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若望 :当代雕塑艺术的公共意义

2016-07-27 16:45:36 刘若望

Trey-Ratcliff

  我的简介

  我于1977年生于陕北佳县,中国西北黄河岸边一个普通村庄。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助教研究生课程班,毕业作品《东方红》参加中央美院“学院之光”优秀作品展并获奖。代表作品有《东方红》系列、《天兵》系列、《人民》系列、《车马仪仗》系列、《高山流水》系列、《狼来了》系列、《渡渡鸟归来》系列、《原罪》系列等。其中,《狼来了》系列在2015年获意大利那不勒斯文化经典大奖。十年来,以几乎每年推出一个系列的节奏持续着我的艺术之路。

  我的雕塑艺术力图超越文化与地域的局限,着眼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对当代人的精神尊严和现实情怀的呈现,力图重塑当代人的精神面容,恢复我们与民族、历史乃至人类、世界的文化联系,完成一种具有永恒意味的价值传递和人文启示。

  我的公共艺术观

  后现代主义文化带来了当代艺术观念的剧变,消解了现代主义中精英与大众文化的界限,使纯艺术走出象牙塔,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从极简主义,波普艺术、大地艺术到公共艺术,艺术也越来越走近大众。而雕塑从架上走向公众与自然,以富于参与性的特点,成了人和环境不可缺少的交流媒介。

  公共艺术中优秀的雕塑作品,往往能够立足当下,针对我们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关注民众以及我们生活的时代,可以与社会公众发生广泛关系,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平等、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我的公共艺术观,尊重自然原生态、重视各种生态文化经验,包括传统的、当代的,红色的、绿色的,都市的、乡土的,既有对文化脉络的纵横延续,也是对公共性这个概念的广义延伸。我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公共性构成了当代雕塑艺术的核心价值。

  不同于传统雕塑的封闭性、私密性,当代雕塑艺术除了以广泛意义上的环境因素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还必须深刻理解或者引导公众的审美取向,与公众达成多种层次的交流和互动,在现实意义上,则以艺术的力量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促进公共空间、公共环境的和谐与提升。

  我的艺术实践

  我的雕塑艺术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尤其注重其“公共性”,也即与公众的互动性、参与性、创造性乃至游戏性,让公众更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艺术中来。

  公共艺术其实就是一项公共传播与公众互动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

  在我的创作中,不管是《人民》系列的默然林立,《狼来了》的紧张对峙,《原罪》系列的无语问苍天,还是《渡渡鸟》的呆萌闲适,都兼顾了力量感和表现力、融汇了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代趣味,以大体量和大规模的系列熟悉又陌生的形象,配合环境随机组合摆放,构成一个个层次丰富、富于象征性的场域,提供给公众一个具有公共性的雕塑与环境的共同体。

外滩画报

  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共同体,把他们的存在与历史相联系,与当下现实和未来相衔接,获得自己在历史、文化脉络及社会现实中的存在感和位置感,传达某种精神与情怀,促进个人的自我认知,形成群体的文化体验,展示艺术的魅力,昭示某种发人深省的价值取向。  这些作品分别指向对于历史信仰、文明异化的辨析和叩问,对于人类欲望和命运的终极反思,对于天下苍生的深沉悲悯,对于人类与大自然的相爱相杀,对于理想生活和正在发生的未来的探索和召唤。

Trey-Ratcliff

  这些不同的主题指向,几乎可以全部归属于艺术的公共意义。而当代雕塑艺术的公共意义,就是我作为一个自由艺术家,不懈坚持的艺术追求。

(责任编辑:陈思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