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养生之道与书道

2016-06-30 09:05:38 文/朱飞军

  庄子有一篇文章叫作《养生主》,是讲养生之道的,也是通过讲养生的道理来阐述他的世界观的。其中第一段阐述了他观点的主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我想这段话的大意就是:要使生命顺全,就要按照“自然的理路”去做。如果光是讲这样一个道理,我想应该是会有许多人了解和同意的。

  庄子接着讲了四个小故事来阐明他的这一观点:第一个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讲高明的厨师解剖牛,达到牛体“如同泥土溃散落地一般,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的效果;第二个故事是讲公文轩看见只长一只脚的“右师”,认识到长一只脚是天所为而非人为;第三个故事是水泽里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走上百步才能饮到一口水,但是他们并不企求被养在笼子里;第四个故事是说老聃死了,他的好朋友秦失去吊丧时只哭了三声,别人不解,秦失说这就是符合老子观点的正确做法。

  庄子此处举的四个例子与常人有异,但是符合老庄的自然观。常人解剖牛会讲究使力,而庄子认为关键要“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常人认为只长一只脚是很奇怪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庄子认为自然界无奇不有正是符合自然的情形;常人认为被圈养起来有吃有用不用自己费力发愁是件好事,而庄子认为只有自由自在才是件好事;常人以为人的死亡是令人悲伤的,而庄子以为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不必要假慈悲。

  “道法自然”的道理单单从概念上说似乎也容易理解,但这篇短文里就有三个小问题值得探究:

  一是庄子为什么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个“知”是知识或者是“智识”吗?虽然说知识是无涯的,但追求知识的无涯会有什么问题吗?显然不是,正确的知识不会给人带来坏处,追求更多的知识也不会给人带来什么坏处。所以我的理解是,庄子此处的意思是说“无限制地追求知识这个状态”有问题。人们的求知往往是带着求利而去求知的,因此这个求知,往往就是求利,一旦求利而无限制,那么就会走向它的反面,那就不符合“自然之道”了。故而可以说,庄子在此处所说的求“知”实乃求利也,也就是佛家常说的人的欲望。

  二是庄子说“为恶无近刑”,这个用辞很奇怪。一般的我们会说“作恶会引来刑戮”所以不要去作恶。但庄子说作恶事不接近“刑戮”,难道说庄子鼓励人们去“作恶”吗?有趣的问题就在这里。“自然之道”有分“善恶”吗?没有,自然是不分什么善恶的,老庄并不劝人们行善不行恶,而只要人们趋利避害而已。所以庄子在此地说“为恶无近刑”。所以庄子说你可以去做人们认为是“恶”的事情,但你不能因此而引火烧身,使自己遭遇“刑戮”,这才是真正的智者。世人不会让为“恶”之人逍遥,但世人以为“恶”的事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事。

  三是秦失去给老聃吊丧只哭了三声,却说“正该来时,老聃顺时而生;正该去时,老聃顺理而死”,是无所谓悲喜的。庄子杜撰这个故事清楚地表明其并不认为死是一件值得悲伤的“坏事”;而道家是没有什么固定的对于“善恶”的道德标准的,一切以自然适应为准则,只要顺应自然的就是好的。

  通过这样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说的“养生观”与常人的理解不同,而仔细辨析却又很有些道理。借引到书画创作来看:一些似乎有违“常规之理”而却又包含了许多独特的对于社会生活见解的作品是有价值的。这些作品一开始会由于其不合常理而不被一般人所理解,而当人们逐渐认识其中的深刻含义之后,便成了人类难得的艺术珍品。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吗?

  由此我也联想到,真正的书画艺术所包含的学问,实际上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学问,其价值和意义深藏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切故弄玄虚的玩弄技巧比起实实在在地真切而准确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说“书学即人学”,只有将创作与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的作品,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