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冯玮瑜:“桃花泛绿” 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镗锣洗入藏记

2016-08-17 09:20:51 冯玮瑜 

桃花源仙境

  “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多美的诗句,诗情画意,闭着眼睛想象一下也让小女子陶醉了。

  这不是小女子吟风弄月,这是清代诗人洪北江专门为一种瓷器釉色吟咏的句子,诗句美,釉色更美!世间也只有那一种釉色,可谓当之无愧,那就是——豇豆红。

  中国瓷器发展到清代的康雍乾时期(即人们日常常说的“清三代”),又步入了另一个高峰。在郎廷极、唐英的督陶下,清三代瓷器不仅复古,也在创新,豇豆红就是在康熙晚期创新烧造出来的新品种。

  豇豆红本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因其釉质匀净细腻,含有粉质,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又因其浅红娇艳之色,似小孩的红脸蛋、或如三月粉红桃花,又如美女微醉之红颊,故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等名称,这些名字形象而传神。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1期中有一篇《釉里红与桃花片》有这样的介绍:“淡者称粉红,粉红中略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面又暗的叫乳鼠皮,最艳丽的称美人醉;在粉红之中有绿点的称为胎点绿;绿点成片的又叫做苹果绿;色淡一点的叫苹果靑;粉红色稍有积红块的叫孩儿脸。”

  在明清两代的红釉瓷器中,明代永乐宣德朝的“宝石红”、清代康熙朝的“郎窑红”、“豇豆红”,釉色鲜艳,独树一帜,备受人们推崇,“豇豆红”比“郎窑红”更为名贵稀少。

  虽然同为铜红色釉,由于在烧制时氧化还原颜料的程度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豇豆红还有许多不同的叫法:通体一色、洁净无瑕的为最上品,叫“大红袍”;稍次者,有绿斑点点,颜色深红,宛如贵妃醉酒的,叫“美人醉”;再次者,颜色稍浅,呈粉色或者艳色,宛若瓣瓣桃花的,叫“桃花片”;再下者,颜色浅而浑浊不通透,叫“榆树皮”或“乳鼠皮”;最下者,颜色灰黑不均,出现黑釉掺杂的,叫“驴肝”或者“马肺”。听名字就能辨别出瓷器的贵贱程度。

  豇豆红烧造难度于铜红釉中最高,铜红显色已是不易,要控制到这般色度就更难了。在烧制过程中,首先用还原焰烧成红色釉,再放入稀薄的空气,使釉层表面的铜氧化,氧化的铜呈现绿色,使得釉面红中泛着绿色斑点,红绿相映,恰如诗中所描述的“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豇豆红颜色出处,源于豇豆的本来色彩。所谓豇豆红是指一种介于浓淡之间的浅红色釉色而言,它素雅清淡、柔和悦目,类似豇豆的颜色而得此名。豇豆红釉烧造难度很大,专供宫廷御用,因此极为珍稀。

  由于烧造难度极大,因此豇豆红没有大件器,均为康熙朝的御用之物,十分名贵。康熙豇豆红器以文房用具为主,常为一套八件,俗称“八大码”。传世品以菊瓣瓶、柳叶瓶、螭龙瓶、莱菔尊、太白尊、苹果尊、镗锣洗、印泥盒、水盂等文房用具为主,器身最高不超过20厘米左右,造型轻灵秀美,有的还暗刻蟠螭纹或团螭纹作为装饰。器物底部施透明釉,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

  历代皇帝御制官窑器中,釉色惟豇豆红者每件品相悬殊,无一雷同,皆因釉色对窑炉气温极为敏感多变,工匠不能把握控制所致。

  豇豆红釉色里的“大红袍”固然很好,小女子却特别喜欢豇豆红里较浅那种,近似三月桃花红的那种釉色。

  自幼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闭着眼睛遐想:一片桃花盛开,芳华灼灼,微风轻拂,落英缤纷,桃花流水苜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小女子特别向往。一个单色釉瓷器的爱好者,一个纤纤女子,对这种诱人的三月桃红色,怎会不心动呢?

