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郝量:此君

2016-08-30 23:33:48 未知

  

前园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1]

  —

  公元前10,000年:道德的谱系学(地球把自己当作什么?)

  层。——双重连接(节段性)。——什么构成了一个层的统一性。——环境。——一个层所具有的多样性:形式和实体,外层和准层。——内容与表达。——抽象机器与配置:它们的相对照的状态。——元层。[2]

  —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自然科学和……在机械方面取得突然成就的成功的文化”为标记的时代。“确实几乎好像是人类此时就是主宰地球了,而这是一开始就分配给他的地盘。他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身陷各种自然力量当中瑟瑟发抖了。”要了解这一时期(十九世纪)的美国意识,有一个关键的意象,那就是托克维尔所描述的全国向整个荒野的“进军”,“排干湿地,改变河道,移民边远,征服自然”。用这位作者的话来说:

  广阔的天空、纵深的河海、崇山峻岭、一望无际的平原以及深沟大壑,正在被改造成人类的一块块领地,在他的探求和辛劳下,爽快地奉献出它们的珍宝。可怖的海洋对人类俯首称臣。……他几乎摧毁了空间和时间。他把火与水等桀骜不驯的敌人绑缚于自己的战车,以念动之速在各地飞行,随着带着大宗足够一州之用的商品。[3]

  —

  当我们以为配备了能看清、看全宇宙未见之物的手段时,我们便处于已经丧失了我们具有最低想象能力的地步。作为视觉假肢的模型,望眼镜将一个我们视力所不能及的世界的图像投射过来,因此这是让我们在世界中移动的另一种方式。知觉的后勤学开启了一种我们的目光所不熟悉的移情,创造出一种远和近的相互混淆,一种加速现象,这种现象将消除我们对距离和维度的认识。[4]

  —

  岩窦逶邃,峰岭层棱,物象宛然,得于仿佛。[5]

  —

  当我们在园中游览时,陶醉在翳然林水之间,常会有种静止之感,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直到从园中出来,才如梦初醒,回到现实中。……园林内外仿佛使用着两套时间,园中一日,世上千年。[6]

  —

  正如自然的踪迹,绘画的形象形成过程早在人的源头之处就开始了;我们也知道人在世界上的处境是,“当”世界开始通过语言而意识到自己,并表明自己。“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并且,我们都知道,“迹”本身就是要“自我变化”。[7]

  —

  你只是山水中的观察者,山水却是你心中的映像。[8]

  —

  任何一个播下种子的人,都会深刻体验到那种由时间所承诺的希望:由一颗种子开始的未来。

  任何一个在夜色中慢慢融入森林的人,都会相信关于命运的种种传说已经书写在植物身上,她用年轮、气味、自身的形态、栖身的泥土来书写历史,而那是和地球沸腾的核心遥相呼应的历史。

  也许是被其暗夜书写的力量所震慑,人类产生关于植物的诗歌和文学,关于植物的肖像,关于植物的社会性隐喻——人类以人格化的方式,收养野生,使植物成为文化的镜像,来化解植物神秘无声的力量。[9]

  —

  飞鸟去不穷,

  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岗,

  惆怅情何极。[10]

  —

  我们变得干净整洁了,身子里一股温暖的慵懒代替了先前昏沉的疲倦,我们告别了河这个新朋友,走了一条沿着河岸的小路,一边思想着我们的事情,思想着何时我们还将回去,一边留心听着远处的声音。[11]

  —

  在这种自发性的追思工作中,记忆就像经线,遗忘像纬线,……在此,白日会拆散黑夜织好的东西。每天早上我们醒来,手中总是攥着些许经历过的生活的丝缕,哪怕它们往往是松散的,难以辨认的。这张生活的挂毯似乎是遗忘为我们编织的。[12]

  [1][明]计成:《园冶》,选自《园冶注释》,陈植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第47页。

  [2][法]德勒兹(G.Deleuze)、加塔利(F.Guattari):《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目录。

  [3][美]利奥·马克斯(Leo Marx):《花园里的机器——美国的技术与田园理想》,马海良,雷月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140页。

  [4][法]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视觉机器》,张新木、魏舒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第10-11页

  [5]引自[宋]杜绾编著:《云林石谱》。

  [6][美]高居翰(James Cahill) ,黄晓,刘珊珊:《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第44页。

  [7][法]朱利安(Francois Jullien):《山水之神》,收录于吴欣主编《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第24页。

  [8] 郝量语,出自《炼成现在这个肉身——胡昉对话郝量》,收录于《郝量:幽邃之地》,观心亭,2014,第81页。

  [9] 胡昉:《为什么我们凝视植物》,收录于《走向无所意图的空间》,观心亭,2015,第14页

  [10] 引自[唐]王维:《华子岗》

  [11][意]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干河》,收录于短篇小说集《在你说“喂”之前》,刘月樵译,译林出版社,2015,第14页

  [12][德]瓦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普鲁斯特的形象》,收录于《启迪——本雅明文选》,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编,张旭东,王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第216页。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