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今天从事绘画,得有点背后的原因
2016-08-08 08:37:48 梁瑛
刘小东日前来深做讲座。 (主办方供图)
面对生活,他说,一个五十岁的人,生活已经无法改变。而面对艺术,他却说,我还年轻,还有很多可能。他是艺术家刘小东,作为屡创中国油画拍卖记录的当代艺术家,他即将在上海展出的最新作品却没有一张油画,代替他出场的是三个远程摄像头和一个现场作画的机器人,这件将经历三个月完成的机器人画作是刘小东第一件电子艺术作品,事实上,这件作品完成后的面貌,连刘小东自己也无法想象。
7月30日,刘小东应深业置地、有方空间之邀,在深业上诚的“尚上讲堂”第二季担任主讲嘉宾,与观众分享他在鄂尔多斯完成的艺术项目《空城记》的同时,接受记者专访,透露了最新的展览计划。
绘画、影像、文字,构成他艺术的整体
事实上,对于以写实油画闻名画坛的刘小东,跨界创作早就不是第一次。1992年,他主演了王小帅执导的电影《冬春的日子》,此片被英国BBC评为 HYPERLINK 世界电影百年百部经典影片之一。2006年,他参与策划的贾樟柯电影《东》获欧洲艺术协会及意大利纪录片协会大奖。2010年,他回到故乡创作油画《金城小子》,而侯孝贤以此为题材拍摄的同名纪录片则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2014年,他的第一个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在上海开展,2015年,记录了他十年户外写生的创作日记《一公分》出版,而在此次讲座中,由80后导演杨波执导的纪录片片尾曲,也是刘小东的作品。正因为这些“不务正业”地跨界尝试,讲座主持人史建说,他是一个当代艺术家,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油画家。
“城市的楼太矮太薄,不敌沙漠的刀,把无能推给风,赤膊上阵,迎接城市的光。风太大,风太快,我猛闭双眼,眼前一片血色风光……” 刘小东此次深圳讲座以《空城计》为主题,与观众分享了他2015年夏天驻留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时现场创作的作品《空城计》。讲座开始放映的纪录片主题曲,就表达了刘小东对快速城市化进程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冲击的感叹。
在2004年之后,刘小东游走于世界各地进行油画创作,每一次出发都要带上一个纪录片团队,在他看来,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绘画日记,都是他作品的一部分,是绘画的补充,绘画、影像、文字,构成了他艺术的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
我只是热泪盈眶地想挽救一些富有人情的东西
“在今天从事绘画,你得有点背后的原因。如果没有的话,你就跟大芬村没有什么区别。大芬村的技术和美院教授的技术是一样的,但是背后的思想不一样。所有东西背后的力量都非常重要。”刘小东说。也许正因为如此,刘小东的作品中总是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我画这个城市,包括我画我的老家辽宁金城,背后的动力都在于城市化扩展带来的心理活动和生存状态的变化。我怀着农业社会情结生活在后现代,像堂吉诃德一样希望游牧民族和农业社会快回来,但他们失败了。”
鄂尔多斯新城,这个300年前只有三匹狼生活的地方,如今成为为一百万人建设的城市,只是,在一切现代化设施都已经准备好的地方,唯独缺少梦想过上这种理想生活的人。从机场到市中心的一路上,刘小东只见到了11个人,其中包括五个清洁工和3个警察。他在路边搭起了一个小棚,从80公里以外找来了牧民和马,在辉煌的城市建筑背景下进行现场作画。画面中唯一的一个人,是担任他助理的当地小伙儿。
在刘小东看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痛苦来自生活与基因的冲突。“我们的基因跟一万年前没有变化,但我们的生活改变太大了。无论一个城市规划得如何合理都是不近人情的,这个人情就是基因。我们规划城市建筑和交通等等的时候,如何拉近和基因的距离,才能减轻一点点痛苦,真的非常难办。”
城市发展太快了,每一个人在这里都面临着被连根拔起的命运。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刘小东无法逃离这种生活,但内心却怀念着过去的那个人情社会,艺术成为这种矛盾的出口,“我不想拽着历史开倒车,我也拽不动,我只是热泪盈眶地想挽救一些富有人情的东西。”
用机器人画出“失眠的重量”
刘小东下一个艺术项目也和城市有关,这个名为《失眠的重量》的作品将在9月17日于上海展出。不同与以往任何一个展览,这是一个没有艺术家出场的绘画现场,刘小东在北京、上海,辽宁金城分别放置一个摄像头,通过远程网络把图像传送到展厅,再由一台机器人代替画家,完成一幅实时绘画。这个筹备两年的项目,源于朋友提出的一个挑战,“有人觉得我不懂电脑,就没法做电脑艺术。我就想尝试一下,我是一个传统画家,是一个连电脑都拒绝学习的人,但我不拒绝高科技。面临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不要拒绝,试一试,也许就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想象力,我总想让我的经验使你们更加开心。”
刘小东最初给这个项目起的名字是《悲伤的力量》,他想尝试一下,机器能不能把精神变为可视的东西,经过与科技人员的协商,这个努力失败了,于是刘小东把这个项目变为《失眠的重量》,让机器人画出一个固定摄像头下流动的时间。“三个月后这个作品才能完成,最终是什么样的一幅画,我自己也不知道。”
以电子艺术闻名的冯梦波在办画展,而以写实油画成名的刘小东则开始介入电子艺术,近两年,这种颠覆性的改变总是能够触动媒体的神经。不过,对于刘小东来说,尝试电子艺术创作只是迎接一个挑战,这不意味着从此不从事绘画,“我还年轻,可以尝试不同的创作,你不知道自己会适应哪个领域。至少目前绘画是我能把握的最准确的门当。”
即使有了这么丰富的表达方式,刘小东对绘画的钟爱始终如一。连钟爱写实绘画的陈丹青都说,在被摄影媒介主导的当代艺术语境下,写实人物画早已没落。刘小东却说,事在人为。“对于我来说,绘画的乐趣比其他行业更大,绘画是凝聚能量最简洁的方式,不可替代,不可比较。”
刘小东认为,写实绘画在今天依然很强大,它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也更加容易反映复杂的心理活动,能够把观众带入某种情境里。当然,他也承认,今天你要面临新的挑战,是绘画如何再吸引别人来观赏。“因为毕竟它的成熟期不是现在,是过去。今天解读绘画,对于我是乐观的,因为大家不重视绘画了,所以绘画自由,再也不用缩手缩脚,再也不用为别人服务了,完全为你自己服务的时候,你再怎么画都有道理。但是你的画背后能不能具有推动人的力量,变得比过去重要。”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