  但心动归心动,豇豆红瓷器的价格,却是没得好商量的,一句话:不便宜。越是釉色漂亮,越是价格昂贵。

  价高也得要!小女子发了心愿:非得收个回来赏玩不可。

  小女子虽然头发长,见识不高,也不至于要蛮干。釉色精美、器型完整、流传有序,这是小女子坚定不移的三项基本原则。

  豇豆红是一代名品,仿品自然也多,晚清、民国以至现代,都高仿无数。所以购藏豇豆红器,要擦亮眼睛,最好是大藏家释出的,流传有序,以免打眼。更重要一点,还要合眼缘的。

  这些年,拍卖场不时见到的豇豆红瓷器,以太白尊、印盒较为多见,可惜总是没碰上合眼缘的,缘分的东西,可遇而不可求。

  直到2013年11月27日佳士得(香港)秋拍,一件编号为3488的豇豆红镗锣洗终于出现了,该洗器型小巧,釉色极为可爱,更为特别的是,一器之内,豇豆红、桃花红、乳鼠皮、绿苔点,诸色俱备,晶莹匀和,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通体一色的“大红袍”固然难得,而一器之内储色俱备同样是罕见。

  据佳士得介绍,这件镗锣洗,是有显赫来历的:

  它是Brodie Lodge 伉俪旧藏;

  1968年12月10日于伦敦苏富比拍卖,编号为127号;

  1982年5月19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为264号;

  2010年9月17日于纽约佳士得拍卖,编号为1403号。

  它还参加过以下展览:

  1948年10月曾在伦敦东方陶瓷学会举办的《Mono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 Manchu Dynasties》展览,编号为77;

  197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Ashmolean Museum 举办的《The Chinese Scholar’s Desk》展览,编号为24。

  伦敦东方陶瓷学会是全球瓷器收藏界影响力最大的团体,成员以欧美重要藏家和鉴赏家为主,该学会经常举办展览和学术讨论,对中国古陶瓷研究之深令人惊叹,在陶瓷收藏领域具有权威性。而这件镗锣洗在1948年就已经在该会展览了,那时新中国还没建立哩,再过几十年后,小女子才来到人间。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连串的展览和拍卖记录,这件镗锣洗的真赝 就不必去考究了,那么品相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呢?

  经我自己上手过,也查佳士得的《品相报告》,该器没有修补过。

  这件镗锣洗的釉色非常丰富,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变幻莫测,既有宛如豇豆之红色,又在匀净的粉红色之中渐变深红色,还有在桃红色中又泛有点点绿斑,釉色极为丰富绚丽,匀和晶莹透亮,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可爱极了,真让人一见倾心。

  ——就是它了!苦等几年,与豇豆红的缘分到了。

  记得中学时看过香港才女林燕妮写了一篇评论《神雕侠女》的文章,题目是“一见杨过误终身”,陆无双,程英,绿萼,郭襄,个个都是人间至善美好绝伦的女子,却都孤独终老。千万个琼瑶的千万句山盟海誓生离死别,不及金庸笔下这几个美女的守身如玉思念终身的一片痴情让人感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死生相许。”唉,每每掩卷叹息:遇上一个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牵梦萦的人,是毕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却是毕生的遗憾,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他却永远不能属于自己,那唯有拥着他的记忆过一生了!郭襄就是这样,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十六岁这一年,郭襄走完了爱的一生,以后的岁月,全部用来回忆。

  小女子一见到这件豇豆红的釉色,犹如“一见杨过”似的,心旌荡漾,魂牵梦萦。我可不能“误终身”啊!

  小女子发了狠心:一见“杨过”不放过。

  结果是拿下来了,当然是经过血拼的。几年等待的寂寥,一朝得偿所愿,那几天走起路来都飘飘然的。

  有名器相伴,以后的岁月,不须用来回忆了。

  提货的时候,佳士得的曾志芬、陈良玲二人一起出来接待我,在检验器物时,曾总拿起这件镗锣洗,一边看一边赞叹:发色真好啊!在一旁的陈良玲也说:好可爱呀。

融熙大讲堂现场合影从左到右石金柱、冯玮瑜、罗茹瀚、曾志芬、唐晞殷、郑华星、向仕杰、杨清彦

融熙大讲堂现场

  小女子与曾志芬也相识多年了,记得有一年,我在广州举办“融熙文化大讲堂”,专请曾志芬带领佳士得(香港)专家团队到广州举办讲座,这也是佳士得(香港)进驻亚洲多年来,第一次在国内举办讲座活动。佳士得对合作方背景(也就是对我、以及我的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确认我是可信赖的合作方,而且没有利用佳士得品牌从事商业目的的活动,活动本身没有让佳士得品牌受损等诸多情形下,才同意与我合作共同举办活动。这个背景调查过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佳士得对合作方、对活动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的地步。成功非侥幸,一个成功存续250年的企业对工作就是这样严谨的。曾志芬92年进入佳士得工作,一步步成长起来,现为佳士得(香港)高级副总裁、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主管,过眼的古董器物不知凡几,她的眼光自是非同寻常,她的语言风格表述也是严谨的。

曾志芬和冯玮瑜合影

中国嘉德广州首席代表巫海英、佳士得(香港)高级副总裁、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主管曾志芬与冯玮瑜合影

  豇豆红由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皇家及文人墨客所追捧,更是历代收藏大家珍之又珍的品种。

