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16中国—东盟美术院校绘画艺术联展亮相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画出亚洲的历史与现实、困惑与希望

2016-06-21 17:16:34 张婷

永恒和平的发光  Kong Ho(文莱)

  为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由中国—东盟中心、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主办,天津美术学院、世界美术学院联盟承办的“异彩同辉——2016中国—东盟美术院校绘画艺术联展”近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这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的17所美术院校首次举办的联展活动,共展出33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150余幅。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振东说:“此次参展的各国美术院校,在本国、本区域乃至国际范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肩负着传播文化、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更是开展双边、多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他期待此次展览活动和新的交流机制为丰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人文内涵,为深化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发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则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双方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文化,成为各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和丰富滋养。文化构建了沟通的桥梁,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增进了了解和友谊。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25年是双方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期。近年来的文化交流活动更是呈现出丰富、频繁、多元、立体的特点,成为助力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引擎。

  担纲此次策展人的殷双喜,将“异彩同辉”的主题阐释为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以各自的角度,用画作呈现亚洲的历史与现实、困惑与希望,这之中既有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消失、精神家园的逝去所怀有的遗憾与感喟;有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困惑与思考,亦有对和平的祈盼。

  文莱艺术家Kong Ho的《永恒和平的发光》 ,以蓝与红描绘层层叠叠的莲花花瓣,使观者感受到静谧与安详;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缅甸艺术家Min Lwin的油画《平静》 ,色彩虽然浅淡,却深深引人对画面中的寺庙心生向往。

  来自印尼的艺术家Deny Ru - santo,以《雅加达城市蚂蚁》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创作,黑灰色调中,远处高耸的建筑和近前矮小的人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所有人脸上都是麻木、冷漠的表情,对应着空白处那一只只小蚂蚁,让人深感巨大的现代都市中人如蝼蚁般的难以自主。

  不同于Deny Rusanto的悲观,同样喜欢对城市全景进行诠释的新加坡艺术家庄景明,则细细描绘城市的每一处角落,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画中的建筑与城市交谈” 。

  另外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艺术家林保德,因为多年在西方求学的经历,非常愿意在创作中尝试将东西方的元素加以融合。在他的作品《伪装》前,吸引了很多观众争相拍照——在以绿色植物为背景的画面中,“伪装”着一只黑色的小猫,喵星人的萌态可爱,又充满童趣。

  展览现场,马来西亚艺术家颜振利的《城市故事》系列,使人印象颇为深刻。他对于城市生活中的人与事,用看似写实的笔法加以描绘,却又有突兀的白色骷髅穿插其间。“骷髅在画里,并不是我常用的符号,而恰好是在《城市故事——百无聊赖》中。像亚洲的很多城市一样,吉隆坡的交通状况非常糟糕,无论到哪里、无论什么时间,我开车刚一出门就被堵在了路上,常常会有生命被白白消耗的感觉。因此,我想弄一张‘百鬼夜行图’ ,揶揄一下这种人类反被现代文明将了一军的无奈。 ”颜振利告诉记者, 《城市故事》这一系列一共有8幅作品,都是在今年年初创作的,他想用以表现马来西亚人普通的日常生活,“我本是个现实主义画家,一直贯彻用艺术回应时代、记录当下的创作理念。画这组作品是受到浮世绘与木刻年画的启发,并且我选择了比较轻松诙谐的方式,呈现社会的一些畸形发展” 。

  “此次展览活动是了解中国—东盟当代美术最新实践和发展的良机,也是中国—东盟美术院校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机,更是中国—东盟艺术家广泛交流、沟通的难得时机。 ”以展览为开端,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表示,天津美术学院连同主办单位共同倡议并组织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美术院校共同组成“中国—东盟美术院校联盟” 。他相信在这一机制下,中国—东盟在美术领域的交流将更具规划性,更富实效和成果。他希望与各国美术院校共同肩负起文化交流的使命和发展亚洲文化的责任。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