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古字画重在鉴考结合
2016-07-27 10:39:06 柯思婷
目鉴和考订是两种常用的古字画鉴定方法,但都有局限。收藏者平时应多看一些书画史册、法帖画录等文献,多到大博物馆观摩真迹,深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风格气韵。
古字画收藏最要紧的难关就是真伪鉴定。明代大鉴藏家张丑曾经提出了“鉴考结合”的鉴定思路,后来徐邦达先生也对“目鉴”与“考订”两种方法做过阐释。“目鉴”法主要是识别字画实物的艺术表现特征和材质品相,“考订”法主要是核实作品内容信息的真实性。
目鉴:磨眼力
对书画作品的风格分析是目鉴的精华所在。书画鉴定专家、画家劳继雄自述其学习过程时说,研究作品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是一项重要功课,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互相制约,对画的认识就像对人的认识,需要不断进行比较分析来沉淀。关于高境界的“目鉴”,自古就有一种“望气鉴定”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凭借经验的“眼学”。“气”指的是作品的“气韵”,这是中国传统书画的特殊追求,只有海量地“读画”才能领会。
目鉴的局限在于参照信息不足,有些时代、有些作者传世的作品很少,甚至没有传世作品,没有可以比对的实物,后人也无从感受其“气”,鉴定的难度就会非常大。此外,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的风格也有很多变化,气韵本身也是捉摸不定的。“要全面地看待作者的风格,不能只盯着一种风格,以一种风格来作为标杆,不符合的就认为是伪作,这是书画鉴定中很忌讳的一种做法。”劳继雄先生说。
考订:做学问
目鉴法遗留着一大堆悬案,考订法正是一种补充。考订对信息的核实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来实现。在操作中,作品款识、题跋(包括同代人题跋和后代人题跋)、印记(包括作者印章和藏家印章)、纸张装裱、流传历史等等,都能成为书画考订的破口。
但是,市面上常常会出现真题跋、真款识配假画的高仿赝品,过去留存的纸墨、印泥更为高仿打开了便利之门,因此单靠这些细节来鉴定是不够的,对作品进行综合考察仍是鉴定的正途。目鉴与考订相冲突的状况也时常发生。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宋代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关于此图的真伪一直有争议。当年启功先生在鉴定时看到“臣范宽制”的款识,认为不是真迹。原来,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有这样一条小注,“或云名中立,以其性宽,故人呼为范宽”,《宣和画谱》也写道,“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可见“范宽”是个诨名,他不可能将“臣范宽”这么不恭的款识呈供御览。但是另一种观点称,范宽的名讳为何本无定论,《图画见闻志》的那一条注解也只是传说,何况“名宽字中立”更符合古人取名用字的习惯,故范宽有可能是其真名。从艺术风格上看,《雪景寒林图》体现了范宽的画法,三拼绢幅也是宋画的特征,所以,即使考订上存疑,主流意见仍然认为这幅作品是真迹。
如今的古字画鉴定仍然高度仰仗专家的水平,鉴定学者的意见举足轻重。然而,过去的鉴定大家或者是世家出身,家学渊源深厚,或者承担过系统性的鉴定工作,过眼经验极为丰富。现在有经验、有学识的鉴考专家十分稀缺,藏友们要自己训练出火眼金睛也很难。劳继雄先生建议书画收藏者平时多看一些书画史册、法帖画录等文献,多到大博物馆观摩真迹,深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风格气韵,最好能够自己动笔。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