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作人出现在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中是怎么回事?
2016-06-24 09:44:50 未知
1928年,徐悲鸿开始着手起稿大型油画《田横五百士》。当时他选择了两个年轻学生做助手,其中之一就是吴作人。
1928年-1930年,徐悲鸿花费三年时间完成了雄壮的《田横五百士》,表现的是田横与五百壮士离别时的场景,悲壮气概撼人心魄。这件作品历来被视为徐悲鸿最出色的历史画创作。然而你或许不知道,画中还出现了吴作人的身影。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197x349厘米 油画 1928-1930年
这还得先从吴作人与徐悲鸿的相识说起。1927年底,吴作人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时结识了徐悲鸿。1928年2月上海南国艺术学院成立,吴作人与其他画科同学一起跟随徐悲鸿学画,之后又和同学王临乙一起被徐悲鸿选中,担任他起稿《田横五百士》的助手。
徐悲鸿《吴作人像》31.2x24厘米 纸质素描 1928年春
吴作人与王临乙 1928年秋于南京燕子矶
《田横五百士》的起稿工作一开始是在“一座小楼的亭子间里”,后来被“移到霞飞坊徐先生家中的三楼”,1929年前后又移到南京中央大学的画室中继续创作。据吴作人回忆,《田横五百士》最早勾稿子的就是他和同学王临乙两个人。他们根据徐悲鸿的画稿放的格子放大到画布上,“比方画稿上有50个格子,然后你在画布上也分成50个格子,每个格子都要号上号码。”
吴作人在南京中央大学伯明堂 1929年
据吴雪杉考证,在创作过程中,徐悲鸿曾苦于没有田横的形象,后来经人介绍采用了宋仲沅作为田横形象的定稿,又用他的学生肖像及手、脚等作为模特儿。譬如画中铁拐李的那条腿是以王临乙为模特儿画成的,而徐悲鸿1929年冬为吴作人所作的素描形象最后被定格在了《田横五百士》的左上角位置。
徐悲鸿《吴作人像》31.5x23.6厘米 纸质炭笔 1929年冬(左)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中的吴作人形象(右)
不过这件素描作品直到1942年才由徐悲鸿赠送给吴作人留念,那是徐悲鸿从南洋回到重庆之后的事情。事实上在素描完成后不久的1930年春,吴作人就在徐悲鸿的帮助下赴法留学了,后又转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巴斯天(Alfred Bastien)教授画室学习。1935年,吴作人被徐悲鸿召回国内任于中央大学,1946年又被徐悲鸿邀聘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成为徐悲鸿贯彻写实主义倚重的臂膀。
《徐悲鸿邀吴作人回国任教函》22.7x28厘米 纸质水墨 1935年3月16日
吴作人与徐悲鸿的这段师徒往事被凝固在画笔之下,并在中华艺术宫“西学·西行——早期吴作人(1927-1949)”展中向观众娓娓道来。更多早期吴作人的艺术成就与人生故事,欢迎移步展厅细细品味。
展厅现场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