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陕北最后拢羊肚子手巾的人

2016-08-31 14:33:41 赵鹏飞

  陕北是黄河流域很有代表性的一片土地,这里人们服饰及其演变极富地方特征。要说羊肚子手巾,还得从陕北人的服饰演变说起。

  6000年前的陕北大地处于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群繁衍,当时的衣着不外乎草片、兽皮。3000年前,渐渐有了麻的种植、蚕的养植,出现了丝绸、麻布。秦汉时代,陕北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那时候,达官人们的衣着显然以丝绸为主,宽袍大袖高冠,风度翩翩。农夫们着长裤短袍,头顶平冠或葛巾,当时的葛巾是以麻布为原料的。宋元之前,当地众多民族杂居,汉与匈奴、羯、党项、回纥、氐等发民族先后共同生息。在喜猎游牧的部族中,衣服的原料大都有是皮毛制成的。元代以后,棉花在我国引进栽培,南方兴起了棉纺织业。明代以前,陕北人没有以棉花为原料的服饰。清代,陕北人的衣料以棉布、丝绸为主,服饰受满族影响较大。官场中当然是统一例制的针锈蟒袍、顶戴花翎或青衣短胞,以职品身份不同而有别。绅士商人多穿长胞马褂,戴瓜皮帽。

  所以说,陕北人尤其是陕北农民在头上拢以棉花为原料的羊肚子手巾,最有可能的是兴起在明代,鼎盛在晚清时期。在人们生活中,起先是御寒需要,而又可擦汉、洗脸,一举三得。民歌中唱的“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哥哥拢上怪好看”就是指此。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羊肚子手巾随着信息的通达、各种新式帽子的上市而逐渐不受农民们的青睐,只有少数拢习惯的人一直还保持着这一习俗。如今,在农村更是极为少见,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的还对它情有独钟。

  服饰的变化缩小了陕北人和外地人的着装差别,原来具有陕北特征的“对门门”、“长襟襟”袄、羊肚子手巾、千层底布鞋、老羊皮袄等越来越少见,传统服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观念和视线。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 孙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