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献展越来越受追捧?给观众带来怎样视觉体验
2016-07-27 17:18:44 未知
文献展已成油雕院品牌展
过去3年间,上海油画雕塑院相继推出了“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这里阳光灿烂——哈定文献展”。其中“张充仁文献展”和“哈定文献展”均获文化部优秀展览项目。“文献展”已成上海油画雕塑院重要的学术品牌展。
此次举办的“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是上海油画雕塑大师(名家)文献系列展第四场。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介绍,周碧初是中国现代油画的重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有关周碧初的最为系统、完整、深入的学术研究展。展览以详实的油画原作、文献史料、照片资料、实物手稿及多个视频系统展示周碧初丰富的艺术人生和潜藏的学术脉络。“本次文献展不仅仅只是叙述周碧初个人的艺术成就,也展示出周碧初在对艺术追求,朴实的情感和题材研究中,紧密地与社会自然结合。他在作品中赋予的关注现实、关注生命的精神,与上海油画雕塑院学术传统一致,这也是本次文献展中策展的主要方向。”
文献展提供大量历史细节
此次“周碧初文献展”,其家属提供了周碧初各个时期的油画原作50余件、速写20余件,为历届文献展中展出原作最多的一次,其中不少作品为首次对公众展出。另外,他们还提供了许多珍贵文献资料,包括上世纪40年代展览的手绘海报、30年代出版物、周先生教学笔记、证件、展览请柬等。
而在《一个人的丝绸之路——尔冬强海上丝绸之路视觉文献展预展》中,观众可以看到,上万件实物、图片、视频文献参与到尔冬强的镜头里,对历史进行发现与思考。作为最早在中国提出视觉文献概念的摄影艺术家,尔冬强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丝绸之路视觉文献拍摄计划,他用十多年完成了陆上丝路的穿越,并梳理、拍摄中外学者沿途的探险、发掘和研究成果。从去年4月开始,他的丝绸之路视觉文献工作从上海启航。此次展览记录了他的海上行程。尔冬强感慨地说,“我们在海上航行了那么多路,见到了许多中华文化的痕迹。”
而在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图片文献展上,展出了100余件展品,包括茅盾青年至中年时期的老照片,茅盾重要作品手稿及茅盾回忆录的部分手稿,茅盾作品初版本以及展现茅盾与友人交往的书信图片等。不少观众看到茅盾年轻时的照片很感慨:茅盾也曾奔放过。
将于8月21日揭幕的2016首届苏州文献展,也将对苏州2500年历史进行一次梳理。策展人之一、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说,之所以选择了文献展这种形式,也是希望能探索一种新的可能。届时将以“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为主题,撇开过去一味将苏州看成是江南一座古城的视角,探索苏州与海洋的关系。据悉,苏州文献展将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为出发点,以文化为依托,全面展示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生动的场景。
在深度性方面进行开掘
与寻常的艺术展相比,文献展不仅能了解艺术家的作品,也能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历程,从而获得艺术作品之外的另一种收获。目前,这种艺术呈现形式吸引了广大受众对艺术的高度关注。
文献展在深度性上进行了深度开掘。据悉,油雕院举办周碧初文献展,除了在展览本身的系统性与学术性上做足文章,还在公共教育方面狠下功夫。在为期1个多月的展览期间,主办方共设计了9场公共教育活动。其中,既有学术性讲座3场,也有数场跨界类的艺术活动,包括音乐专场、纪录片专场、思南读书会,以及3场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该文献展在展览的深度性方面进行了全新探索,这种探索引起了更多艺术爱好者的兴趣。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