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169期】第三届CAFAM双年展•跨地域对话会——多样的艺术生产(中)
2016-08-28 09:13:01 雷斌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第三届CAFAM双年展•跨地域对话会——多样的艺术生产(上)
【雅昌讲堂】第三届CAFAM双年展•跨地域对话会——多样的艺术生产(中)
【雅昌讲堂】第三届CAFAM双年展•跨地域对话会——多样的艺术生产(下)
重要嘉宾合影
王春辰:谢谢朱老师,也谢谢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领导和邀请的嘉宾,彭老师是我们的前辈,是我看他的书成长起来的,所以说在西安美院的同学们是有福,能够和彭老师在一起,知道吗?其实很多时候彭老师他是谦虚了,其实他是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独立的光辉。彭老师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大家是公认的,所以这是一个宝,我真的是非常感谢彭老师今天能来。
王春辰:就我们这次活动,包括我们设定这个题目,其实这几个题目是相关的,彼此是有着内在的关系。从一开始叫做“活性的公共空间”到第二次的“过程即艺术”。一直昨天讲的“从知识生产到思想实验”也包括今天的“多样性的艺术生产”,一直到大后天星期天的“何为策展”。大家知道它们之间都有相互的关系,其实核心点抓住到今天第一作为美术馆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第二作为艺术如何理解。第三当所有被创作的艺术在世界上出现以后我们怎么展示它和呈现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件把东西摆在我们面前就构成了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特别是关于艺术,这个题目叫艺术生产,当然关于这个词很多人会批评它,艺术怎么叫生产,个体,刚刚王馆已经讲了它指向的不是个人性,而是在今天的社会关系当中它的存在,已经用以往的个体的自娱的或者是追求个人表现的有很大的区别。有时候我不太理解当代艺术为什么那样,我们有很多的矛盾,当然我们也得不出一个统一的结论什么是当代艺术,但是有一点有人说当代艺术就是关于当代性,问题就来了,什么是当代性呢,这个时候问题就让我们纠结在这里,其实我们也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也是希望借助,以美术馆这样一个平台特别是作为大型美术馆这样一个公共平台来延伸到或者是介入到我们今天的一切跟艺术有关的方方面面。其实艺术在今天是已经成为一个载体,而不仅仅是视觉,如果说把艺术看成只是一个视觉行为肯定是满足不了真正的需要。也就是说今天我们为什么在认识当代艺术这个问题上产生矛盾,产生差异,甚至产生对立呢,就是在于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上有偏差,这个偏差没有对和错的问题,只有说时代需要的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
王春辰:我们也知道传统的艺术、古典的艺术、典雅的艺术,它带来人生的美妙,带来我们那种趣味的高雅也带来我们生活的美感和我们生活的优雅,这毫无疑问是这样,另一方面是在世界这种矛盾、冲突,这种交汇、交织当中我们放眼看上去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和交汇,文化的交流,全球化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艺术的同质化,城市的同质化,均衡化都是一个样子,所有包括环境问题,冲突问题,文化冲突、种族冲突、身份冲突,一切的一切发生在西方的今天也发生在中国,发生在我们想象中的,在书本当中看到的今天也就叫活生生地产生在我们的面前。以前我们讲城市化、现代化离我们很遥远。以前都说西方社会或者是发达国家都是城市拥堵等等。人们住在水泥的塔楼里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那么密切,不是那么自然可是这一天今天也在我们身边出现,而且迅速出现,而且还不是经过一个上百年的逐渐的演化,所有这一切就造成我们面对世界的时候我们怎么认识,这个认识是所有人都在从上到底层下到平民一个具体的生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艺术,艺术家又如何表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是在座在学,我们读书在学,其实诸位在实践当中的艺术家,每天都遭遇这样的事情,如果把这些看成是一个问题,如果认为自己艺术家的功能和认定也发生转变,相应的引起后续的所谓叫做艺术创作也好,生产也好,联系性的变化,在今天大家是有目共睹,不是发生在中国说艺术生产才是这样的,或者当代艺术才是这样的,而是普遍性的,有共同性的。在世界上各自问题不同,但是趋向一样,如果我不能回应这一点,作为艺术所谓艺术的创作只是个人,作为美术馆这样的公共平台,它所诉求的就是要跟公共,何为公共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共同的诉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价值原则,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要打破我们既有的认知、认识,我们有很多牢不可破各种各样的束缚,嵌入我们血液里或者是我们内心深处很多那种生存。
