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他的画是纯粹的中国艺术”

2016-06-27 09:18:25 夏和顺

  

  6月24日上午,“梦廻新安——汪友农中国画艺术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冒着酷暑专程从北京赶来深圳,出席画展开幕式并参加研讨会。期间,孙克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为宣传老师画作尽心尽力

  孙克告诉记者,他是因为安徽老画家黄叶村与汪友农结缘。那是1988年,汪友农到北京《中国画》编辑部去拜访他,带着黄叶村的遗作资料,为这位一生坎坷、鲜为人知的画家做推广介绍。从此,中国画界开始知道四川陈子庄、江西黄秋园之外,还有一位安徽黄叶村,都是长期被埋没的大师级画家。在汪友农不遗余力的奔走呼吁下,《中国画》杂志重点发表了黄叶村遗作,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黄叶村遗作展,安徽美术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都出版了黄叶村画集,黄叶村的名字才广为人所知。汪先生为宣扬老师的艺术尽心尽力,这种古道热肠令人敬佩。

  孙克说,那时汪友农已经是小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山水画。而他自己是评论家,又拥有《中国画》这块阵地,汪友农却没有向他推介自己的作品。通过多年交往接触,他知道汪先生性格和蔼、谦虚礼让,始终遵循前辈关于艺术乃“寂寞之道”的教诲,埋头耕耘,不汲汲于功名,不赶风浪,这种精神尤其令人敬重。

  汪友农晚年寓居深圳,仍然笔耕不辍,勤于探索。前几年,孙克趁来深圳讲学的机会前往拜访汪先生,看到了他的部分山水画作品,觉得他的章法讲究、树石磊落,笔墨深厚酣畅,汪先生对艺术的深爱令人感动。

  以传统的精神来作画

  谈起汪友农的艺术特色,孙克说,他以传统的精神来作画,是纯粹的中国艺术,就像京剧里的马连良、裘盛荣、张君秋,而不是现代戏。孙克认为,继承传统不等于守旧因循、固步自封,是从传统中得到启发,从大自然中得到灵感,从而衍生出来的新作。是稳步渐进的,不是革命性的,这是我们对艺术的基本信念,也是一百年来的经验所得。孙克认为,汪先生的山水画纯正地道,得益于他传统功力深厚、艺术修养全面,他在书法、诗词上下了很多工夫,书法是中国画的基本元素,它是一种抽象艺术,中国画也离不开抽象美。

  孙克说,特别让他感动的是,汪先生临摹了许多古人的作品,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临摹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沈周的《庐山高》、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等,对古人的石法、树法有了深刻体会,并融入了自己亲眼所见的美景,有写生的东西。

  孙克说,汪友农曾经跟黄叶村先生学画,黄叶村继承了新安派的优秀传统,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注重写生。新安派比较注重个性,都是自己的面目,师法自然,出自心源,汪友农也是这样。表面上看,他的画是纯传统笔墨,但内在的精神是新鲜生动的。虽然他跟岭南画派的黎雄才有过一段交往,但他跟岭南派有所不同,岭南派“二高一陈”早年受日本艺术影响较大,更加写实,黎雄才无疑更受这一传统的影响。

  汪友农先生早年是画人物画出身,和那个时代所有画家一样,都带有鲜明的主题色彩,难免“假、大、空”和“红、光、亮”。即使如此,孙克认为,汪友农在作品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孙克以汪友农创作于1975年的《稻是队里的》为例,画中小女孩在两只大鹅面前将稻穗高高举起,画家把小女孩的天真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孙克认为,汪友农从生活的角度观察,表现了儿童爱护公物的一面,童心的真诚令人感动不已。至于汪友农后来的艺术转向,主攻山水画,孙克认为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因为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更能表达自由的心境,更符合汪友农的个性。

  当然,每一位画家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孙克说,汪先生的花鸟画欣欣向荣,很传神,但难免有一些艳丽,不能脱俗,这可能是因为他考虑到大众的口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