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博物馆传承荆楚文化 非遗传人跑遍三镇寻古砖
2016-09-01 10:50:39 刘元聪
8月27日,荆楚金石博物馆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文武汉大课堂”开课。一直参与武汉万里茶道遗存研究工作的武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顾问王汗吾,正在给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解“俄国人为何爱喝‘汉口茶’”。
荆楚金石博物馆,是今年6月刚刚开馆的民间博物馆。馆主张友海是湖北省金石全形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馆内不仅展出了他收藏的金石实物400余件,传拓作品100余幅,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文武汉大课堂的课程,已经排到了明年呢!”张友海说。
遍寻拆迁工地淘古砖
51岁的张友海是西安人,身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他把自家公司交给爱人打理,自己则专心扑在文物保护的工作上。
拆迁工地,是张友海最常到访的地方。一辆摩托,一个蛇皮袋子,一根铁钩,就是他的全部行头。那些老宅子的拆迁工地,他总能找到明清和民国的古砖。他找到的最古老的墓砖源于六朝时期。
“历史上的大武汉,集结了200多个会馆。这些印有会所、会馆的古砖,就是大武汉商贸繁荣的记忆。”
“武汉曾是制砖名城,过去沙湖有砖厂,江夏金口也有绵延江边几万平方米的窑厂,烧制的砖被沿江运往南京,朱元璋用其筑起明代城墙。”张友海指着一块刻有“官厂”二字的砖块说,“这砖一看就是机器造,是张之洞引进第一批德国设备建造的耐火砖,专供汉阳钢厂用”。
捡回古砖和石碑,他便用自己的拓片技艺,保存史料。“拓片是古老的‘照相’艺术。甚至照片无法辨认的细部特征,拓片都能还原本来面目,留给后人。”张友海介绍。
开馆两月余引来数千客
开馆两月余,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3000人。“没有博物馆时,我的古砖堆满了自家车库、书柜、床下。但这些历史文物,只有展示出来才有价值,博物馆的建成,为文化推广创造了条件。”张友海感慨。
为让市民一目了然,他将藏砖分成五个板块:六朝砖、历代城墙砖、记录“武汉根”的砖、大武汉会馆砖、清末民初的民用砖。走道的墙壁上,则展示出拓片的成品。
随着暑期的到来,江汉区文化局在6个学校中挑选出40个孩子,担任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由张友海给他们进行培训。
8月13日,在江汉区文化局的支持下,张友海和朋友们共同努力,开办了第一期“人文武汉大课堂”。“讲师都是咱们民间的藏家、文化学者,讲的内容都是和武汉相关的人文历史、文史研究成果。但咱们不走高大上的路线,而是希望接地气、有意思,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听明白,一起交流和学习”。
(责任编辑:李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