王春辰:其实艺术或者是作为今天一个美术馆展示当中创造性的一个叫展览也好,叫做活动也好,它是不是把很多不同的点,很多具有启发性,具有挑战性甚至具有反思性的东西把它激活出来,如果不是美术馆在做这样的事情哪里在做呢?工厂不能这样做,公司也不能这样做,政府也不能这样做,政府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保护者和看护者,作为美术馆的艺术恰恰具有了这种多重的功能,多重的价值。所以我们说多样性的艺术生产其实它的涵概面很广,可以打通不同的领域,这个时候作为艺术家这个环节可能就是工人,可能就是思想者,也可能就是一个具体的守护者,但是它凝聚了很多不同的方面,突然让我们眼前一亮,突然让我们在麻木的感觉中觉得艺术这样可以做,原来艺术是这样的,或者我想这个可以称为艺术,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人的潜力,人的内在的价值被发现被激活,被看到,被认同。在这个情况下当代或者是叫做活性的多样性的艺术生产的意义不一样,当然具体来说可以进入到艺术领域或者是生产出具体的物质材料,特别是在我们思想和观念的表达也进入到这个层面,而不仅仅是满足一个审美的需要,审美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今天来讲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终的。所以说我们愿意讨论艺术生产或者艺术的多样性,多样性有一个表现就是艺术生产,我们怎么来执行它,怎么让这样的东西在中国,在世界范围里更多的是针对我们自己的语境,我们自己的现场,希望让这样一个东西能够不赋予我们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所能够承担的,特别是说到艺术这种领域。甚至方方面面,甚至各种各样的知识,各种各样思想的吸收和这种转换,就像昨天我们讨论的时候提到其实徐冰讲,徐冰一直在说这句话,我们今天作为一个艺术如果想一件艺术的事情它只是传统类型的,包括现代我们都知道怎么办,如果想一件不是艺术这个事情,作为艺术家想一个不是艺术的事情特别难,恰恰在不是艺术的环节上其实把社会,把不多的领域打破,这一点上也许是我们所要面对的,也许是我们做双年展的意图也是我们这次对话交流的一个诉求。谢谢大家。
西安美院副教授教授郭志刚发言
刘西洁:春辰把这个现代型艺术的形态应该去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手法可能发挥自己艺术家的想象的一种方式给大家提供了这些可参考的一个概念,我想下面应该是由转化到台下,进行一个对话,下面我觉得第一排还是咱们郭志刚吧,对话节目。郭教授是我们美术教育系在做实验,在做综合艺术,很有想法,从材料到绘画,从装置到影像都在做探索。
郭志刚:大家听了王馆长和王春辰先生的战略,我觉得确实是美术馆的责任,一下子就大多了。它这个不是,它真是引领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引领社会的一种审美的高度,我们在美术学院里头做老师,我们经常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在学校里边就要美术馆非常重要,我们的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跟我们学校的一些各处室的一些教授甚至我们的院长进行了交流。就是大学是干什么的,大学是灵魂的启迪者,灵魂的启迪者。大学的图书馆是干什么的,是思想的承继者,不断地承继的,作为一个美术学院的美术馆是干什么的,不仅仅是让我们在这里边阐释的一些学生的作品,它还阐释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璀璨的古代的艺术,古典的艺术和现当代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那么在这个地方它的美术馆它就具有无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它让我们在这种历史的这种承继的这样一个氛围下,我们看到了世界今天艺术的各种各样艺术的思想,所以说我觉得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馆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的九个重点美术馆唯一的一个大学的美术馆。我知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国家首批重点美术馆,它做了很多很多重要的一些展览,我们多次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去看那些重要的展览的时候我们都非常敬佩,比如说我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到中央美术学院去看罗工柳的展览,他们做很多很多重要的展览的时候都是进行了一个历史、一个时代,一个审美的和一个个人的艺术家的全方位的梳理。