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之美
2016-07-13 10:08:00 未知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说:“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早期的砚台,就是用一块小砚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研墨。直至汉代,人们发明了人工制墨,可直接在砚上磨墨,砚台才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
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到了宋代,自上而下贯彻全社会的审美趣味同样反映到砚之上,宋人不仅注重石质,亦讲究造像,一扫汉唐的单一风格,雕刻图案和技法上也有更多讲究。可以说,从宋砚开始,砚台开始逐渐从单一的文房发展为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品。
天心砚
高15.3厘米,宽15.3厘米,厚3厘米
铭文为:“月到天心,清无纤翳。惟邵尧夫,知其意味。天既成象,地亦成形。一融一结,妙合而凝。此石殆偶,聚其精英。—— 嘉庆甲子九月士奇铭 高”
该砚铭是根据纪晓岚的砚铭改的。纪晓岚在《端溪有眼砚铭》中写道,“金水两星,恒附日行。天既成象,地亦成形。一融一结,妙合而凝。此石殆偶,聚其精英。”“惟邵尧夫,知其意味。”邵尧夫,北宋哲学家。他虽然不像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无论才干还是品德,都不亚于诸葛亮。
清代蚕纹端砚
高20.4厘米,宽13.3厘米,厚2.9厘米
铭文为:“赐太子太傅尚书房总师傅大学士 朱珪”“命南书房供奉翰林院侍讲 臣 黄钺敬刻”,“拂拭琼瑶润,追寻翰墨腴,事惟修禊远,迹似米颠摹旧。赏山庄秘新题。御藻敷右文昭。俭德抚器仰。鸿模 臣 刘墉”“纯为体而静为用福寿延长 (闲章)唯精唯一”“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
(图片来源:于扬)
唐代紫端箕形砚
宋代双池抄手
10.5cmx9cm2.9cm
元代三足砚
直径22cm
明代特大蝉形抄手
29cmx20cmx6.4cm
明代蝉形
29cmx20cm
明代海棠池抄手
28cmx19cmx5.4cm
明代特大云龙砚
32cmx21cmx5.2cm
明代绿端抄手
(责任编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