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手绘的秘密与迷恋:“庞茂琨手稿研究展”在合美术馆开幕
2016-07-23 19:15:09 洪镁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7月23日下午4时,由批评家殷双喜担任策展人、鲁虹担任学术主持的“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在合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包括速写、素描、写生、色粉画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庞茂琨手稿近300件,借助手稿与成品文本进行对比展现,在时间线索中贯穿起艺术家的素描语言风格形成始末;同时,结合不同创作个体的艺术风格转变来讨论“对于手稿方式不一样的理解及运用”;并在手稿与独立作品的对比中,形成艺术家个体对“素描、速写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个人体验”。
“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嘉宾合影
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殷双喜致辞
艺术家庞茂琨致辞
对于“手绘”系列概念的理解,美术史学者常会把它作为研究艺术案例的重要斧正材料;批评家则将其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进行理论性的归纳研究;在艺术家看来,它主要呈现为贯穿在艺术家个体创作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本次展览策展人殷双喜在对“手稿”概念进行表述时,他强调,在广义的手稿概念中,“只要是出自于组着本人之数的画作,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媒介、何种技术,均可以称之为‘手稿’”。而此次展出的作品,正是建立在这一广义的手稿概念基础上的,“意在展示庞茂琨艺术创作历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包括艺术家早年求学时期的绘画训练,也包括艺术家近期专门为展览创作的若干创作性素描系列,但基本的展览主体,仍然是艺术家多年来与创作主题相伴的绘画性思考和想象性构图,以及为这些创作所进行的资料料搜集与形象探索”。
“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开幕式现场
“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开幕式现场
在对展览主题进行商定时,先后经历了“大家的秘密”、“绘画的生成”两个主题的筛选,而最终殷双喜将展览主题确定为“手绘之谜”,“既突出手稿的‘手绘’特征,也指出了手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不易接触到的艺术图像”。而庞茂琨更倾向于把本次展览的主题“手绘之谜”理解为“手绘之迷”,“正是对于手绘方式的痴迷才不断促使我在绘画的视觉语言中持续地推进、深入和拓展。今天,那份迷恋变得更加成熟,它已然成为自己手绘语言的一种日常方式和创作习惯”。
“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展览现场
“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展览现场
“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中,近300件手稿被划分为3个部分在3个展厅中进行展示。在艺术家1983年——2014年的代表作草图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永恒的乐章》、《每日的晚宴》、《穿越时间的呐喊》等作品手稿;而第二部分则是庞茂琨2015年——2016年的新作品,包括《做旧系列》、《钢笔素描系列》以及《自拍系列》等;第三部分作品从1990年——2008年的素描作品,包括凉山地区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都市人物的手稿。
