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家艺术》杂志收录陈岭两汉瓷器研究文章

2016-08-08 16:33:00 未知

  日前,由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与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联合主办的《国家艺术》杂志2016年7月刊中,收录了新生代古董鉴赏家陈岭撰写的题为《两汉瓷器赏析》的研究文章,该文还可以在国家艺术官网上进行查阅。

  据了解,陈岭1982年10月生于安徽合肥,早年得识汪宗义,并于1997年底进入博物馆跟随其后学习,这期间受到刘新园、徐子鹤、石谷风等前 辈们细心栽培;现任全国传统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岭擅长古书画和瓷器鉴赏,2005年底从博物馆走入收藏一线,长期活跃在上海、浙江、江 苏、安徽等市场和收藏沙龙。

  日前,他所撰写的《两汉瓷器赏析》研究文章被刊登在了《国家艺术》杂志2016年7月刊,文章以六种汉代瓷器为例,对瓷器的材质、制作、装饰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配以大量的图片描述,深入浅出地对这一艺术领域作了鉴赏。

  以下为陈岭所著的《两汉瓷器赏析》全文:

  近年,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占据陶瓷收藏半壁江山的高古瓷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尤其是两汉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原始青瓷,由原先的无人问津,一跃成为众藏家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本文就来简要谈一谈眼下这炙手可热的两汉原始青瓷。

  图1:西汉焦斗(注:西汉岭南文化,穿越时空的马克杯)

  瓷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出现的年代远早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从目前已出土的实物资料可知,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 已出现了原始的青瓷。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是陶器向瓷器缓慢过渡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发生发展的阶段,后历经春秋与战国不断的演变与发展,至两汉时期达 到了原始青瓷烧造的巅峰。

  图2:西汉五联罐(注:南越国王陪葬品中出现过类似器型)

  两汉时期的青瓷与之前的春秋、战国原始青瓷有着很大的差别:

  图3:汉代侈口凤鸟纹青釉壶

  首先是胎质的原料有所不同,胎料中氧化铁的含量较战国时明显偏高,由于氧化铁含量的增高,就不可避免地给烧成后的胎体带来颜色上的变化。在氧化 气氛中烧成胎呈红色,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则成灰色,并且氧化铁的含量愈高,胎的颜色就愈深!胎质也显得比较粗松。另外,在施釉工艺上,由战国时期的通体施釉 改为在口、肩和内底等处的局部上釉,上釉的方法也从浸釉变为刷釉。两汉时期的原始青瓷釉层一般都较后,釉的颜色也普遍较深,呈青绿色或黄褐色,这主要与釉 料中含较高的氧化铁有很大关系。

  图4:西汉青釉五管瓶

  其次,在器物的成型上,汉代普遍采用底、身分制,然后再粘接成型的方法,一改战国时期拉坯成型,线割器底的作风。最后是品种和装饰二者也有明显 的不同,西汉时期以仿青铜礼器的鼎、盒、壶、钫、瓿等为常见,很少生产战国时期盛行的钵、碗、盘、盅等实用饮食器。装饰的纹样则以弦纹、水波纹、云气纹或 堆贴铺首等为主,很少甚至完全不用战国时经常采用的S纹和栉齿纹。同样是汉代原始青瓷,其早、中、晚期也是不尽相同的,无论是器型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有所 区别。汉初时,所见产品主要为鼎、壶、钟、瓿、敦、罐等,形制大都仿照当时的青铜礼器,器形大方端庄,制作比较精细。到了西汉中期,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 敦已完全被盒所取代,一些仿青铜礼器的制品,如鼎、盒的形状已大不如前,鼎腹变深,足很矮,有的足已缩短到鼎底贴地,变成似鼎非鼎,似盒非盒,同时施釉的 部位也大大缩小,以至于完全不上釉,其制作工艺已不如汉初时的精致讲究。至西汉晚期,鼎、盒一类的制品已完全消失,壶、瓿、罐、奁、洗、盆、勺等类日常生 活用品急剧增多,生产更注重于实用,同时还出现了牛、马、屋等明器。进入东汉后,常见的瓿已不再生产,被印纹陶罍所代替。

  图5:汉代折沿青釉陶井

  从装饰艺术上看,前期比较简单,一般器物上都只饰以简单的弦纹或者水波纹,未见有繁复的装饰纹样,到了西汉中期以后,将简单的划线弦纹改为粘贴 细扁的泥条,使之成为引人注目的凸弦纹;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云气和人字纹等,画面十分生动优美,可与同时期的铜、漆器图案相媲美。进入东汉以 后,原始青瓷的品种和工艺都有所变化,西汉时期曾一度流行的瓿和钫邓器型,此时已不再生产,而罐类等日常生活用具的烧造量则在急剧增长,还出现了诸如提 盒、五联瓶罐、鬼灶等新的品种,在制作工艺上也更为考究,成型多采用快轮拉坯成器身,再粘接器底而成,器形都比较规整,器壁往往留有轮旋的痕迹,而一些制 作精细的钟、壶类器物,则在成型以后又进行修坯、补水等工序,因此表面都十分平整光滑,在胎釉的结合上也大有改进,少见脱釉现象。此时的原始青瓷制品,整 体来说质量都比较高:器型规整、胎壁较薄、釉层增厚、釉面也比较光润。这些迹象都表明,原始青瓷即将摆脱原始的状态,而迈入成熟青瓷的阶段,有些制作精良 的产品已经十分接近成熟瓷器的形态。

  图6:西汉青釉香薰

  两汉时期原始青瓷的制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繁盛,到西汉中晚期以后,这种既有艺术装饰而又具实用价值的原始瓷器制品,不仅在当时的产地浙江和 苏南一带广为流行,而且在江西、安徽、河南等地的墓葬中也时有发现,表明它已成为当时人们所乐用的制品,被作为一种畅销的新颖商品而远销外地。总之,原始 青瓷出现以后,由于具有坚硬耐用、釉面光亮、不易污染等许多陶器所没有的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经过商周和春秋战国一千多年的发 展,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器型种类也逐渐丰富增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瓷器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光,同时由于制瓷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开掘也比 较容易,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广为烧造大量生产,另外,由于成本低,比金、银、漆器造价低廉,经济实用,所以,这种新兴的事物一经出现即迅速获得人们的喜爱! 成为十分普遍的日常生活用具,并由国内传到了国外,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