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需要为自己的作品护盘吗
2016-07-18 08:44:22 贾廷峰
在朋友圈连续数周被各种人声鼎沸的拍卖现场和血脉贲张的拍价数据刷屏之后,2016春拍逐步迈入收尾阶段。相较于地产困顿、股市萎靡的经济颓势,持续回温的艺术市场似乎成了富余资本新一轮抢占的最佳战场。但经历近两年来强力反腐的政策刺激,礼品画的市场份额一度被压缩至边缘墙角,宏观调控的辐射反而迫使资本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综观今年春拍,便不难发现这一转变,古代、近现代大家经典作品价格持续稳定,有的稳中上涨;新生代艺术家作品备受注目,价格适中,竞买激烈,唯独美协画院这类官本位大名头画家作品,价格急转直下,一路打折降价,仍旧难挽流标之悲剧。至此,艺术市场在经历了一段盘整过渡期之后,进入了日趋合理的良性发展模式。老一套的雅贿买手逐渐退出,以往艺术价值和艺术价格的悬殊落差开始弥合,部分收藏目的由投机盈利开始转向收藏、审美需求。
大浪淘沙之下,难免有人欢喜有人愁,艺术市场的重新洗牌势必使老派的官本位画家面临困局,今年的拍场上,笔者就亲睹一位大名头人物画家的作品,由两年前60万每平尺的供不应求跌至拍卖时10万每平尺的无人问津,即便在这样大幅度的降价下,最终还是惨淡流拍。同样的场景,在其他各大拍行,也时有发生。市场泡沫的迅速湮灭,让很多买家措手不及,耗巨额代价抢购的“香饽饽”,转眼间就成了砸在手里的“烂菜叶”,损失惨重。
当礼品画的供求关系出现倒挂, 欲低价出手以求止损的可能也变得渺茫,无奈之下,很多买家开始把目标转向画家本人,希望他们能够回购之前售出的作品。那么,当代画家是否应该为自己的作品护盘呢?
实际上,画家为自己作品护盘的实例并非新闻。多表现为两种:一是画家为了规范市场以便统一提价,将市面上标价偏低的作品回购。二是画家为了提升在大众眼中的个人形象和艺术水准,将市面上流通的早期作品和应酬作品回购。此两者的前提在于,画家的市场认知度高,价格具备持续上涨的空间,其所谓护盘,说到底也是为了维护个人面子和利益的最大化。而本文所讲的护盘,其前提是画家作品的流通性出现硬伤,回购的结果实际上是将收藏者的损失转嫁到自己身上,这就和股票一路跌破发行价,受灾股民要求发行公司退钱一样,画家当然不愿去充当冤大头。毕竟,艺术品收藏作为投资行为,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哪有包赚不赔的道理?再者,画家仅仅作为艺术产业链中的一环(生产者),很多时候,作品销售后的收益已经摊薄在多次倒手的各个环节之中,于理而言,画家也没有义务去承担收藏者的全部损失。
但是,面对曾以重金求画现在却血本无归的藏家朋友,还是有些颇富人情味的画家会选择回购作品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虽然这些藏家当初买画的动机大多是冲着利益(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而来,可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对画家作品的变相认可。如今价格熔断,若依旧套用“买定离手,自负盈亏”的交易行规,对买画者的惨状不闻不问,显然失了情分,基于此,有些画家会出于愧疚和人道主义关怀去回购部分作品,权当捐款做了慈善。另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下,画家也会选择为自己的作品护盘。这种画家一方面对于自己的作品所具备的艺术价值抱有较为笃定的信心,认为大幅度跌价的现状只是暂时现状,艺术市场在经过阶段性的调整后,其作品还会有触底反弹的复苏可能;另一方面是久居高位的惯性优越感在遭遇市场滑铁卢时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画家无法直面自己作品低价流标的萧索现实,于是自己护盘以挽回颜面。
言至此处,再看待“当代画家是否需要为自己的作品护盘”这一问题时,答案已显得不那么重要,“护盘”一说的核心基础——由礼品画堆砌的泡沫王国已经坍塌解体,无论是作为消费者的藏家,还是作为生产者的画家,必须清楚意识到,礼品画这根救命稻草,是时候折断了。随着“后礼品画时代”的到来,艺术市场的自律正在发生作用,它要求藏家不为利益左右,不断强化个人的文化学养,开拓视野,提升鉴赏及审美能力;要求画家重拾艺术尊严,从内心出发去创作更贴近时代及富含创新精神的艺术作品。说到底,唯有永葆艺术之真诚敬畏,才能从根源上拨乱反正。
俗话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想当年,我几千一平尺时,你卖了几万几十万一尺,也没有多分一杯羹给我。现在画价跌了,你却想让我回收护盘。天底下哪里有此道理?画家如是说。
可话又一说:人家把房子抵押出去,从你家里3万一尺买一批画作,刚刚看嘉德拍卖3千一尺还流标,你还好意思不退还人家一点银子以示友好慰问?于情于理也真是有点说不过去呢。买家说。
护不护盘,是各自的自由选择。本人无从谏言,也不好说什么。可是,如果在国内顶级大拍行,连续不断地按照画家家中要价的二三折拍卖依旧流标、流标、再流标。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画家有理由和责任为自己的尊严护盘!若非如此,请千万莫要再信誓旦旦地卖画开价,我的画xx万一尺!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