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映·象——邬秉豫个展8月6日在郑州举行

2016-08-05 16:05:00 雅昌河南

  

艺术家 | 邬秉豫

策展人 | 高   云

展览时间

2016年8月6日-2016年8月15日

展览地址

郑州市黄河路经六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东院内

  展览介绍:《映·象 REFLECTION—邬秉豫个展》本次展览是邬秉豫留英学成归国后的首次个展,展出作品类别包括陶瓷、装置、iPad手稿、行为影像等。她熟悉水墨,但创作介质多样且作品充满了跨界的灵性。这是她近两年创作的一次总结,也是她对于多类别创作介质驾驭能力的展示。 —— 高云

邬秉豫

邮箱:jealwu@126.com

教育经历

2014/10-2015/10 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纯艺术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

2009/06-2013/06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完成了大学学业并接受了一系列中国书画的专业教育,同时选修了大量文学哲学和美学的相关课程。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我的知识结构和审美标准深深受到了家庭及教育背景的影响,时常更多重视自觉自省的力量而刻意去忽略外在事物对我的影响。绘画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自省的过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表现情感的方式,更是与宇宙自然交流沟通、直面我灵魂深处的一种手段。

  随后在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完成我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在英国的这段时间给我的触动很大,使我看到了西方艺术在当代的样子,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西方艺术自我更新发展的方式,对人的精神情感的重视,对自我个性的尊重,强调个性特性的开发,强调语言的探索和创新。而中国画则是更注重传承,甚至所谓笔笔有古人来路。西方的艺术规律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反观中国画,这些新的想法和认识也为我的艺术创作注入新的灵感。不同于对传统中国画要求对具体笔墨技法进行反复演练,为期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在我看来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安排和实践活动来帮助我们把握当代艺术创作规律和美的规律以及其他关于艺术本质,当代艺术发展规律,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品,艺术接受等的众多问题;构建如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表现深化这个问题的一系列科学严谨可持续的艺术学习系统;培养创造力,观察力,认知力,表现力等艺术家必备素养。而只有在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把握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才能用来指导中国画创作的具体实践活动,只有建立科学系统的探究方法之后才能成为一名有文人情怀的学者型艺术家,只有先修身、正心、千锤百炼提升自我的能力修养之后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内美”的优秀作品。

  这两年我走了很多地方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给我打开了一扇扇新的大门。而当我之前相对封闭和稳定的状态与之发生碰撞时,常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闪现。有的被我转眼忘在了脑后,有的半路就迫于各种原因流产,也有一些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深化。于是就想籍这次展览,来做一个小小的阶段性总结。

《不全直》2016 行为

  在景德镇废弃陶瓷厂一个相对封闭的车间里,作者按着行走的轨迹在墙上画了一条红色的线,终点与起点重合形成一个似是而非的圈。斑驳的残垣断壁,地上成堆废弃的模具器皿,以及漏雨和渗水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泥潭都成了前进路上的阻碍。红色的线如同一把破开重重阻碍和阴霾的利刃,又似对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的一种体悟。作品名称《不全直》,更是表达了想要竭力保持本心但却受现实影响不断被迫改变一种无奈。

《东拉西扯》2015 装置、行为

  东拉西扯不仅是作品的名称,也是对我长久以来的一种纠结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纠结,对自己所坚持的信仰纠结,对自己长久以来被灌输的理念纠结。纠结并不断努力挣扎着。这是在树林间一次即兴的创作,一次行为表演,一次应地应材实施的构建活动。这个作品也开启了我研究的新的主题的兴趣,即空间与艺术作品的关系,空间与艺术家的关系。

《在伦敦过春节》2015 电子日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码电子产品逐渐渗入我们的生活,iPad和手机作为便捷的工具,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下我们的生活中想要长久珍藏的回忆和灵感闪现的瞬间。在ipad上的纯粹胡涂乱画的一点一线更是我生命时间流淌的注脚。我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以iPad为媒介的创作。《在伦敦过春节》是我的第一个尝试。以现实为素材,将那几天经历事无巨细的回忆并整理出来。把时间放慢,细节扩大。用iPad来编辑笔记,绘画,照片等等多种素材,并通过多种手段的混用去探索主题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探索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关系并试图打破壁垒使其交融。

