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1万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
2016-07-15 06:55:00 未知
(原标题:大汶口文化中的精美陶器)
陶器是泥与火的艺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我国使用陶器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考古可知,我国古代的先民至少在距今1万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陶器的技术,而陶器的出现,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陶器的出现,不仅大大改善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并促进了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原始社会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变革。因此可以说,陶器的发明与使用,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对世界物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除红陶外,还有彩陶、白陶、黑陶。大汶口文化的陶器陶质比以前更加细腻,器物制作方法仍以泥条盘筑法为主,间有手工捏制,晚期出现轮制法。器型主要有鼎、盂、豆、尊、钵等,器物以圈足器和三足器为多,带把手器耳和器盖得也较常见,其中钵形鼎、背壶、圈足高柄杯等为大汶口文化特有的代表性器物。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器物素面陶较多,大部分经过打磨。有装饰的器物,运用刻划、拍印、堆塑登技法,纹饰有蓝纹、圆圈纹、划纹、弦纹、弧线三角纹及附加堆纹等。大汶口文化装饰的显著特点是出现镂空。这种技法主要见于豆和高足杯,有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和长方形的镂空。
大汶口文化彩陶钵(图1):盛食器,泥质红陶。通高12厘米,口径17.8厘米。此器圆唇,鼓腹,腹向下斜收,小平底,腹部有同体彩绘,浅褐色线条,白色绘叶片的草叶纹,整体和谐统一。
大汶口文化的彩陶色彩富丽,纹样繁缛,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遥相呼应,共同创造了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辉煌。彩陶以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叶纹样和几何图案为主,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先民崇尚自然、追求审美的生活情趣;线条如行云流水,极为生动活泼,表达了先民质朴而热烈的情感。
大汶口文化白陶鬶(图2):炊煮器,泥质白陶。通高36厘米,口径11.2厘米。圆口圆唇,流上翘,流与口部饰对称乳钉纹,颈直筒式饰两条凸纹,三个乳状腹袋,袋下有锥状足,颈部与乳袋后部饰一宽带桥形手鋬,两侧饰有对称乳钉。
鬶是原始先民用来烧水的容器,古人运用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稳定性原则为基础,创出三个袋形锥足,具有增加受热面积以缩短烹煮时间的作用。鬶是史前东夷人创造的一种造型别致的器物,既实用又美观。东夷人崇尚鸟图腾,把自己喜爱的鬶做成各种各样的禽鸟形象,有的似展翅欲飞的鸟,有的似仰首高歌的雄鸡,造型独特,姿态生动,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器物。
大汶口文化贯耳尊(图3):饮器,泥质灰陶;通高25.3厘米,口径12.7厘米;直口,矮颈,折肩,深腹,腹部下斜收,高圈足,外撇,两侧有对称圆孔,肩部有对称贯耳,形制新颖美观。
大汶口文化高柄黑陶杯(图4):泥质黑陶;高21.8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6.1厘米;敞口,高柄盖,杯壁内凹,杯底斜收似折腹,高柄柱,柄柱上下均饰圆形镂空,底座呈圆形。造型严谨规格,装饰朴素大方,亭亭玉立,颇具特色。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山东滕州 葛海洋 马灿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