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三江侗族农民画:如何在渐行渐远的乡愁中美丽蝶变

2016-08-12 16:00:55 伊红梅

待嫁新娘 陈玉秋

阿哥想妹今夜来 杨功存

  近日,北京民族文化宫一楼展厅内,人头攒动,观者如云。年逾耄耋、搀扶前行的老年夫妻,怀抱稚子的少妇,三五结伴的年轻学子,研究农民画的学者和专业画家,风尘仆仆的国内外游人,甚至还有碰巧路过的北京市民,都被矗立在民族文化宫围栏旁的三江农民画晋京展的广告牌和展厅入口处着盛装欢唱“拦路歌”的侗族姑娘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走了进来。广西文联和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梦·侗乡情——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农民画展”晋京展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拨儿接一拨儿的参观者,通过对150幅美丽画作的欣赏,尽情领略了这场异彩纷呈的侗族民间艺术盛宴。

  据了解,三江侗族农民画作为中国侗族聚居区唯一以农民画为表现形式的民艺奇葩,近年来在全国农民画大赛中屡获大奖,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从地域文化上来说,三江农民画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特有的文化符号;从民族精神层面上剖析,它又是中国侗族的民间艺术表象。这些画都是当地农民画家原创,蕴含着侗家人生产生活习俗的美丽故事。几乎每位作者都是其所绘画面群像中的一员,三江人的民风民俗及对美好生活的践行与追求,被他们用画笔呈现在画面中,并在轻松欢快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美的提炼与升华,在民族人类学及民族审美学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览期间,多位专家、学者、艺术家也各抒己见,就三江侗族农民画的风格、艺术特点、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认为,三江侗族农民画气氛祥和、色彩红火,其地域性与民族性统一和谐。他说:“三江农民画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除了民族特点、艺术面貌多样,艺术水平也相当整齐,这在全国农民画中是少见的。如同王洛宾的新民歌,目前中国农民画传承与创作队伍因知识结构而发生了显著变化,创作主体不再仅仅是那些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的具有绘画技能的农民,一些从乡村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在专业学习过美术之后重归故土,也参与到传承与创作的队伍中来,并渐渐成长为农民画传承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在固守传统的同时,汲取新时代审美意蕴与表现手法的营养,成为三江侗族农民画传承保护的首要任务。 ”他逐一评析了杨共国、吴述更、陈玉秋、罗耘、吴凡宇、杨丹、杨清利、杨梅香等人的参展作品。针对三江侗族农民画传承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建议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接地气的优良传统,继而指出不要一味地排斥专业化,在保持稚拙原发性的同时,不要固化。要学习王洛宾进行新民歌原生态创作时的经验,面对城乡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结合三江旅游文化面向世界拓展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东方艺术典型的表现形式。

  广西美协主席谢麟关注三江侗族农民画及传承人已近30年,对其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感受颇深:“三江农民画的意义与价值,除了体现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把少数民族侗族的传统文化与审美精神融入农民画中,给中国当代农民画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在当今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审美精神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发展,以一种什么样的形态成为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三江农民画为时下的文艺界提供了一个有着深刻探索价值的独特的文化个案。 ”他认为三江农民画的文化意义大于其市场价值,产业化不是三江农民画发展的终极目的,而只是其商品属性价值的积极延伸;三江农民画是少数民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创新性的探索,它的政治及文化价值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宣传。他呼吁地方政府在引导三江农民画家们通过创作改善生活使其产业化,并试图成为侗族农民精准扶贫的手段时,要尽量避免使其传承与创新处于一个矛盾的境地。他提出只有充分认识到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文化意义及艺术价值,以及它对中国当代民族文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弘扬其工匠精神,深化其薪火相传的社会意义,才能正确地、有效地引导并扶持其不断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高润喜将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特色概括为:装饰性、平面性与表现性。许多画面采用了全景式散点透视,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二维空间。画面的色彩饱满,充满了视觉张力。创作者擅长用纯色、亮色、对比色,从不囿于物象真实颜色。特别是他们的创作心态格外轻松自由,主观意识非常强烈,想象大胆浪漫。高润喜指出,杨功存的《阿哥想妹今夜来》中,一众青年侗哥手提彩灯,足踏楼梯,载歌载舞,宛若行云流水;而杨共国的《讲款》 ,则借鉴了中国传统年画灶王爷的构图手法,以夸张变形手法凸现了画面群像里的主要人物;陈玉秋别出心裁地将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用立体构成手法创作的《待嫁新娘》 ,引起了许多观者的关注。这幅作品构图完整,中间形成了优美的圆形弧线,图案虚实相间,极具现代绘画感。特别是画面里的细节,刻画得非常巧妙。银饰的色彩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映衬着画中待嫁新娘的纯洁与高贵。

  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邹立颖,深为三江侗族农民画的艺术魅力所感动。他认为,这些直抒胸臆、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本身就是生活馈赠的一份美丽;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流传多年并为大家所瞩目,最重要的是其在艺术创作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文化基因或精神遗产的艺术呈现,往往是最感染人的。他还提出,希望能拿自己的一幅国画作品来交换陈玉秋的那幅《待嫁新娘》 。——邹立颖换画的故事,未来或许会流传为一段画坛佳话。三江侗族农民画,亦将在渐行渐远的乡愁中化蛹成蝶,承载起中华民族亘古不灭的文脉传承。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