广西柳州青山寨系列

  远离尘嚣,进入山林短驻小居是为了更深入的感受自然,让自己的心贴近自然。这是自古即有的山水画学习必经之路。全身心的投入去熟悉、适应、品味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继而去真实的表达自己对它的认识。而观照自然的过程,也是观照自我的过程。在这个长时间的磨合过程中,我观物,物观我。通过我与物的交流对话,甚至是互换角色,更近一步的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感受生命的力量与品质。最后把这种感受提炼之后付诸于笔墨。具体到一点一线,一笔一墨,让我切实感觉到未来的路是那么的遥远漫长。

《千山记》2016 装置  木框 丝绸 水墨 矿物颜料

  从历代不同山水名画中选取一些局部,对其进行拆分和重组,构成一个二维的画面,一个似是而非的新山水画,再将十个画面进行叠加形成一个三维的装置。在传统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一幅名画都是历史长河留下的注脚,通过临摹,不仅仅对大师们的笔墨技法有了直观的认识,更是要结合时代地域文化背景来体察这些程式形成的轨迹,从中感知时人的思绪心境及其与山川自然默契的生活方式。这种满怀敬意精心不苟的试图踏入先人心路的行为令我着迷,仿佛某种不可名状的仪式,冥冥中将漫长的岁月压缩到一弹指可忽略不计的短暂。这十个片段来自多幅名画,不用原作绢、纸材质,统一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的半透明的丝绸,尝试把古代经典纳入到现在我们的生活、把山水意蕴导入我们现在的日常。我将它们以重叠的方式悬挂排列,以期让观者产生时间停驻,多世界并存于同一空间中的感受。而随心所欲的拆分与重组则代表来自当下浮躁社会的我的眼睛去追溯过去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无意识的误读和有意识的曲解。

《行走的花园》2016 装置

  100块24x14cm瓷板画,废瓷板 釉下颜料 高温颜色釉 大漆,“景德镇雕塑瓷下面有一种类别就是下面必须打垫饼,特别是做动物,四个脚下面要有支撑的垫饼,怕它直接烧会变形。成就了这个陶瓷的同时垫饼就被牺牲掉了。作者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就觉得这其实是个很好的介质,于是把她的水墨换成釉,把宣纸换成废瓷板,创作了她和景德镇目前留下的唯一一件作品。观众一边走一边录小视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她的作品是个静态的东西,通过观众的介入变成一个影像。这个就是我们想传达的开放性、互动性,也突出了她的主体《行走的花园》。”——罗晟

  这是在景德镇因地制宜发展出来的一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瓷都、接触瓷版画。关于材料媒介的运用都是摸索着来的,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行走的花园,在创作之初其实指的就是我自己。自然性灵,传统中国山水画出身的我,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提起画笔就会条件反射一般的搜寻周围的树石溪泉花草鱼虫。一草一木栖神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已然镌刻在我灵魂深处了。

  经历:

  2016年7月在郑州石佛艺术公社入选并参加群展《天地之中—首届郑州当代艺术展》

  2016年5月在景德镇景致艺术空间参加群展《Banana Jam Open Works Exhibition—当代开放性作品展》

  2016年3月在郑州With 空间参加群展《郑在吃-纸品设计邀请展》

  2015年8月在伦敦Burgess Park 举办个展《东拉西扯(struggling)》

  2015年9月在伦敦Chelsea College of Arts 参加群展《2015 MA Fine Art Summer Show》

  2015年8月在伦敦Clerkenwell Gallery 参加群展《Unique Art Link》

  2015年7月在伦敦Chelsea College of Arts 参加群展《No Matter Fail Better》

  2015年春在伦敦Chelsea College of Arts参加群展《Nanoel》

  2014年10月在伦敦Chelsea College of Arts 参加群展《切线(Tangent)》

  2014年10月在伦敦 The Old Selfridges Hotel 参与表演《The Last 3 Years and the Future》

  2013年6月在北京琉璃厂新弘文馆参加群展《学院派.中央美院\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九人作品联展》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许党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