答复日期 4 月 26 日过了之后还能拖多久。终于、在匡时十周年春拍华丽丽收关之后盼来预案的更新版本。叔扫了一眼更新的预案,凭良心说觉得匡时还算是个不错的资产,详细分析你们等叔捋一捋之后再奉上。想叔的日子里,你们可以多看几遍前情提要《拍卖行们的「上市经」》。

  不过,宏图高科在 6 月 14 号复盘后就一直下跌,截至 17 号累计跌幅 30%。就算因为被停牌了四个月,有大盘整体下跌的影响,可同期大盘跌幅 20%,只能说资本市场好像并不十分捧场这次交易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李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