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卓凡:中国书房——从工匠精神谈起师大讲座

2016-06-22 09:15:54 未知

   2016年6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卓凡,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06讲堂为“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一期寿山石雕培训班”的学员们做了一场名为《中国书房 从工匠精神谈起》的专题讲座。从四个方面探讨工匠精神。

卓凡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塑家,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雕第六届国家级大师,中国工美学会木雕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中国书房》主讲人,中法艺术家联盟TS顾问,北京宝石协会专家委员会(筹建)主任,中国陈设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天工奖、玉华奖、工艺精品奖、全国全军美展、百花奖、华宝奖、晶麒麟奖专家评委。

  -- 引言 --

  从大的体系来讲,不管是寿山石、和田玉还是翡翠,都源自华夏文明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形态——玉石文化。在石雕特别是在玉和翡翠的制作过程中,以砣琢石是一个方式,但我们感悟到的不仅仅是用锤子敲击石头,而是击浪而歌。

  100年前的1916年,有一位26岁的中国小伙子站在卢浮宫的青砖地板上,留下了滚滚热泪。他为何流泪?因为他在这里看到整个西方文明,他看到了文艺复兴、看到了古典主义、看到了印象派......他就是将西方艺术带回中国的徐悲鸿。

  今天我们顺着中华文明的1916到2016,探讨跨越100年的话题。这个话题特别简单,也就是四个字:思、策、谋、行。

  -- 思:华夏魂 --

  当徐悲鸿将西方艺术体系带入中国之后,我们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土上有着许许多多伟大的古代雕刻作品,但现代的美术学院里的学生们却都在临摹大卫和维纳斯。的确,我们需要研究西方,但是在借鉴西方的同时,我们不能丢掉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这就是华夏魂。

  程丛林笔下的中国码头,这是中国当时的现状。我想徐悲鸿当年的泪水中还包含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从富足贵公子变成穷酸落魄的穷书生,这不止是他一个人的现状,更是一代人的现状。

  作玉的人常说“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而我们要借哪些石头呢?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借鉴的传统太多太多。这些知识今天没办法详细展开,可能任何一个朝代都够我们学习很长时间。但一定要记住,我们之所以能称之为中国人,并不是因为我们属于同一个人种或者使用同样的语言,而是因为我们承载同样的中华文化,承载着共同的文明。为了重塑中国的文明,需要的是找回我们的经典。作为手艺人,当之无愧的一个词是:匠。

  500年前弗洛伦撒城墙外,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匠与家”之争,米开朗基罗用大卫像向世人宣告雕塑家也是艺术家,这个论战告诉我们:艺术家的本质需要有工匠精神。

  寿山石作为十大国石之一,除了东门派、西门派的技艺,浅浮雕、深浮雕的技艺,我们还要传承寿山石的什么呢?

  这些是隐藏在我们的工匠精神背后,非常重要的通过手手相传、口口相传、心口相传,才到我们手上的绝活,这是寿山石文化的精髓。

  “人不为(wèi)己”相信大家现在都是这样读这个俗语,但我们知道“为”是虚词,古人在成语或俗语中,很少会把虚词作为一个词组的核心成分。事实上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非常优越的文化,但被误读了。根据北大的教授的研究,这个俗语的正确读音应该是“人不为(wéi)己” 。即:人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把自己的道做出来,天地会诛灭你。

  放在工匠上的解释就是说,工匠将自己拥有的技艺、创作精神、审美理念付诸作品中,这叫人要为己,而不是指人为眼前一己之私,自私自利。

  被误解的还有“人定胜天”,这里的“定”,不是“一定”的意思,而是“安定”,“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类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

  我们从学习西方到本土自觉,只有本土自觉,才是文明的母体,才能生生不息繁衍出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找回自己的第一位导师:华夏魂。

  -- 策:学院骨 --

讲座现场

  前五年、十年繁荣的寿山石市场去哪里了?在反腐常态化下,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转型,这同时也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双刃剑。

  我们从农耕文明迅速走向工业文明,在从工业文明进入互联网文明,互联网时代将所有人裹挟其中,人人拿着手机拍照,这是一个同步同时进行着信息共享的时代,所以我们在互联网文明中还要进行思考:当在信息如此大地推进我们改变的时候,我们要找回什么?

  究其原因,当我们失去判断力,失去了可以暗示阶层差异的审美趣味时,背后反映的是我们的家文化。家国一体,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小雅修身,大美齐家。而家文化中很重要的是君子文化。

  九大雅事:诗、酒、花、香、茶、琴、棋、书、画,构筑了我们曾经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想提出一个“寿山石+”的概念。当寿山石文化+复兴的九大雅事,会迸发出怎样的文化潮流。这是用智慧挺起文明的力度,也是我们要提的第二个导师:学院骨。

  学院提供一种知识的构架,学院用它的用系统的知识和严密的结构挺起一个知识的系统性,学院骨是我们今天之所以会坐在学院里面一起来学习知识的原因。

  -- 谋:现代衣 --

  艺术是以人为本。

  市场,是目标人群和目标客户的建立。

  我们要停在这个2:8的页面,20%和80%的关系,我要说的是用80% 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制作落地产品,以营造流通市场;用20% 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以时代的高度建立艺术殿堂。

