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127期】陈青:传统材料在老彩画保护中的应用
2016-08-13 06:13:51 周忆楠
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国际研讨会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早川泰弘:16-17世纪在日本创作的西洋风格绘画调查
【雅昌讲堂】Maria Perla Colombini:用以揭露壁画艺术秘密的科学
主讲人介绍:
陈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
陈青
导语:
“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国际研讨会”涉及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政策与管理机制、藏品保存修复的原则与理念、预防性保护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保存修复实例分享等内容。来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泰特美术馆、法国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推广协会、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等国际权威专业机构以及香港康乐文化事务署、台湾师范大学、正修科技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将出席会议,发表学术演讲,并展开深入研讨。
主题:传统材料在老彩画保护中的应用
1、中国木构建筑彩画
中国木构建筑彩画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彩画,一部分是油饰,做法是相同的。只不过油饰属于单色。宋代《营造法式》中称为“妆銮”与“刷饰”。清代官式彩画的《匠作则例》中称为“画作”和“油作”。彩画是是中国古代建筑物最重要的装饰特征之一。彩画象征性意义突出,表明了建筑物的等级和用途。彩画隔离日晒雨淋,并防腐防虫,具有保护木构件的实用功能。
彩色的类型,从表面的颜料层来看是油彩画和胶彩画,也就是黏结材料不同。从地丈结构来,早期是无地仗彩画,早期是单皮灰地仗。
彩画是木建筑装饰传统的见证,从文字史料和实物见证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明清时期,彩画的样式、做法逐渐程序化、规范化,这种变化在供电等官式建筑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现在我国保留的大量的可以看到的彩画,基本都是明清的居多。早期彩画,比如下面这个图上的辽代墓葬建筑出土的。还有辽宁风国寺的彩画。陕西地区保留了一些宋代、元代的彩画。
明清的彩画在北方地区形成了官式彩画的做法,所有官式彩画也就是皇家常用的彩画。上面的图是智化寺的,是明代的。下面是清代早期的。
承德安远庙和殊像寺,都是清代的皇家彩画。
清晚期的,比如恭王府的彩画、慈禧陵的是属于混金彩画,是最高等级。
彩画分油灰地仗。比较常见的,比如一麻五灰的地仗,还有一些官式的皇家建筑的外檐做得比较讲究的有两麻六灰和两麻一步七灰的地仗。
首先在木构件上,要用斧子砍出痕迹,然后刷上油,做第一遍的灰,我们叫通灰,然后涂黏结材料。然后再磨麻,再刷灰。这是两麻六灰的制作过程。最后是在麻的表面刷中灰和细灰,也就是麻的颗粒度不同,越来越细。最后一部,在地仗上刷生桐油,保证各层地仗的粘接强度。这是两麻六灰地仗的模型。
这是从清代建筑上取下的彩画样品,是一麻五灰。从断面样品可以看到麻层和灰层。
油灰地仗的形成主要是清代早期开始大尺寸的建筑木料缺乏,开始用旧木或小尺寸木料拼帮加固成较大尺寸的木料,木料表面比较粗糙,裂隙多,油灰地仗的使用将木材表的裂隙和高低不平的地方填补掩盖,使其平整。以桐油、面粉、石灰、砖灰、麻为主要组成的油灰地长嗯五逐步形成,解决了木构件表面不平整、易开裂、易变形的诸多问题,同时将彩画和木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木构件起到了防水防虫的保护作用。
彩画地仗是人工复合材料,特别是厚地仗的北方官式彩画以油满为黏结材料,青砖灰为骨料,麻纤维为增强材料组合而成。油满是以小麦粉加石灰浆搅拌,再加灰油。
现在大量的明清彩画的油灰地仗都出现了开裂、剥落、起翘、空鼓等病害,地仗的损坏直接造成表面彩画的脱落,使古建筑上的原始彩画保留的越来越少。首先是因为彩画历经了二三百年的自然老化,地仗层中的胶结材料降解,失去了黏结强度。还有就是建筑漏雨和自然环境造成它的裂化。木构件的开裂、变形、金属构件的修饰造成彩画的扭曲和地仗的剥离。在制作过程中,配比掌握不够,使原材料本身和工艺造成的缺陷形成了现在的空鼓和脱落。还有就是鸟类和鼠类在建筑的活动造成的,人为损害缺少维护。
承德殊像寺的外檐,木结构脱离和脱落。因为彩画的自重,三个月之内就出现了剥离的现象。内檐的彩画主要是空鼓、开裂为主要病害。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老彩画基本是铲净重绘,七十年代以后利用现代高分子黏结材料对老油灰地仗彩画进行剪切揭取、清理、涂刷黏结剂、回贴的保护修复手段。很多情况下达不到强度,还要钉木挑来固定。这种修复过程使老彩画缺失,大量的颜料层脱落,破坏了原彩画的完整,损失了所携带的大量历史信息。当然,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针对老彩画保护意识的欠缺及保护技术的不完善。
随着对文物保护理念的认识和不断深入,老彩画实物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评估和认定。开展保护研究也是迫在眉睫。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传统材料的科学解析,致力于原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再利用,为古老的材料注入新的生命,在目前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于传统天然材料和工艺的保护具有特殊意义。
