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毕业生这么多美术馆却还在闹“饥荒”

2016-06-22 09:19:04 未知

  供职于四川美术馆展览部的冯石,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她一手策展了“手作匠心——首届西南青年版画创作推动计划”展览;其间兼职当起了“资料员”,展览期间带着相机四处拍照,留下更多资料;而展览刚一闭幕,她又成了“作家”,应业内人士之邀撰写有关此次展览的文章。

  一人肩挑3职,冯石觉得这就是我省美术馆和画廊现在的状态——“缺人”。然而,这种认知,似乎与每年为数不少的美术毕业生不相符合。

  美术馆“缺人”,美术生却“不感冒”

  冯石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批评与策划专业,2013年进入四川美术馆工作。迄今为止,她是这里唯一一位拥有美术史论专业背景的员工。

  据她介绍,对于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而言,拥有美术史论背景的专业人才往往不可或缺。“无论做策展、评论还是学术研究,尤其是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都要兼具宏观和微观的知识框架及线索,全面了解和把握相关问题,这种视野往往是美术史论专业才能提供的。”

  在国内,开设美术史论专业的高校并不多,不过我省仅成都就有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拥有此类专业。奇怪的是,尽管美术馆和画廊对美术史论人才求贤若渴,我省此类应届毕业生却很少进入这些机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陈缪男奇已顺利保研,据其透露该专业今年共有26人毕业,大都选择继续深造或从事其他工作,进入美术馆、画廊的人寥寥无几。“我个人比较喜欢艺术批评,硕士毕业后希望能进入艺术杂志做编辑。”

  美术馆缺少史论人才,史论专业毕业生对美术馆“不感冒”,这种矛盾的现象并非四川独有。2015年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毕业的罗嘉敏曾在学术会议期间发现,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相关专业同学也有类似的困惑,“10个人里面8个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经验人脉不可少,功夫还在书本外

  美术馆与美术生“互不搭理”,原因何在?

  首先,相关从业人员所应拥有的综合素质,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还不具备。在冯石看来,史论知识的熟练掌握还只是前提,美术馆、画廊工作更需要丰富的经验与人脉。“策划一个展览,如果你连艺术家都不认识,怎么能让他们提供作品参展,或者接受学术访问?”

  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人王慰慰介绍,展览会提前确认主题和参展艺术家。展览部要和艺术家沟通作品的大小、材质、摆放位置及器械辅助,艺术家对于展厅形状、墙面颜色等空间需求也需协调。“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穿着高跟鞋谈想法、出方案,最后在开幕式上拿着酒杯庆祝。”

  今年初,成都红美术馆从本地某画廊引进了几位员工,负责美术馆的展览与公共艺术教育事务,他们都拥有多年在艺术圈摸爬滚打的经历。这也是如今艺术机构的常规做法——从艺术圈内发掘成熟人才,而非花大力气慢慢培养高校毕业生。

  艺术机构基础职位较低的薪酬,也在客观上引发了毕业生的担忧,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据悉,成都和上海艺术机构的助理策展人、教育专员、行政专员等职位,工资水平大约在3000元到5000元。“很多求职者的期望工资,往往是实际工资的两倍。”王慰慰表示,公益性美术馆是花钱的地方,但对于民营美术馆而言,它们或依靠创办者的实业,或寄生在地产项目中,能为基层员工提供的薪酬相对有限。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