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之死
2016-08-29 23:26:57 未知
《千里江山图》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千里江山图》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千里江山图》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不到20岁就英年早逝了,唯一传世作品就是这幅《千里江山图》,疑点太多了。我突然想起来了家里有一本古书,名为《北宋名画臻录》,是一本清代的善本,是祖上留下来的,一直作为收藏品保管着,从未拿出来翻看研读过。我把这本书找了出来,古籍善本大多是棉纸所造,极为轻盈,拿在手里觉得很舒服,翻开目录,在泛黄的书册中我查到了《千里江山图》,文字记载也并不多,但是却有网上看不到的一些线索:
王希孟,北宋徽宗人,少时有异相,生时有瑞鹤东来,众人皆言有大贵。聪颖博学,善诗文,通音律,工书画,犹善剑术。十岁被召至宫中待驾,徽宗亲授画技,曰“其性可教”。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图》,上大悦,此时年仅十八。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
据这段描述,我了解到,王希孟除了《千里江山图》之外,还画了一幅《千里饿殍图》,看名字,应该是一幅类似流民图,流民失所,食不果腹,体现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破败不堪的长卷,画好之后,进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看过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王希孟。可怜一代奇才,竟然死的时候不到20岁,真的是可惜、可叹。我关上了电脑,索性连灯也关上了,静静的坐在沙发上,沉思着,感叹着。
过了一会,突然发现,什么东西是闪光。我好奇的看到,那本古籍善本的书页上竟然有一些字在闪着光芒,我连忙拿起书来看,只见《千里江山图》这一页的书页边缘处,有几行荧光的小字,不知道是用什么写的,也不知道是谁添加上去的,蝇头小楷,竟然写的极为工整。我仔细的去辨认着那些文字:
时下谕赐死王希孟,希孟恳求见《千里江山图》,上允。当夜,不见所踪。上甚惊疑之,遂锁此图与铁牢,不得见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踪,可叹世人不得而知也。
看过后不觉得大惊失色!!!难道,上次在千里江山图上看到的白色人影是真的???难道在一千年前,发生了什么特殊的事情??难道,这本古籍善本上所述的事情,是真正的历史史实么?那么,史料记载中,对于王希孟的模糊的生平概念便全部都可以解释的通了,“遂锁此图与铁牢,不得见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踪,可叹世人不得而知也。”这句话解释了所有史料上模糊的地方。
《千里江山图》后来被当时的宰相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记述了宋徽宗指点王希孟,收他入翰林书画院的经历,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世,关于他的史料很少。《千里江山图》后在清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房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1)
清茶3730
魏紫熙(1915-2002)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艺术家终生津贴,金陵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黄洋界》《万山红遍》,中国一级美术师。《山高泽长》此画苍茫厚重,气韵生动而层次分明,气势磅大,用朱砂点染,白、朱、墨相映,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1992年辽宁美术出版社《美术大观》57期封面曾刊载此幅《山高泽长》,是魏紫熙60岁精力和艺术造诣巅峰之作、是众多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魏老为中国绘画事业作出了毕生、卓越的贡献。 据小编了解此幅《山高泽长》将于2017年10月在北京至正国际拍卖公司上拍。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