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雕塑汤杰 | 以入世的方式思考,以出世的方式表达

2016-08-24 10:35:03 未知

  汤杰

  1989 生于湖南

  2013 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2016 研究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居沈阳

  我湖南岳阳人,现生活于沈阳八年有余。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儿时,泥土、石块、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都悄无声息的发生在身边,一切显得自然而然,所以从未留意过。但是在上大学后在城市生活久了,那些淳朴离我越来越远离,这种“距离感”促使了我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无限向往。所以,当时在创作时就想运用石头、水等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开始我并没有想得十分深入,就想去挖掘那些淳朴自然的意味。但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让我萌发出了去更加了解自然材料,去剖析自然材料中所包含的能量,因为进行雕塑艺术创作是必须要去了解材料的。所以,我经常会从家乡寄来自然材料进行创作。一个原因是在城市生活久后对农村的怀念,另一方面,自然物的物性能给予我思考,自然物并不是被我赋予了情感,我认为物也是叙事者,每一件自然物都存在其自身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存在是物本身的物性,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性是可被人认知的,物本身所叙述要比我的表达更加真实。所以,自然物对我的意义是格外重大的。然而在这种生存空间的转移中对自然的回归成为的艺术创作的态度,而这种艺术的态度并不是仅仅是对大自然环境的回归,而是对淳朴自然状态的回归,所以我的作品总是水、木、沙石等等探索着人生、宇宙万物自然规律。

  《石语》

  音动乎心,鱼翔于鼓。玲珑四犯,无材补天。这是较为玩乐的一件作品,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利用简单的物理结构设计,让自然的石头有规律的碰击鼓面,石头形状的不一碰撞的接触点也会不一样,让作品在动律中寻找一点偶然。

  

汤杰 2015 石、鼓、机械装置 200×200×400cm

  前些日子将这几年的作品做了一次个展——《入世》 。我认为入世是一种态度。人,可有为、可无为,可做有用之用,可做无用之用。入世乃人在客观世界对待自身存在的一种态度。出世做人,入世做事。先修其身,再利于人。在学习艺术中,品味生活、体悟生命、感知自然是艺术家修身正己的一种出世态度。而通过自身所学、所品、所悟、所感去创作,在作品中传达,便是艺术家的一种入世态度。“入世”这个展览是我近几年作品的集中呈现,是我通过对自然现象、东方文化、科学技术及感性的感知、理性的创作而展现的作品面貌。是我对时间、空间、生死、存在、人心等主题的思考,在作品中寻求混沌、纯粹、明确、直接的表达。

  《出墙》

  树每一个杈破干而出,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选择。墙由一块块砖坚实垒起,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阻挡,每一块带有天生枝杈的砖,构成了“出墙”在自持和坚固中的一种平衡与不平衡的状态。

 

 

汤杰 2016 木 400×160×160cm

  儒家主张伦常,讲究的是“情理”,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的是“入世”的过程。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人必须要面对的是参与到社会中,艺术即是社会生命的一部分,所以艺术摆脱不了的就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在我创作的过程中,首先在面对人与人、人与自身、生死、时间、空间、存在等,一些身处社会中必不可免所要面对的问题时产生了思考。所以艺术家、艺术作品是与入世脱离不了关系的,那么,我采用了“入世”一词。然而,我也是十分喜欢道家思想的。道家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态度是与儒家文化“入世”的态度是有别的。道家讲究与世无争,追求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然后,带着这些思考去接触和感知自然,并以“自然”的方式将这些思考延续。依我拙见便是以入世的方式思考,以出世的方式表达。

  《红尘》

  汤杰像是把《上帝的选择》倒了过来:红色的细沙被吹起来的时候,会有一小部分向上穿过玻璃的圆孔,进入上面的空间,乃至更上面、更更上面的空间。这好像是更励志版的《上帝的选择》。

  

