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赵屹松 企业化管理反而会让奖项更加纯粹

2016-08-18 09:30:39 胡婷婷

  

赵屹松:三亚艺术季总策划

  通过四年的努力,无论是从“三亚艺术季”的格局上还是“华宇青年奖”越加成熟的评选环节与奖励机制上,都在为今天的中国艺术生态呈现着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从“华宇青年奖”一炮而红的90后艺术家胡为一,除了得到了应有的奖金之外,主办方于次年兑现的美术馆个展计划也一一实现。据了解,上一届获奖艺术家杨健即将获得主办方资助的美国驻留计划方案,而另一名获得评委会大奖的艺术家陶辉也在为自己下一步的方案做最后的斟酌。据三亚艺术季总策划赵屹松透露,接下来“华宇青年奖”的入围艺术家名单将会从亚洲范围的艺术家名单扩展至全球华人艺术家,致力成为能够影响“华语”的青年艺术家奖。

  获奖只是意味着我们认可他们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精神

  记者:第四届“华宇青年奖”的获奖艺术家陶辉及杨健分别有哪些资助计划?

  赵:他俩的资助计划都在进行当中。其中杨健想要前往美国体验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里亲身接触与印第安文化有关的事与物,最终有可能会以影像的方式来呈现。陶辉的方案,目前艺术家还未完全确定下来。每一届“华宇青年奖”的得奖者的资助计划都不尽相同,我们实际上提供给青年艺术家的是一个资助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大家更关注的是获奖艺术家将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他今天取得了一个什么样的成就。获奖只是意味着我们认可他们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精神,以及他们现在目前的状态。但实际上艺术家要想有所建树,还要看他之后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记者:当初想要做“华宇青年奖”的时候,

  是否有借鉴其他奖项的经验呢?

  赵:当然我们也会参考国内外做的比较有公信力的艺术奖项。例如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与泰特美术馆创立的“透纳奖”,它们的评奖结构及操作方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做“华宇青年奖”之前,我们首先肯定的就是它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艺术奖项。其次,这个奖项能否持续的走下去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它是不是提供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和我们能否把这个标准一以贯之的执行下去。这实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中成长。例如我们最开始并没有设置初评、终评的环节,后来我们又采用了推荐人的模式来完善奖项的机制。我们希望能够将参与这个过程里的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去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个事情做得更有意义。

  

策划人孙冬冬为评委嘉宾导览入围艺术家作品

  扩大至整个华人艺术圈

  记者:开展“华宇青年奖”工作之前,

  你做了哪些前期工作?

  赵:毕竟我们这个是一个新型的奖项,如何能够邀请到了解艺术生态的专业人士加入我们,还能够让大家觉得做了一件不丢人的事情,这确实困扰了我很久。最后,我之所以能够邀请到今天在艺术界有威望的前辈们帮忙,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前期对奖项的定位与构思,并且每一位嘉宾我都做到了亲力亲为的去邀请,将我们的方案的流程做了很详细的阐述。这就是我们的起步。

  记者:今年“华宇青年奖”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了,接下来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吗?

  赵:虽然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但我一直对很多工作都不太满意,总觉得还有上升空间。所以每一年我们都希望可以有所进步与改善。第一届我受终评委主席栗宪庭老师的影响,当时我将更多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国内艺术家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我越发的清晰的意识到,“华宇青年奖”它应该将入围艺术家的范围扩大至整个华人艺术圈,成为名副其实的“华语”。接下来我们将会邀请来自伦敦、纽约的推荐人加入,希望他们能够推荐更多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年轻艺术家加入。

  记者:如果将入围艺术家的范围扩大,

  是否意味着接下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赵:倒没有。毕竟青年艺术家涌现的速度并不是那么快,只是我们的面越来越广。引入一些海外的声音进来,本土也会有越来越多新的力量去涌现出来。例如我们会关注许多开始从事艺术创作的非专业年轻人,包括素人或者半路出家艺术家。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能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它应该是有别于西方的,兼备国际视野与本土语言的艺术家。今天的当代艺术早已经无分国界,所以我们也不希望在艺术家前面再加上任何地域性的标签。

  

第三届“华宇青年奖”得奖艺术家胡为一的项目“两点之间没有直线”

  

三届“华宇青年奖”得奖艺术家吴超的植物人唤醒计划“回神”展示现场

  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记者:可以说“华宇”今后入围的艺术家将会越来越多元,那么对于年龄的限制会不会做一些调整呢?

  赵:我们依旧是会关注年轻艺术家,在他们起步的阶段给予一定的支持。实际上,今天年轻艺术家的机会并不少,但大多数是被作为艺术市场生存链条中的一部分被消费。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提供给这些有限的年轻艺术家一些资源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创作。当然,进入消费环境的艺术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阶段,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记者:入围艺术家的展览依然会延续策展人制度吗?

  赵:我们并不希望把入围艺术家的展览就变成“入围奖”的展览,还是希望把它做成一个有主题性的展览,能够提供给大众一条更容易进入当代艺术的线索。实际上,这是一项非常考验策展人的工作。

  记者:代表“华语”是你的最终诉求吗?

  赵:对,我们希望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事情。说实话,很多人其实会觉得一个专门做房地产的企业来做这个项目,背后一定有着商业上的诉求。当然你非要说的话,或许这个事情对于企业品牌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企业化的管理与资金支持无疑是有利于推进艺术奖项发展的,它反而会更纯粹一点。

  

第四届“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艺术家陶辉的作品《德黑兰的黄昏》

  

第四届“华宇青年奖”评委会特别奖艺术家杨健的作品《世界监控器——末日已经开始,只是没有坏事发生》

  将艺术带进大家的生活当中

  记者:“华宇青年奖”在三亚的反馈如何?

  赵:这也是我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我一直希望做的更好。实际上,每年我都会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提出来,例如今年我们会加强对当地社区的艺术推广项目。三亚它有着自身地域性的优势,而我们如何能够将这些候鸟式的人群转化为有效人群就显得非常关键。比如说,我们接下来计划开启班车服务,将在地游客最后的交通障碍打通,提供导览的一条龙服务。与当地居委会、高校进一步沟通,让更多本地居民与“艺术”发生关系,真正将艺术带进大家的生活当中。

  记者:是否有考虑过引进“大师展”的方式?

  赵:我们曾经引入过88幅张大千的收藏展,但是观众的参与度并不高。后来我意识到,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大众先了解当代艺术,才有可能往下走。当代艺术它实际跟我们的生活是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它。我希望将当代艺术带到大众的身边去影响更多的人,让大众了解到艺术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审美,其实还有很多思辨的内容。

  记者:你是受到“华宇青年奖”的启发才意识到要去做更多艺术普及的项目吗?

  赵:跟这个肯定是有关系的。今年年底我们在三亚筹建的艺术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接下来的“三亚艺术季”就会在这里举行。但是我们之前规划的美术馆项目,由于目前经济形势并不是非常景气,所以我们还需要暂缓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