从这些艺术家身上感受到那个时代对我们的一种力量,我们每次去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个艺术家,同时也作为一个艺术家自己本身也都是在这里边不断地去想我们自己怎么办,那么我们想到王璜生先生由过去的广东美术馆馆长然后现在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做了最少有七八年的时间了,我记得印象中,我想王璜生馆长您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馆长,您怎么样去引领中国的高等院校的十大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气质和方向,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王璜生:首先我觉得这个说法我不知道怎么说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作为一个什么引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从来没有这么的野心,而且中央美院也没有什么野心。但是我总觉得从我在广东美术馆做美术馆馆长的时候或者是做策展人的时候到中央美院我都是觉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去做一件事必须认认真真做,我想我去广东美术馆的时候先期做副馆长的时候我之前从来没接触过美术馆,也不知道美术馆该怎么做,但是当时希望以后也开始向国外的包括向海外的台湾、香港去学习,去学习怎么做。很多事我是觉得只要相对认真的去做地投入去做,有责任感去做,也私心不要太多地去做总会将事情做好。
王璜生: 到了央美之后其实也一直觉得作为央美是一个这么强大的一个学术,一个血统吧。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在国内也是有非常高的位置,那里也聚集了很多的重要的人才、教授等等,作为央美美术馆来讲它有得天独厚之处,应该去更多的相关的学术上的梳理,学术上的积累,学术上的开发、挖掘等等上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在所谓的知识生产方面,也就是说在学术研究方面,应该更多地去做点儿工作。
对话现场
王璜生:另一方面,央美或者说美院是一个年轻人聚集的一个地方,美院也是应该说是这种文化思想、艺术思想都非常开放、非常活跃,年轻人那么多,那么地处北京也有很多前沿思想、前沿文化的很多东西的一种在这里产生,在这里交汇。我觉得作为一个央美的美术馆,也应该它不仅仅是一个研究机构或者是知识生产机构,它更应该是一个思想实验室,希望在这里能够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青年人的这种实验性的东西能够在这里被实现,因此这几年来我们除了像做双年展,国际性跟实验性比较强,我们也做了一个未来展,就是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在一个全国各地都在做年轻艺术家的展览的这样一个总体的理解之下,做一个央美美术馆应该从它的角度应该怎么做。这也是我们在做未来展的时候初创时代思考的,好像我们第一届未来展,我们的未来展强调的是第一是一个田野调查,我们要更好地去呈现一个当下的青年艺术的一个生态环境,做了一个普遍的调查,第二也是希望有某种提出问题,能够对当下的青年艺术的相关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总结某种特征,然后用这样的包括分析的一种不要说引领,就是一种鼓励或者一种态度。好像说我们第一届,我们是邀请了国际上,国际、国内的策展人、批评家、美术馆馆长、艺术家、机构负责人等等来提名青年艺术家,总共有90多位这样的专家们参与,然后每个人我们邀请他们提名的青年艺术家要提五位,每一位都必须写清楚你的提名理由,而且我们会将他的提名还有提名理由都是实名公布,这一点使得大家的提名很慎重。然后我们将这儿收集之后又在这里边组成了一个策展人团队,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有主题性的策展。第一届提出了一个“亚现象”,就是说青年文化的这种亚文化现象,这是一种从一种亚,就是不是一个主流,但是它是充满一种活力,充满一种活力,充满一种可能性,向主流或者是不安于主流,又向主流进行挑战跟进发的这样一个境遇现象去做这样一个展览。
王璜生:在第二届两年之后我们做第二届的时候又提出了一个说历史阶段正好非常多的机构都在做青年艺术展览,我们这次的第二届邀请了很多机构做过青年艺术项目的大多数是公益机构,盈利市场不是太强的机构来进行,这样的方式。也希望说通过一个这样的方式,使得很多的在国内国际很多机构他们是怎么样关注青年艺术,他们的眼光,他们所涉及的范围,他们能够去看待中国发现青年艺术带有田野调查。同时又是一个能够充分的反映我们各个青年的一个真实的生态环境,在第二届我们也同样组成了策展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策展,策展的过程中讨论这个主题最后形成“创客”,在感受到在这个历史阶段青年人对这种自己的动手、自己的创意,还有跨界性的一种实验非常的热衷,而且创造出非常多的好的作品或者说好的一种产品。希望能够鼓励或者是发现这样的特点,鼓励大家去进行这样的一种创作。其实我觉得就是说做一个大学的一个美术馆,我们非常强调的就是说可能跟一般性的公共美术馆还有不同,公共美术馆面对的公众群是一个更多元的层面,是更为复杂的从最小的到最老的,市民阶层的一样,一个大学的美术馆,这里聚集了很多相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也对知识的向往,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对未来都充满热情和希望。在这个时候作为大学的美术馆激励大家在这里进行更多的思想的碰撞,我们美术馆一年是有在我们报告厅发生的讲座最多一年达到200多场,一般都是在100多到200场,还有大量的工作坊、教育项目,希望大学的美术馆应该活跃一下。谢谢!
(责任编辑: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