  之所以需要20%的高端定制,是因为这样才能引领自己的文化奢侈品 ,才能把握我们的时代市场,找到时代的客户和精英。这种目标客户的定立,是西方的营销策略。所以我们谈到艺术以人文本,这个人是多层次的。20%要做让人顶礼膜拜的,这是高端定制,80%我们还要做与市场紧密相连的作品。

  我们举papi酱的例子来说互联网时代下的营销方式。Papi酱,用3分钟的视频传播,卖的是什么?点击量是怎样在互联网时代下挣钱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按照传统投放广告的模式,在电视上推广,广告的时间总长限定的。而Papi酱的运营是经典的俄罗斯套娃模式。她拥有1200万的粉丝,拥有足够的关注热度。用3分钟的视频可以通过前后广告链接插入,就可以获得巨大点击量。互联网时代使传播内容被放大。

  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发现,papi酱的这个3分钟视频不是直接进行销售,而是通过收集它的点击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放大。这也是互联网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去年父亲节徐冰老师设计的盘子的互联网销售模式。

  通过对5000个定制盘子的编号,可以在同一时间销售所有的商品,打破了此前一件一件购买的原始模式。我们手工艺者在作品雕琢的时候,利用互联网思路,可以让客户了解你们的艺术价值、制作过程和创造精神,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用什么样的模式在创造。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造物和设计。

  寿山石本身除了收藏功能,还有实用功能。正因如此我们不能离开设计。设计方法和理念可以说是西方文明这一百年给我们最大的产物。而互联网使我们整个世界连在一起。手艺人,需要工匠思维,同时还要有国际视野。这就是我说的第三个导师:现代衣。只有抓住现代衣,我们才能虚心劲节,更进一步,

  -- 行:自信 --

  我们天天喊我们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何为新,何为旧?我们自以为对传统了解很多,其实知之甚少。老子在《道德经》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新如果没有从旧中来,这个新是没有生命力的。重要的是文化的内涵。

  我们举《红楼梦》中黛玉泡的雪水茶为例:“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幡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翁一翁,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红楼梦》

  曾经我在北京喝过很奢侈的茶,说它奢侈,并不是因为喝的大红袍或者肉桂,而是泡茶的水是从武夷山空运过来的。他们告诉我这个水叫“母子相会”,用武夷山九曲的水,泡大红袍。这件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都在消费商品背后的一个故事。

  以美学之。

  把它讲成一个有美学背景的故事。其实我们的生活说白了就是:衣、食、住、行、坐、吃、喝、拉、撒、睡,我们称之为生活行为,但如果把生活行为改成生活方式,就可以把日常生活诗意化和仪式化。

  以生活之。

  曾经是通信市场帝国的诺基亚,最终走向灭亡,从中我们看到思维的重要性。苹果手机是在用做电脑的方式在制作手机,而诺基亚还是以电话的方式在制作,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是思维的转变,如何从生活寻找源泉。

  曾经一个天津的同学用“钱多人傻”总结玉石市场,上千亿上千亿的钱在玉石市场流动,但玉石市场的作品却仍然是手工粗劣的技艺、没有主见的模仿、缺少生活的复制、遗失传承的保守。

  如何把手艺做好,是我们真正要注意的地方,在美感背后要和生活相对接,所以我们要做 的是传承传统礼仪文化、体验中华经典智慧、回归贵族艺术情愫、拓展现代生活方式。

  以传统之。

  当我们重新去审视传统,我们拥有巨大的宝库和宝藏。我们传统中最重要的精神:慢、拙、难、少,这是一种精神,不矫情、不苟且。求慢,求少,求拙,求难。做手艺是花一柱香的时间与心灵对话。

  以设计之。

  设计是所有人都脱不开的过程,不管是流程、市场、营销模式还是产品的结构都要设计。而设计其实是一个流程,我们在学习寿山石雕刻时,学的是一个流程。从审料、打坯,深入,修光、磨光、上腊,一切一切都是流程,在这个流程背后,做的好不好,还要考我们的学习,考验我们的传统文化积淀。

  以品牌之。

  3D打印技术的出现,我们的未来会面临一个逃不开的问题,即科技对手工艺的替代。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时代来临之前,将自己当成一个品牌,这里面不仅包含了当下与传承、设计与营销,还包含了传播与品牌、工艺与造器,它们组成巨大的共同体,来推进产品。我们一直在路上,执着于美好实物的追求。

  这就是我们要找回的第四个导师:自信。

  -- 总结 --

  人不为己,告诉我们回归内心。为了传承需要我们走近华夏文明,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放在整个文明的体系去看,找回华夏魂。学习无处不在,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需要重塑学院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拒绝对这个世界,睁开眼睛,我们可以立足旗山放眼闽江,也可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我们需要的是穿上现代衣。最后,自信而行。

合影

 

  根据卓凡老师录音整理,文章配图来自卓凡老师课用PPT

(责任编辑:苏兰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