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陶瓷大讲堂之五:景德镇“祖传窑”神秘初探

2016-06-23 09:44:05 未知

  

  祖传窑新址

  

  祖传窑新址

  

  祖传窑新址

  想起前几天,去看柴窑,一直不能平复心中的激动。

  这两天忙于其他事,没能坐下来写些东西。但心中的波澜,对于“祖传窑”的想法,却一直在发酵。

  瓷器被誉为“五行交融”的艺术,这种交融在传统以柴为燃料的柴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后随着电窑和气窑的普及,柴窑技艺也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盛世重收藏,面对柴窑的消遁,由祖上五代相传的把桩师傅担纲挑梁的“祖传窑”却应运而生。

  已经远离了景德镇闹市的祖传窑新址,在雨幕中略显沉静,坐落在景德镇近郊的山水相依处,青砖黑瓦与高耸的烟囱显得秀美而壮观。恰好遇见冯上诲和罗建斌,他们既是当下柴窑烧制技术的传承人,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次他们集众人之长,抱团而起,重起窑炉,用生生不息的窑火担当起最为珍贵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柴窑)传承人,承载着这份柴窑的重任。

  

  祖传窑新址

  

  祖传窑新址

  步入窑口处,右侧素朴的墙砖上张贴着一位老人的照片,照片中老人吸着烟,眼光中透出审视与希望。据冯上诲介绍,照片中的老人冯祖传正是他的父亲,20世纪80年代,这位景德镇柴窑著名的把桩师傅就名声在外,曾被日本陶瓷书刊上列为排头人物,而其祖辈冯太公系清末柴窑窑户老板,他们的声望和精湛技艺无疑对其家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之所以叫做祖传窑,一则为了纪念父亲,二则有传承的意味。”冯上诲说,他的兄长们继承了父亲把桩的经验和技法,在祖传窑上进行传承、保护、发展,同时,坚持“原坯烧制、古法流程”的经营宗旨,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柴窑具有其他各式陶瓷窑炉难以兼备的优点,加上独特且井然有序的烧成工艺,如今的祖传窑不仅能烧成精良的各类瓷器,更能适应各种传统色釉,尤其是名贵颜色釉产品的烧成,获得国内专家、收藏家的认可和赞赏,这也是对祖传窑辛苦付出和精益求精的回报和肯定。

  没有丝毫机械辅助,只依赖人工的经验,那岂不是碰运气?烧成的几率有多大呢?祖传窑的传承人罗建斌告诉记者,柴窑讲究的是“一满二烧三熄火”。一满,是指将瓷器放进匣钵里,并按每种器型、胎质的特性和所需要达到的温度来把匣钵排布在窑体的不同位置,柴窑和现代窑最大的不同,在于因为入柴口只有一个,所以窑洞前后、上下位置是有温差的。这本来是劣势,但古人很有智慧,他们在同一个窑炉里面烧制不同的器型和釉面,合理搭配,特别是颜色釉形成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效果。而现代窑,一窑出来品种单一。二烧,指的是烧火的过程。柴窑在烧制时,里面的最高温度能达到1330至1350度左右。匣钵码进去之后,就要封门了,温度的调节全靠眼睛观察。“烧到高温时,由于烟囱的抽力,火在里边呼呼作响,耳朵可以明确听到风流动的声音和柴火的声响。”

  罗建斌说,这种差之毫厘的精确度完全靠把桩师傅用眼睛去观察。罗建斌看出了记者的好奇心,笑着拿起桌上的烟灰缸向记者展示,“柴窑烧的瓷器不仅胎骨细密,而且釉面细腻肥润。虽然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但一旦看到这些瓷质,你就会觉得值了。”

  在罗建斌身边,记者看到了一位虚心好学的青年,时不时记录下罗建斌讲话的内容,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位90后男生,竟是祖传窑第五代传承人冯邵鹏。冯邵鹏说他大学毕业后,曾在宁波从事海运物流工作。“几年前,听父亲和伯伯们谈起重新建造柴窑,他们想把祖传窑事业继续传承下去,我想自己应该也要为家里做点什么,于是我就回来了。”冯邵鹏眼神坚定地说:“社会上谈到90后,更习惯用一些贬义词来形容,比如不定性、不着调等,但我想,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祖传窑就是其中一件。我不能让家族事业的传承到父辈那就后继无人了,我要传下去。”

(责任编辑:常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