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当代艺术之父“回来”了

2016-07-27 09:16:14 杨端端

他首先打破了绘画一统天下的局面

  继劳森伯格纪录片播放之后,上个周末,“劳森伯格与中国之旅”讲座由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和UCCA携手在深圳“有空间”举办。

  罗伯特·劳森伯格192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是战后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在美国与欧洲学习艺术后,于1949年进入“艺术学生联盟”,并开始在全球的剧场中从事舞台与服装设计。之后,他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试验摄影设计与绘画,逐渐发展出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融合绘画。1985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促进了“85美术新潮”的发展,是对一代中国艺术家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有人将他誉为“中国当代艺术之父”。

  此次讲座邀请了艺术家梁铨、陈侗、评论家胡斌与UCCA馆长田霏宇,共同回顾、探讨罗伯特·劳森伯格与中国文化如何相互影响、渗透。UCCA馆长田霏宇表示:劳森伯格在四十年代末就开始了他的成熟期的创作,最主要的突破是五十年代,他开始做混合体绘画。他的一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多跨学院的讨论。1976年美国200年国庆时,劳森伯格被任命为美国二百周年的艺术家,政府很少为艺术家授予这样的荣誉。劳森伯格从一个做大众不太能接受的作品的非常边缘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位大师。胡斌认为,1985年劳森伯格在北京的展览,有那么巨量的人群参观,现在大家可能要回到当时的时境去理解,当时中国在重新开放之后有一个非常热切的期望和热切的诉求,对于外界的诉求。

  陈侗认为,劳森伯格的展览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冲击,是他的展览不像其当年的一些绘画展览,他首先打破了绘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他的作品有形象但是没有绘画。大家今天能接受不是绘画的艺术,或者不是由手作的艺术,其实都来自于此。劳森伯格开了一个头,手工绘画也终于慢慢地借鉴到里面去了。此外,本次活动现场还展出了常越女士收藏的一张劳森伯格在1988年创作的空间作品《撒马尔罕缝线I》。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