  汤杰 2015 沙子、玻璃、电子元件 58×58×162cm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积淀性的文化,这种文化可形成一种稳定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哲学的学习,使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简而精的表达方式更是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更为强烈。使我更为宏观、多角度的去看待事物的存在。这样让我对自然、生活、自我的认知有了新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交融的,有些模糊、表述不清,但对我而言这一种真实的感知,所以我在进行创作时是一种物我交融的状态,在创品中追求混沌、纯粹、明确、直接的表达方式。

  《如初》

  在透明的水缸里放入一个电机和黑色沙子,当观者靠近时,

  水与沙就会变得混沌、浑浊,而当观者离开时,

  水与沙子亦将回归界限分明、安宁如初。

  汤杰  2014 沙子、水、透明盒、电子控制元件 30×30×140cm

  在创作时,我想创造出一个空间,空间由自己安排。虽然空间内所有的物件都由我来安排,但在是空间内的物质在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不被我所控制。当时我就想到了这种“不定性”就是我要在创作中所追求的。人在一生中有时看来就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却很少有摆脱的是我们是在一定的规律上生活的。我在创作沙子系列作品时,虽然我是处于空间之外,但我经常将自己视为空间中的一粒尘埃。这种作品内外空间的,就像人的身体和灵魂一样同时存在,但也各自相对独立。有时,人会忘记自己存在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中,或存在在人生里什么样的时间段里。

  《上帝的选择》

  《上帝的选择》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玻璃箱里被吹起的细沙中,会有一小部分不断地从漏斗中落下。整体来看,开始的时候,细沙的密度大,漏下的数量也大。随着箱子中细沙密度的减小,这种漏下的几率也会减小。最后这个过程会变得非常缓慢,并无限地接近终至。这是宏观的必然性。但具体到每一粒沙子,它们会在什么时候落下去,就变成纯粹的随机和偶然了。自然的进化大致也是如此。

  

汤杰 2014 沙子、透明盒、电子控制元件 80×80×190cm

  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对我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创作过程中,让作品的自身存在“道”,所以当人走进作品时,里面的沙子的运动就像是人的生活是不确定性的,我们也左右不了不确定性,也左右不了道。但是我想到的就是通过作品让我与观者之中交流,让观众从新思考生活。我们的生活确实是在像笼子一样的环境中不定型的运行。但打破笼子,跳出其之外,也就是观众站在外围空间去看待作品,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只有打破笼子才能看到我们生活运行的方式,只有打破笼子我们才能更全面的认识自身。我们虽然不能打破道,但是打破笼子跳跃出来思考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塔尖的尘埃》

  一个封闭不可见并装着尘埃的铁盒。当人靠近时就会有些许尘埃从中掉落在铁架上,当在铁架上慢慢堆成一个完整的塔尖时,继续掉落的尘埃就会很容易的落在地上。

  汤杰 2015 沙子、铁、电子元件 170×90×90cm

  我主张自然而然,顺物的方式去创作。自然是个很庞大的概念,前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意识,需要我们在继承中理解,但也不能忽视对未知自然的探寻,自然的渊博是需要更多的人去感知与认识。主体经验产生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交融中。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所形成的感知便是主体经验。作为艺术家,将自己的主体经验合理的传达出来,才能产生自身的艺术价值。但在艺术创作时,人的精神或是思想是需要寄于物的,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寄于自然物。我采用“顺物”的方式进行创作,尊重物,用心感受物,便能的得到物的叙述,而非主观言表,其传达的情感也更为纯然真实。这样进行创作便是将主观的感知用真实的物性来传达,主体的经验便又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

  

艺术家汤杰作品参展新雕塑现场

 

  艺术让我用心去感受生命,让我找到一份净土,一份能够让自己真实,让生活真实的净土。而我,愿意去寻找每一份真实。作家安德烈.纪德说过:“艺术是上帝与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在这个合作中,艺术家做的愈少愈好。”或许第一个看破现象的人分享出一份本质,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汤杰

  2016年5月7日于沈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