2、油满
油满是明清彩画地仗层的主要黏结材料,也是传统木家具、木雕造像、古建筑灰背的主要黏结材料。科学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传统材料的认知,作为保护材料油满将在油饰彩画的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是油满的其他用途,比如明代的壁画是画在木板上的,它的地仗也是使用油满做黏结材料的两麻六灰地仗。
家具漆案,也是由油满调灰。
塑像,木雕的造像的地仗层是四层麻布,黏结材料也是油满。
研究内容,主要是对传统材料的科学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老的地仗有没有用油满,对油满的配比进行分析。
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小麦淀粉的颗粒。因为油满的主要成分就是小麦淀粉。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就可以看到。老彩画的地仗,十字的四个光驱就是小麦淀粉颗粒。
通过对桐油的分析,一般是利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分析。
砖灰是通过影像学分析,可以分析到砖灰的不同颗粒。
麻纤维也是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很容易辨认。
利用显微镜观察油满的不同形态,利用旋转黏度剂对油满的留变性进行研究,对油满的接触角和黏结性进行检测。
这是油满被稀释以后的显微照片,主要是分油相、水相和以小麦淀粉为主的固相,成为乳着液的状态混合在一起,不会出现油水分离。
油满是作为灌浆材料注入到地仗的内部,需要进行稀释。在稀释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降低表面黏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油满的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面粉和石灰在油满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防止表面皱褶的产生。这些实验都是通过不同比例的测试得出的结论。
在干燥以后用万能材料实验机进行不同比例的剪切强度的测试。因为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需要找到能用的合适的有一定强度的比例。以前中国的传统材料在使用制作中是没有数字的,都是凭师傅来确定,他是通过观察油满的状态来调整的,比例都非常不准确。因为现在要用到保护当中,要让更多人可以使用它,所以我们要给出明确的比例。最后的实验结果是在0.3-0.4之间可以保证一定的强度。
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测试
在清代晚期,油满经常要加血料一起混合使用。血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油满的使用量,大大降低制作彩画的成本。我们也对血料进行了配比研究。
油满中的灰油,也就是熟桐油的干燥程度直接影响了油满的剪切强度。实验中,不加任何水的纯油满的剪切强度并不高,它的干燥时间太长、太慢。添加了水、血料、砖灰以后,剪切强度大大提高,主要原因就是增加了灰油和空气的接触。
油满自然老化试验
这是承德殊像寺室外做的油满自然老化试验。回贴老的地仗的脱落样品,使用了不同材料。传统材料还包括皮胶、骨胶,现代材料包括丙烯酸类的树脂和白乳胶类的。粘贴完以后,放在室外比较严酷的环境下进行老化实验。
第一张是刚做完以后,最后一张是五年以后的状态。上面是加了油满的,基本都已经脱落。油满粘接的都存在,下面是现代材料。现代材料加固的,虽然个别的也还在上面,但里面都已经空鼓,而且周边已经起翘的。现在还正在进行老化,油满粘接的地仗非常结实,大部分可以保留。
灌浆材料也是有现代材料和传统材料,做完以后,只有油满这个材料还存在,其他的都已经掉光的
油满作为彩画保护的黏结材料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与原地仗有良好的化学兼容性和适应性。因为它是原来地仗的制作材料;二是有较好的老化性;三是有一定的黏结强度;四是油满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作为彩画原位保护的灌浆材料,可操作性很强。
我们跟美国盖蒂保护所一起合作,在承德殊像寺做过一次彩画保护实验,主要的地仗粘接材料是使用的油满。是室外彩画,两麻六灰的地仗,每层都出现了开裂。进行了除尘,对缺失的木构件进行清理。我们要对铁的构件进行提前清理。然后是回软,老的彩画干燥以后非常坚硬,在粘接之前要进行回软。然后就是油满的灌浆。以前不会灌浆的时候都是裁下来,涂上再贴回去。现在要原位保护,不能裁。边缘的地方直接涂油满,支顶,干燥。
彩画保护实验图
干燥以后,按照传统的工艺对缺失的部分重新做了地仗。首先可以保护原来老地仗的边缘,使外面的空气不会对老地仗的木结构造成新的破坏,所以要补全。
内檐彩画保护的例子。修之前,所有的颜料层都起骄,地仗都是空鼓状态。首先是除尘,对颜料层回软加固,先固定颜料层。然后对地仗进行处理,采用热蒸汽回软老的地仗。然后灌浆,修缝、支顶。
通过不断实验,找出了几种可以分析老彩画当中是否存在油满的方法。当然,我们是找最简便的方法,大家都可以操作,比如显微镜的观察。气相色谱需要有专业能力的人来操作。还有数字图象的分析,这些都是比较简便的。
通过分析,油满的三相是非常稳定的体系,在添加了水、血料、砖灰以后可以加快油满的干燥。殊像寺的现场实验也证明了油满加水的体系适合于彩画地仗回贴的保护材料,提高了原地仗的黏结强度,也避免了修复所带来的新病害的产生,也提高了可再处理性。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