  此洗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玲珑,线条流畅,胎体致密细白。内壁、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豇豆红、粉红、深红互相交错点染,变幻莫测,还有在桃红中又泛有点点绿苔,釉色丰富绚丽,匀和晶莹通透。外底心书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俊秀,布局疏朗。

  这件镗锣洗小巧怡人,淡恬文静,神韵独到,桃花春浪,颇有意趣,一点也不负“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评价,拿在手上赏玩,令人寻味不已,真为文房清玩隽品也。

  豇豆红本是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宛若桃花般艳丽,红釉中多带有绿色的苔点,这种绿色苔点 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苔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

  清代《南窑笔记》记载,豇豆红乃是以细竹管蒙细纱布蘸釉汁吹上器物坯体,须吹数层,而每层极薄,工艺极其细致精巧,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在烧成后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痕迹;高温铜红釉是化学性质最活泼敏感的,它在氧化焰中呈绿色,在还原焰中呈红色,故掌握窑温与气氛也特别复杂困难,致使这种釉色能在红绿之间形成微妙的变化,更由于釉料中含有微量的铜份在烧成过程中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犹如苔点,在浑然一体的红釉中掺杂星点绿斑,相映成辉,有如红霞满布之中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宝石,令文人雅士和收藏家们赏玩时产生无限的浪漫遐想。

  《饮流斋说瓷》评述“豇豆红之所以可贵者,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此评语最合我心,豇豆红兼容绚烂与含蓄之美,把生命的律动和艺术的创造结合得如此完美和谐。还原了生命和自然的纯色,幽致隽永,变幻莫测,真的是“妙在难以形容也。”

曹建文教授与冯玮瑜在欣赏藏品

  2016年6月,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陶瓷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曹建文来广州,专门到我家观赏小女子所藏的瓷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中国国内陶瓷类别里等级最高的大学学府,而曹教授又是卓有建树的学者,是该校的古陶瓷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他对明清御窑有很深入的研究,著有多部学术著作。对于这件豇豆红镗锣洗,曹教授赞不绝口,边上手看边在感叹:“当年好东西都上贡进京了,留在景德镇的都是未达标准的淘汰品,而且还被特意砸烂,不留下完整器,只剩碎瓷片。这件豇豆红多好啊!胎土非常细密,釉色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晶莹可爱。能在你这里看到这么好的豇豆红器,大饱眼福啊。”

  曹教授是过奖了,小女子也只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而矣,不过这件豇豆红确是小女子所见发色非常好的整器之一,由于豇豆红烧制受条件所限,仅见于康熙一朝,所烧之器皆为宫廷御用之物,传世非常有限。康熙朝以后,豇豆红釉烧制技艺失传,使这一品种更加弥足珍贵。19世纪时,欧洲人称豇豆红为Peachbloom(桃花红),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英国人对豇豆红器物非常喜爱,常不惜巨资购买,致使上世纪早年豇豆红瓷器大量流散海外,如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就收藏有约77件豇豆红瓷器,比国内各博物馆收藏品的总和还多。

  这件镗锣洗流传有序,在上世纪初已在伦敦东方陶瓷学会展览,留有记录,而每一次递藏,都在苏富比、佳士得留下成交记录。由有流传记录起计,它飘零在异国番邦已有七十多年以上,虽因天生丽质而得精心照顾,宛若新光,但离乡别井七十多年了,举目之间,尽是黄发碧眼的洋人,与中土故人殊异,想美人妆楼顒望,念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身不由己,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这回机缘巧合,得小女子纤纤素手,携它回归中土故里,仿似文姬归汉,想必它必是千依万愿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豇豆红又称“美人醉”,“解貂换美酒,半与美人醉。留半伴山翁,深夜谈世事。”(宋张植《小绝句》)有美人陪伴共此一醉,是人生一大乐事;有“美人醉”陪伴赏心悦目,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前者娱情,后者悦心,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美人醉”,醉美人。

  它伴我,我伴它。

  一抹桃红,名花相映,它醉,我也醉。

  醉里挑灯看美人,梦回红烛昏罗帐。

  永夜未央。

  藏品简介: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年代:清康熙

  款识: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

  尺寸:11.6厘米

  来源:Brodie Lodge 伉俪旧藏;

  1968年12月10日于伦敦苏富比拍卖,编号为127号;

  1982年5月19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为264号;

  2010年9月17日于纽约佳士得拍卖,编号为1403号。

  2015年11月27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 编号3488号

  展览:

  1948年10月曾在伦敦东方陶瓷学会举办的《Mono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 Manchu Dynasties》展览,编号为77;

  197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Ashmolean Museum 举办的《The Chinese Scholar’s Desk》展览,编号为24。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冯玮瑜专栏]

  冯玮瑜简介:

  广州市融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自得堂主人

(责任编辑:杨晓萌[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