同时在展览现场,庞茂琨也对其手稿发展阶段进行了回顾,即以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初位时间轴线的第一阶段,以及自2000年初至今的第二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我绘画的创作方法是在古典主义艺术的创作范畴之内的,力求画面语言的完整、细腻。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油画创作之前,我会不遗余力地反复画素描小稿,特别是人物的细节表情更会斟酌再三。因此,常常一幅作品从草稿到油画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时间。在最近的创作阶段里,因为日常工作的繁忙把创作的时间割裂成零碎的片段,但日新月异的生活却又不断制造着现实神话,于是及时迅速地把日常瞬间记录起来,把即刻生成的想法归纳、整理成为我最迫切的愿望。所以在最新的手稿中,可以看到的是随意的、概要的速写记录,甚至作品的完成性也被大段的文字所取代。这时的手稿,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个关于创作思路的方案,它是一段时期我的思维轨迹的呈现”。
庞茂琨 《每日的晚宴》手稿 53cm×38cm 纸上铅笔 2007年
左:庞茂琨 《衍变》手稿 之一 32.5cm×25cm 纸上铅笔 2000年
右:庞茂琨 《衍变》手稿 之二 32.5cm×25cm 纸上铅笔 2000年
庞茂琨 《永恒的乐章》手稿 73.5cm×54.5cm 纸上铅笔 1996年
庞茂琨 《穿越时间的呐喊》手稿 54cm×39cm 纸上铅笔 1999年
庞茂琨 《梦境之女》手稿 25cm×25.5cm×12cm 纸上铅笔 1987年
庞茂琨于1996年创作的另一件重要作品《永恒的乐章》手稿在本次展览中亦有展出。这件作品以艺术家妻子为模特,画中女人端坐在椅子上,双腿自然地摆开,连同衣裙构成稳定的金字塔构图,人物表情平和安静。“这正是艺术家长期以来对古典艺术的迷恋,善于在宁静中寻找意义,表面看这是在艺术家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气质,内里却是一种关于隐藏在审美之后的对立性思考”。
庞茂琨 《自拍》系列手稿 纸上铅笔 2015年
庞茂琨 《墨尔本幻游记》手稿 之一 34.5cm×23.5cm 纸上铅笔 2013年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近年庞茂琨备受关注的《自拍》系列。此组作品的创作素材来源于艺术家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拍征集,作品中的模特都有着强烈的镜头感和个性化表情,然而,在庞茂琨看来,这样的个性之后仍然是社会规训的结果。“尽管技术拓展了自我观看的途径,形成了镜像的观看方式,但是主体容易将被修改过的自我镜像误认为是真实的自我,从而离真实的自我更加遥远,在真实的自我、被修饰的自我和镜像中的自我面前,期望实现自我认识的自我观看的行为更加徒劳”。
左:庞茂琨 《织》手稿 纸上铅笔 1988年
右:庞茂琨 《寂静的日子》手稿 纸上圆珠笔 25cm×25.5cm 1989年
庞茂琨 《凉山布拖考察速写》纸上铅笔
对此次展览的3部分手稿进行归纳时,殷双喜认为这些作品清晰地显示出艺术家手稿的5个特点,即私密性、可读性、随意性、随时性以及独立性。“一是私密性,即手稿是艺术家艾初步酝酿的草稿及反复修改的构图,反映了作者的初步意向,不是为了公开展示而画的,在作品完成前是暂时不愿意给人看到的。二是可读性,因为具有实验性、探索性,所以手稿的数量非常巨大,我们可以从大量手稿中看到艺术家的创作轨迹和思考心路。三是随意性,因为手稿要求迅速地固定艺术家的想法和构思,所以不求细节完整,随意而概括,生动有趣。四是手稿的随时性,手稿使用的材料简单方便,触手可及,艺术家可以随时进入手稿的描绘状态,显现即时性的感受和想象。五是手稿的独立性,即使脱离了与实际完成的艺术作品的关联,手稿也具备艺术作品的独立观赏价值,会给与观众在艺术和人生方面以重要的启迪”。
庞茂琨 《披头纱的少女肖像》 纸上铅笔 53cm×39cm 1991年
庞茂琨 《男子肖像》 纸上铅笔 53cm×39cm 1996年
庞茂琨 《生活日记》 纸上铅笔 9cm×12cm×16 2016年
庞茂琨 《生活日记》之一 纸上铅笔 9cm×12cm 2016年
“只有时代的艺术,没有成功的艺术”,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在评价黄茂坤的手稿作品时表示,“庞茂琨的本质贡献正是他一如既往的强烈时代意识和他敢于放弃已有的艺术成就,大胆进行新的突破的艺术追求。其它的一切都是某种社会性价值认同的意义追加。从这个角度上讲,认定一个艺术家的创造价值不在于他与历史上的每一个巅峰的技术距离有多近,而在于与这些巅峰的观念差异有多大”。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6年7月23日展至10月23日。同时,为配合展览的举办,合美术馆还将于今年9月邀请庞茂琨在展览现场举行一场学术讲座,“以期让展览更好地发挥公共效应”。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