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张木个展在共同艺术中心开幕 呈现解析与重组的“自逻辑”
2016-08-13 21:08:29 陈耀杰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8月13日下午3时,“自逻辑——张木作品展”在共同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艺术批评家王萌担任学术指导,呈现了艺术家张木新近创作的数十幅作品,他绘画中所创造的视觉风景有抽象形式、笔触肌理对河流、天空、高速公路、山川倒影、树石山体的替代和排列,自然的秩序和图像的逻辑产生了一种有趣的可读性。
开幕现场艺术家张木致辞
开幕现场学术指导王萌致辞
学术指导王萌谈到张木的创作时表示:解析与重组成为张木绘画中值得关注的介入方式。今日绘画在艺术史的新惯例中正在派生自身的绘画议题和新的实验增长点,这使得绘画在当代艺术的秩序中释放艺术家个体的独立语境成为可能。无论是媒介与方法还是观念和语言,在绘画和图像的关系互动中延伸出了图像之后如何重返和回归绘画自身问题的多维线索。可以说,维度的多重性构成了此时“新绘画”的实验逻辑,如何以个体的方式探索新的方法去实验绘画的当代可能成为艺术家在今天的新起点。张木所提供的绘画方式就是在这个逻辑下产生的,他以“观念”作为一种趣味和动力机制将图像的解析和语言的重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自逻辑”,一种图像浪潮之后来自绘画的合理“反应”。
开幕现场艺术家与好友合影
活动现场观众在观展
此外他还讲到:所谓张木绘画的“自逻辑”有两个层面的支撑,第一层是作为绘画的图像内容层面,艺术家以什么作为绘画能够进行下去的开始去打开一个问题的情境;第二层是当一个情境被打开之后是什么支撑起了这个情境的问题结构。作为关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21世纪前10年“绘画的图像化”进程的年轻艺术家,张木熟悉了图像对绘画的参与,这也决定了他的绘画要以此为开始。如同张木自言,从图像内容来说,他基本是在勾画自己渴望生活在其中的一个社会空间,这个空间亦真亦假,大致属于精神世界的半想象范围,他的绘画题材基本是以可游的“风景空间”和可居的“社会空间”为主,形成一种内容的载体去开始他的绘画之旅,这也构成了他绘画中视觉图像的“景观性”特点。如果说之前一波的“绘画图像化”其视觉结构基本是遵循和保持在一种“符号”调节下的“再现性绘画视觉逻辑”的“波普”或“调侃现实主义”的原则内,近期新一代更为年轻的绘画则比前一代艺术家在这个问题上更“放得开”,他们开始冲破图像的“原则”进行更大面积上的“观念化”重构。在他们的个体逻辑中,图像是基础和手段但不再是目标和结果,从图像出发进行个体化的更为大胆的尝试,突破“原图像”的视觉结构进行“再结构”成为新一代绘画在“观念化图像”的绘画新秩序下的一种视觉游戏。这也是张木寻找到第二层的绘画问题新情境后所作出的“解析与重组”的绘画方式。由此使得他找到了支撑他的绘画“自逻辑”内层的那部分“观念化”的新机制。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关于创作,艺术家张木在谈到时表示:“图像内容不重要,生成图像的绘画语言就可以构成内容。绘画史亦可以说是语言史,绘画语言本身亦涵盖着图像的部分意义,语言也可以成为对象。图像作为支点,分析,并置,重组绘画语言既是梳理,也可能构成对绘画本体的讨论,这个由语言到图像的生成过程,就构成了语言化重组。”
拉链瀑布 155x165cm 布面油画 2015
伴游 150x200 布面油彩 2014
褶皱山 200x450cm 布面油画 2016
在这批作品中,物象的“跨秩序改写”成为一种创作方法论的显著特征,张木将这一切称之为“语言化重组”,他认为生成图像的绘画语言可以直接构成绘画的内容,也就是支撑绘画的第二层情境压过了开启绘画的第一层内容的开始,这种现象成为了张木近期工作的重点和侧重。这也不难理解张木所说的“绘画语言本身亦涵盖着图像的部分意义,假如这个讨论成立,由语言生成图像或许可以成为视觉阅读的一种方式”。由此,张木绘画实验的“自逻辑”得以被理解,他的创作进入了一种绘画自身在以图像为起点的“观念机制”下的新秩序,涉及语言、观念和图像在绘画范畴中的一种“再关系”。这提供了理解当前绘画绕不开的视觉课题。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9月7日。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