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冀少峰:一代人的精神诉求———中国当代新现实水墨四人作品展感言
2016-08-23 09:34:18 冀少峰
2016年5月,《品图:冀少峰艺术批评文集》正式与读者见面。此书于2014年立项,经过作者两年时间反复推敲、修改而成书,内容分为“立场”、“品图”、“品书”三个部分。采取多学科的立场,运用不同的方法,并把问题置于历史的进程中,从艺术史上下文关系中发现问题,对当代艺术不同门类,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本文为“立场”部分的第八篇文章。
对于参加中国当代新现实水墨四人作品展的艺术家蔡广斌、张正民、王晓辉、曹宝泉而言,在他们身上不约而同地体现者这么几点共性:都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有着深厚艺术传统和人文精神传承的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都在从事当代水墨人物的探索与研究;虽然师出学院,却能不囿于学院的束缚,又都能突破学院的藩篱;虽然深受传统人文精神的滋养,却又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当代艺术的探索中,而且都以个性化的鲜活表达为自我在当代水墨人物领域赢得了真实而又牢固的位置。
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文化理想,共同的文化态度无疑是他们不断进行艺术探索,并一次次超越自我、颠覆自我的动力源泉。记得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标记是全球性的政治和文化激进主义。激进和理想之梦是60年代的精神症候。那么出生在这一年代人的精神气质则显得很另类,既不像上一代人(指20世纪年代出生)的那种要背负理想的战车去拯救亚非拉人民于水火似的那样沉重,但也没有70和80后们的轻松、幽默与戏谑。历史赋予这代人必定是过渡年代的过渡体,他们非常幸运地能够拥有前后两代人的特点,并同时成为两代人的观察者。这也决定了他们理所当然而且必然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他们历经社会巨变而不惊,他们秉性中对理想和道义的敬重也使他们既能够敏锐地感知时代,但又能和时代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时代的大潮,多元的艺术生态,全球化的侵袭毋庸置疑地把他们四人推向水墨人物这一视域内。但他们以差异化的表达,个性鲜明的面貌与姿态,以视觉的方式彼此在演绎着他们一代人的文化立场和精神诉求。他们从集体主义的症候中摆脱,转而寻求个人自我生存经验的表达,并试图在艺术与人生、生活与梦幻、理想与现实的诸般缠绕和困惑中为人们提供一份清晰的视觉答案,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对意义追寻和终极关怀这一点上他们又都能保持着一种默契和从容,即他们的艺术是比生活中更真实的存在—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视点转向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急速发展及快速的都市化进程中所引发的消费时代的系列社会问题。他们以独有的表达方式,彰显出都市人的生活情态、生活心态和生活场景。而都市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在他们那里相互生发,也使他们创作出了迥异的艺术风格。
蔡广斌的水墨图像世界,始终弥漫着的是一种朦胧的面对世界的方式。永远是那张凝固着的表情和稚嫩的脸,忧伤的眼神,孤寂的面容,小方格,立方体,十字线不仅传达出的是蔡广斌儿时的一种幻想漫游气质,更突显的是都市给人的压力与逼迫让你难以喘息,既要不时遭遇着冷漠的侵袭,又让你时时忍耐着孤寂的煎熬,而无论是单体的女孩还是重复排列的组合,作品所散发出的那种忧郁、幻想、漫游、疏离而又感伤的色彩始终是那么浓郁清晰,经久不散。
张正民则以一种诡异怪诞的视觉言说,再一次彰显出他在艺术上的那种不安分,视觉图式洋溢着的是一种通灵的神秘感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表现主义的张力,怪诞变形的体态将他骨子里的反叛精神暴露无遗,而波普化的艺术小猪及透过养宠物的女人、孩子及关在笼子中的女人和关在笼子中的鸟为我们揭示了消费社会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
在王晓辉不断变幻的视觉方式的背后,既有他对意义的追问,又有它对传统水墨图式的超越,更有对潮流的拒绝。他有意识地去接近传统,通过对童年时代的生活与民间艺术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当代艺术的诉求,只不过传统严谨的笔墨方式被他的率性书写所替代,在自由任性而又率性的表达中,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体会到的是一种尽情表达的快乐,他在有意无意间为我们营构了一个又一个饶有兴味的时间和空间交错的现场—最美的记忆,最初的日子—梦境幻境、童年少年、田园校园、儿时玩伴、女大学生和中年伴侣。
曹宝泉是一个对传统有着独特感受的艺术家,但对西方的学习,又使他能够借鉴表现主义的自我抒发精神,同时又能保留住传统笔墨书写的特质,他描绘的不再是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物个体,而是由无数个退去个体身份角色的人物构成的混沌之象,裸露的躯体交织成一片生命的世界,叠合的影像、迷幻的空间,把当代人的压抑、痛苦和不安表达得恰如其分,只是艺术语言比以前更自由,更有力度,从内涵到语言上更接近这个社会现实—即都市化的欲望表达。
四位当代艺术家以追忆、寻觅或梦想的方式表达了在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市人对自然的依恋情感及对以逝去的精神家园的守望,他们试图以延续传统文化中那种对精神与人性的追忆与寻觅,进而表达出对当代生活中的民族梦想,他们希冀透过水墨的飘忽、朦胧、空灵、通透来切入当下并涵盖现实和心理两个层面的都市空间,他们的水墨言说不仅是对现代化进程对水墨这一传统媒材挑战的应战,更是他们一代人的文化立场。
2008年7月10日23:35于石门
刊载于《美术报》2008年8月16日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