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千:以时代为师,写浩千世界
2016-07-19 10:02:19 丁琳馨
郑浩千
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曾师事岭南画派代表画家竺摩、赵少昂等,转益多师,擅长诗词书画创作,现任马来西亚中央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厦门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曾出版《郑浩千画集》六集、《郑浩千诗书画集》、《天涯别馆吟草》、《天涯别馆词》......
“绘画应当能够体现出它诞生的时代,当代的人写画当代,五年十年后的人,就不应当错过五年、十年后的世界。如果我们的时代结束了,将来新时代的人,也会写出不同的世界,时代就是绘画的老师。中国画是传统绘画,但也不必只作梅兰竹菊这样的老题目。”
看郑浩千的作品,总难免被他画作中奔放而浪漫的情调所吸引。出生于马来西亚的郑浩千,作为一个以中国传统山水花鸟绘画作为毕生所学、所好的画家,他使用的是传统的形态,画出的却是一个开阔而丰富的世界。
在郑浩千的画作中,总不乏一幅幅与“梅兰竹菊”大异其趣的“西洋景”:企鹅、袋鼠、红毛丹,还有奔腾的尼加拉瓜大瀑布以及徐志摩诗中依依不舍的剑桥。他的作品,总是色彩饱满、丰富,充满了力量与勃发的生机。
这些题材,来自于郑浩千青年时代不辍的旅行。他的绘画中之所以充满了旺盛的生命气息,也是因为他笔下的一景一物,一花一鸟,都曾经在他面前生动的展现过姿态,绝非凭空虚化而来。这些“师法造化”的作品,曾经不止一次使得观者动容。
有一次,郑浩千旅经泰国,以当地的“桂河大桥”为题作画。画作完成后,立刻就引起了泰国当地媒体的轰动,报纸争相刊载他的这幅作品,而泰国的民众们也被郑浩千以中国传统笔触描绘的“桂河大桥”所打动。
郑浩千为这热情的共鸣所震动,在那之后,他的脚步踏过大溪地、加拿大、美国、欧洲……每到一处,无论是枯藤还是飞瀑,是崇山还是草原,都能使他迸发出新的灵感。
著名的文学大家曹禺看到郑浩千所绘的“好望角”时,曾经一度十分感慨地说:“能画出这个地方真好,我一直想去‘好望角’,只是一直没有去成。”对于晚年的曹禺来说,郑浩千画作中辽阔的视野,如同拼图上的一角,补足了这位文学大家人生中曾经的遗憾。
对于他绘画题材的丰沛,诗人余光中曾经这样谈道:“中国的读书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的画家外师造化,俯仰大千,更讲究观山水以开拓画境。在这样的传统下,浩千的壮游亦颇浩荡,近则南洋各地,远则欧美与澳洲,甚至孤浮南印度洋的留尼旺岛,一一皆奔赴腕底,召来笔下。”
余光中的评价,是确切而中肯的。相比传统的古代画家,郑浩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处在一个世界联通的时代,同时也乐于去观游不同的风土人情。在青年时期,郑浩千就已经周游列国,并把每一处的风景,都尽量以水墨入画。
对于他这“艺术中的旅行”,余秋雨就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过:“作为旅行者的郑浩千,并不刻意装扮自己的传统归属,而是放松地溶入各地,透彻地体验陌生的文明和自然。你如果在旅途中遇到他,很难判断他的职业和国籍,他撤除了种种防范,以虚静的态度来接受眼前的一切,甚至连取景造像的企图都没有,只以生命与外界相对。”
这份面对纷繁世界的坦然,或者也源于郑浩千的出身。
郑浩千是马来西亚槟城人,槟城是马来北部华人最大的聚居地。张大千、徐悲鸿等一代艺术大师的作品,都曾经在这里展出过。他们的笔墨余意,也使槟城的艺术空气,激荡着多样的色彩。
这种多样性,也在郑浩千的作品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浩千早年的师承,来自岭南画派。他对于岭南画派继承的最为完整的,当是其中“兼美并秀,不拘一格”的本源思想。
当人们谈到“岭南画派”时,郑浩千会说:“岭南画派的思想,放在今日也没有过时。当年高剑父主张画身边的每一样东西,主张不困顿在传统的题材中,甚至主张在画材上和作画的手法、形式上都要不拘一格、这些主张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郑浩千身体力行,在“兼容并蓄”这条路上走了下去,因此他绘画之中,无论是其眼界之广阔,题材之丰沛、画风之变化,都已经是非“岭南”二字所能规范、所能尽数了。
艺评家邵大箴教授对郑浩千之作,曾有这样的评语:“郑浩千先生兼学者、诗人、旅游家与书画家于一身,他在绘事上的成就,实为他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与良好的艺术修养的体观。他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既重视绘画的技术与技巧,更重视绘画表达的精神内容。”
不错,在郑浩千的绘画中,我们既可以于“泼彩”、“泼墨”的绚丽与磅礴中,捕捉到半个世纪前“大风堂”浓墨重彩的袅袅余音,亦能在他漫作枯藤时苍老的笔触里,寻到吴昌硕金石入画的别样滋味。他的画作既有宋画的气质,亦尝试类似版画、蜡染的手法。如同一篇文章,旁征博引,处处都有一段独到风致。
“我也会用日本卡纸,用金笺,也会用其他可能的画材来作画,有时甚至无需用笔。绘画的人应该跟随时代,这个时代有什么样的画材,我们就应当去使用。”郑浩千对于“向这个时代求教”的坚持,造成了他作品中中西并举、多姿多彩的情态。
对于这些手法和画材尝试的结果,他也总带着一点“纵容”。有时候,当他在作画中遇到意外的效果,就会设法让这种效果得到最大的保存,不再继续添加其他的东西。
在郑浩千的画作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对美和自由的传递,这两样主题,也是他许许多多尝试与创新中,唯一贯穿不变的主旨。
最后,当以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一切绘画的养分,都应当去吸收,不用为自己设限。只要是这个时代教会我们的,最后都会成为我们绘画中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
(责任编辑:郭灵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